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专利管理战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专利管理战略(Patent management strategy)

目录

什么是专利管理战略[1]

  专利管理战略是企业专利整体战略中的基础性部分,发挥着组织协调其他战略的作用。

专利管理战略的指导思想[2]

  企业的专利管理战略的指导思想应当将专利的管理置于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重要战略位置,专利是一笔无形资产,专利的竞争,实际上是技术的竞争,是无形资产的竞争,是“知识领域”或“知识国土”的竞争,谁拥有的专利技术多,谁就占据竞争的主动权。企业要有专门的专利管理人才,建立专利管理部门,完善专利档案资料,跟踪本领域或相关技术领域专利发展动态,确定专利技术开发方向,制定本企业专利管理与保护规章,研究保护方案及抗辩他人对本企业的专利诉讼等。在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专利、没有专利管理、没有专利管理战略的技术型企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不了竞争的需要,最终会被别人挤垮或淘汰。

专利管理战略的内容[1]

  专利管理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专利管理机构的设置、与专利事项有关的人员的管理、与技术创新及专利有关的制度建设,预防与处理专利纠纷等。专利管理战略涉及面非常广,政策性很强,需要做大量建章建制的工作,并贯穿于日常的事务性活动中。专利管理战略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改变和发展,力求与时俱进。

  从我国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来看,对专利管理战略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以下几方面亟待加强。

  (1)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战略技术秘密的管理工作。科技人员流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择业自由的体现,也是鼓励创业创新,促进科研结构调整、人才分流,实现科技人才技术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要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以调离、辞职、离岗、兼职等方式创办、领办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科技人员流动应当依法有序地进行。科技人员在流动中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自觉维护国家和单位的合法权益。科技人员在流动活动中,可以利用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和掌握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但不得将原单位拥有的专利权和特定的技术秘密擅自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侵害原单位的技术权益

  (2)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积极探索和推广企业期权激励机制,依法保障技术成果完成人和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其他人员获得与其创造性劳动价值相适应的股份,使高新技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得以有机的结合。

  (3)加强技术合同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企业通过技术成果转让或者专利权许可实施获得相应收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转让科技成果,进行技术交易,应当严格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订有关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以及技术人股、联营培训、中介等合同,并且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有关知识产权归谁所有、如何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等事项。签订技术合同应当合法、公平、诚实信用、互利有偿,充分体现并保障技术商品价值的实现,有利于科技进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技术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应当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提升履行技术合同的效益和水平。企业应当重视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积极依靠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技术市场及技术交易活动的管理,切实保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质量,维护知识产权(专利权)交易安全。

  (4)建立专利工作网络,协调决策部门、经营部门、技术开发部门、专利管理部门、法律部门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决策部门为核心,以专利管理部门为主导,以经营部门、技术开发部门、法律部门为支撑的规范的专利管理体制,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围绕不同的重心,开展专利管理工作。

专利管理战略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海尔的专利管理战略[3]

  1.建立知识产权专业部门

  海尔集团的决策者们深深认识到,创新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民族工业的灵魂。只有不断地研究新技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保证市场的巨大收益,才能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1987年当海尔企业的第一项独立开发研制的产品问世时,当时的企业决策者指示技术部门要立即申报专利,并记录在企业的历史记录中。1992年2月,海尔集团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知识产权办公室,全面负责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这一机构设立于企业核心管理层内,其主要职能即是全面开展企业商标代理、创建晶牌以及实施技术专利申请等工作。知识产权部门的成立,为企业中长期决策、各子公司产品投资建设和技术升级换代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使海尔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这也是与国际化大企业组织体系接轨的重要一步。

  2.健全的专利情报网络

  由于对专利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海尔集团加强了对专利技术文献的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专利信息网络。1992年海尔集团与中国国家专利局信息中心合作,开发建立了中国家电专利文献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自动数据累加形式累计了三万多件家电专利文献,从而实现了文献信息管理的自动化,促进了技术开发效率,使海尔能推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和新产品。1995年,海尔集团又与青岛市科委专利服务中心联手,建立了中国家电行业专利信息库,对最新的专利公报进行动态监控。1997年海尔的知识产权中心又把目标对准了国外拥有最先进技术的大公司、大企业,监控国外大公司的专利技术及其发展动态。

  3.三级专利管理体系

  海尔集团设立集团、本部、事业部三级专利管理体系。知识产权中心作为整个集团的管理部门,行使总体管理职能。集团本部设立专职的知识产权专管员,各事业部又设立兼职的专利管理员,执行具体的实际工作。这种体系,充分调动了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知识产权中心与科技委员会根据本年度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规划,结合上一年度各单位的专利申请情况,制定本年度的专利申请规划,并落实到各专利单位。各单位进行再次落实,对年度科技开发指标进行科研人员的项目承包制,对其承包的项目进行专利含量估算,确定其专利申请指标,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专利的申请量。在实施过程中,一项技术进行开发前,先进行专利文献的检索,对原有的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同时确定自身专利的保护角度,还要就一项技术进行多项专利申请,充分扩大技术保护范围,形成自己的产品技术的专利保护网。

  4.专利开发激励机制

  为强化对科技开发和专利技术管理的重视,海尔集团又制定了一些奖励办法,把奖励机制分解成申请、授权、利用三个阶段来兑现。科研人员、专利管理人员工作达到某一阶段,便兑现该阶段的奖酬,并作为评选先进、申报奖金的重要依据。这一机制的实施,使科研技术不断更新,又提高了专利申请质量,促使集团的专利工作走向了主动,规范的模式。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孙玉荣 张蕾主编.法学学科专业基础课系列教材 科技法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08月第1版.
  2. 温旭著.专利保护:为企业入世支招.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01月.
  3. 陈昌柏著.自主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08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Mis铭,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专利管理战略"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