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LAF生产系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LAF(Lean-Agile-Flexible,“精简-灵捷-柔性”生产系统)

目录

LAF生产系统概述

  LAF(精简-灵捷-柔性)生产系统是由汪应洛教授(1995)提出的制造生产新概念,其实际背景为:(1)多样化与及时获得是当今顾客需求的最显著特征,时间因而成为制造生产的战略重点;(2)大量生产方式陷入困境;(3)精简生产、灵捷制造柔性生产的理论与实践都获得长足进展,但三者各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LAF生产系统正是对大量生产方式的扬弃和对精简生产灵捷制造柔性生产的综合与创新

  “精简-灵捷-柔性” (Lean-Agile-Flexible,简称LAF)生产系统是在总结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我国情况的先进生产方式。LAF生产系统是全面吸收灵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精简生产(lean production)和柔性生产(flexible production)的精髓,包含了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生产(JIT),重组工程(reengineering) 和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 等现代生产管理经验,将这些技术和经验即相关资源集成起来的一个独特的管理环境生产实体的总称。

  LAF生产系统的根本目标是快速灵捷的适应市场变化,高效率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先进制造技术(柔性技术和智能技术)无疑是LAF生产系统的重要基础,但它更强调具有创新精神组织和有知识有技艺的高素质人员的作用。LAF生产系统的本质特征就是,针对具体的市场机遇,通过组织创新和人因的发挥,迅速实现技术、组织和人员三大企业基本资源的有效集成,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LAF生产系统是典型的动态开放系统.它的形态(以它的边界)和运作完全依赖于具体市场机遇的性质与要求,LAF生产系统涉及许多独立企业(称为LAF环境下的独立企业),平时它们之间保持一种松散联系,当市场机遇需要时能迅速集成全部的技术、人员和组织资源, 因而能有效地抓住并利用这个市场机遇。当市场机遇过去,LAF企业就解体,所涉及的独立企业在形态上恢复原样(但实质上这些企业已经历过一次组织创新,其资源质量得以提高, 集成能力获得进一步增强)。LAF环境下的独立企业摈弃自上而下的递阶控制体系,形成若干工作团队(每个工作团队都是组织、人员和技术的集成体)所构成的网络组织,这种结构可根据市场机遇和组建LAF企业的需要迅速变化与调整. 由此表现出根强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LAF企业可有多种形式,如由单一独立企业组建的制造团队,几个独立企业构成的战略联盟虚拟公司(Virtual Corporation) 等,具体应根据市场机遇的性质.独立企业的特点和可采用的集成方法与途径等来选定。

  LAF系统实质是根据自组织原理建立的生产战略组织结构和制造活动的系统,它不依赖外部因素推动,在自身建立起的“竞争-合作-协调”机制作用下,自发产生突变,将原来有序度低(高熵)的分散成员变成有序度高(低墒)的动态公司,使之在功能和时空上出现新的结构,发挥出强的市场竞争力。所以目前就应以协同论突变论和混沌动力学为工具来建立LAF制造战略、组织与管理的理论体系,从而为今后开发应用LAF系统,更深刻地反映制造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提供指导。

  从战略角度看,LAF系统兼有智能制造系统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灵捷制造精简生产准时制以及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是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的扩展。我们在推广应用时既要把它作为一种根本的经营模式的转变来对待,又要注意制造技术演进式创新的规律。

  LAF系统强调管理者与职工创造能力、主人翁精神与协作精神。这一方面,东亚文化和传统提供了更有利的基础。例如,美国人认为并行工程是一种影响很大收获不小的新思想,而日本人则觉得这是精简生产中理所当然应包括的。这就是日本利用家族亲和力形成的日本企业特有的团队精神的体现。

LAF生产系统的特征

  LAF生产系统的指导思想和运作特点决定了它的基本特征:

  1)以精简、灵捷和柔性为竞争战略.以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为基本目标。

  2)致力于组织变革人员培训技术创新及三者间的有效集成。不一味追求制造技术的先进性,从实际出发.综合权衡先进性、可达性和经济性.选择“先进实用”的制造技术,而致力于它与组织和人员的有效集成, 以总体效果的优越来弥补不能采用最先进制造技术的缺憾。精简、灵捷和柔性源于组织、人员和技术三大基本资源的快速有效集成。

  3)组织动态变化保证资源的快速有效集成,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LAF环境下独立企业内工作团队的组建; 二是根据市场机遇,独立企业的组织创新:三是根据市场机遇. 由若干独立企业组建LAF企业。

  4)“虚拟公司”是LAF企业的理想组织形式,此外尚有伙伴关系、制造团队和战略联盟等形式。重要的是应根据具体情况, 按资源有效集成的原则,选择或创立适用的形式。

  5)人是LAF生产系统中最宝贵的资源。信任、合作、交流、协调激励和培训成为管理的基调,而管理对人的指挥和控制功能将逐步削弱。

  6)独立企业之间的充分信任、合作与竞争将相互促动和相互兼容。发挥核心优势、促进共同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是独立企业的基本观念。

  7)在制造高质量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输出无形收益(intangible benefits) 。其中的一部分(如顾客满意、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用于促进社会发展; 另一部分(如制造变革的经验、人的技艺和知识的提高、健康和安全保障等)则反馈进入LAF生产系统,既有利于资源质量的改善和集成能力的提高, 也促进人员的自我完善。

  8)是一个变动的概念。在初始阶段,所采用的制造技术水平较低(与最先进制造技术相比).制造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亦不充分,资源集成的效果不很理想。随着学习与实践,企业资源的质量逐渐提高.资金与经验的积累使有可能采用更先进一些的技术与装备, 资源集成的手段也得增强,这样.LAF生产系统就发展到一个新的较高阶段。

  因此,LAF生产系统是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概念,对地域广阔、企业众多和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的中国而言,这一点尤其有意义。

LAF生产系统的经济学特征[1]

  LAF生产系统作为一种制造生产的新的制度安排,与传统的制造生产方式(其中最受推崇的是大量生产方式)有着质的差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它们主要表现为:

  1)响应市场环境的新变化。

  制造生产方式说到底是一种制度安排。而制造生产方式的演化则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与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要发生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要有某些外在性变化带来的获利机会。对制造业而言,这种外在性就是指以消费者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市场环境。大量生产方式的创立是为了捕捉由消费者需求的“量的扩张”而带来的获利机会,而LAF生产系统的概念的提出是由消费者需求的“质的变化”(个性化、多样化和时间性等)所驱动的。因而,它是一种意义深刻、变革剧烈的制度创新

  2)新型的网络组织结构。

  制度和组织具有共生关系,大量生产方式对应于科层组织结构,LAF生产系统则要由网络组织结构来支持。机器加工、技术复杂、雇员众多但大多数素质很低是早期大量生产方式的基本标志。制造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 而作为制造活动主体的人员却大部分只能进行简单操作且伴有偷懒(shirking)行为,这样制造企业的唯一选择只能是运用周密的计划和协调,强有力的指挥和控制以及严格的监督和奖惩来实现两者的统一。因为有权制定这些计划、协调、命令、指挥、控制和监督等职能的企业管理者受其体能和有限理性的制约,不得不实行必要的授权分权 由此日I出了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概念。这样,企业的科层组织结构就建立起来,而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不断得到加强。大量生产方式导致了企业科层组织的诞生,而企业科层组织的强化又推动了大量生产方式完善。理论证明和实际绩效的一致褒扬,使科层组织形式逐渐成为企业的固定模式,以致人们忘却了它所依赖的基础是平稳的市场环境,低素质的企业雇员,决策者及管理者的有限理性和体能不足。LAF生产系统面对的情况却是: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企业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大大提高且不断追求其人格的全面发展、计算机等科技手段的应用延伸了决策者及管理者的体能和加强了他们的决策能力。因此,以能实现迅速应变和有利于人员全面发展的网络组织结构替代科层组织结构就成为一种必然。

  3)致力于提高交易活动的效率,重点在缩短交易时间

  交易活动的效率体现在两个方面:交易单位费用和交易时间 以往对企业和市场的讨论往往针对着前者,对LAF生产系统而言,必须两者兼得。这是因为LAF生产系统所要获得的战略优势一灵捷、精简和柔性依赖于交易单位费用的降低和交易时间的缩短。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还要重要一些。LAF生产系统借助于组织的不断创新和人因的充分发挥来提高交易活动的效率,具体措旆有:通过生产要素的集成化减少交易次数;网络组织结构加速信息流通:准时制作业杜绝各种形式的浪费:培育员工的合作、诚实和主动精神等等。

  4)企业交易方式和市场交易方式交替并用。

  D·诺斯曾指出: “企业内部也可能存在市场”。LAF生产系统中含有若干独立企业, 当某个市场机遇来临时, 由它们或其部分组建成一个临时性网络(LAF企业),在这个网络中的各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核心能力,共享技术, 分担费用,合作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高质量产品。这样势必出现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易活动,他们无非会采取三种形式:建立在充分信任和合作基础上的交易(新型的企业交易方式)、行政方式(传统的企业交易方式)和利用价格机制(市场交易方式),更多的情况是交易兼有企业形式和市场形式的特点。值得指出的是,这种LAF企业内部交易形式的构成将随LAF生产系统发展状态的提高而得到改变,即市场交易方式将逐步退出。

  5)分工、专业化和集成化(一体化)交互作用、共同发展。

  生产分工和专业化与作为生产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的操作(或职能)相联系。分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将原来一个人(或组织)的生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操作分开进行。专业化则是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的不同操作的种类。这些不同的操作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从生产技术角度看不可再分了。在LAF生产系统中由于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装备的复杂性和集成性,使它的基本操作的内容含量增加,但操作种类数减少(例如一台加工中心很复杂,但不可能划分出很多的操作来)。既然操作数减少了,那么就意味着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的提高。分工和专业化又可分为个人专业化和企业专业化。在LAF生产系统中,个人成为“多面手”,但由于基本操作的内涵的扩大(注意这是集成化的结果),每人所能担负的基本操作的种类并未增加,所以个人专业化程度并未降低。LAF生产系统中的独立企业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 所以企业专业化程度业得以提高。集成化(imegration)是将部分综合为整体并产生比部分功能之和更大效能的过程。在这里它既指与分工和专业化相背的纵向一体化的趋向,也指在不同层次上(作业组织层、企业层和LAF生产企业)将不同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行为。综上所述,在LAF生产系统中,分工、专业化和集成化的交织作用体现在四个层次上: 个人是“多面手”,但所从事的基本操作种类并不多(个人之间的分工与专业化不是象大量生产中那样衔接,而是有较大的重叠):工作团队具有自己的核心能力(专业化),且兼有多种资源(集成化):独立企业也是有其独特的核心能力的资源集成实体;LAF企业根据市场机遇,对独立企业(或其中的工作团队)进行有效集成,而从社会经济范围看,它的生产活动亦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

  6)非正规规划的运用与培育。

  D·诺斯认为,经济运行既受正规规划也受非正规规划的约束。正规规划是由法律和产权确定的,具有成本低和效率高的性质,而非正规规划是指价值观、行为规范、行为准则、道德、习惯和意识形态等,它具有文化继承性。大量生产方式主要是运用正规规划所赋予的指挥、控制、监督和奖惩的权力来保证其科层组织体系的高效运转。而LAF生产系统更强调属于非正规规划范畴的尊重,信任、合作、交流和激励等方法, 以充分发挥人的巨大潜能,进而推动LAF生产系统的发展。这样,企业文化就在LAF生产系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对它的培育紧紧依赖于组织创新和人员培训。

  7)以追求范围经济性为主。

  制造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价值流动和增值过程。生产总费用是转化费用的价值流动和增值的过程。“生产总费用是转化费用与交易费用之和 。一般来说,制造技术决定这转化费用的大小,而交易费用受制造技术和制度安排的共同影响。大量生产方式因其生产规模较大,一方面有可能使用复杂的制造技术进行流水作业,另一方面是通过自上而下递阶控制的制度安排同时减少转化费用和交易费用,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性。LAF生产系统中的每一个独立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核心能力、企业资源的质量较高且呈集成状态,但就其资源的拥有量而言,数量并不大,因此单一企业不可能从事大规模生产,但它可依托其核心能力,实现产品生产多样化,而且能使从一个产品生产向另一产品生产非常迅速的过渡.这样它就获得了范围经济性。当若干个这样的独立企业随市场机遇的出现而组建成LAF企业时,比较优势(核心能力)的结合,除使市场规模扩大之外,还使制造转化费用和交易费用大大降低;而网络组织结构以及可混用企业交易方式和市场交易方式,又使交易费用进一步降低 LAF企业所获得的这种经济性,既可说是规模经济性,也可说是范围经济性,还可以说是聚集经济性。但产品多样化;LAF企业输出的主要特征,所以它是以追求范围经济性为主的。LAF生产系统是为2l世纪中国制造业而提出的先进制造战略。对它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应是多学科、全方位的,其中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对LAF生产系统及其运作的经济学解释与论证,一能使我们深刻认识LAF生产系统的实质与特征,从而推动这种新的制造生产方式的实施应用。

LAF生产系统的制造资源集成[2]

  汪应洛首次描述了LAF生产系统的主要特征。从制造资源集成的角度来看,LAF生产系统的制造资源集成(简称LAF集成)具有如下特征(见图)。

  Image:LAF生产系统的集成模型.jpg

  图:LAF生产系统的集成模型

  (1)LAF集成以追求生产有效性为目标.同时正确反映技术、人和组织三者的内在联系。

  (2)LAF集成以人为中心 首先,集成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其次,集成主要依靠人来实施;第三.集成过程要有利于凡的全面发展。

  (3)LAF集成受三个不断变化的因素的推动,即顾客需求对LAF生产系统所提出的系统目标、技术进步和人的发展,而组织创新则是对它们的积极响应。因此.组织的形式、状态、功能和绩效可用于刻划LAF集成的程度与效果

  (4)LAF集成以组织创新为主线,分为3个层次 组织创新成果是以网络结构为基型的各种动态制造组织.如虚拟公司(VirtualCorporation)等。

  (5)LAF集成在4个层次上展开,从集成状态看又分为常态集成和机遇集成。高一级的集成以低一级的集成体为基础,同时考虑其它因素。例如,工作团队就是以若干“多面手”的员工为基础,同时考虑系统目标的新要求,吸收与工作团队整体相适应(即单个多面手不能掌握)的技术和技术进步的新成果,通过网络组织结构而建立起来的

  (6)LAF集成可使制造资源的总量随组织创新而迅速积累起来.以满足实现相应的(由市场机遇提出的)系统目标的需要。常态集成和机遇集成两种方式的结合,可使制造资源的质和量随市场机遇的变化而快速切换,从而赢得时问和保证生产有效性的实现。

  (7)LAF集成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石。集成既反映了由组织纽带联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叉涉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结合,信任与合作因此而成为LAF集成的重要基础。

  (8)LAF集成与交易效率的提高相联系。LAF生产系统是一种企业形式,但其中的独立企业之间的关系兼有企业形式和市场形式的。特征。这样就给了集成进行选择的余地,由于LAF集成目的的驱动,它总会选择适当的方式以降低交易费用和缩短交易时间,即提高交易效率。

  (9)LAF集成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循环。从表面看,LAF集成随市场机遇的来临而发生,随市场机遇的逝去而完结,但这仅仅是LAF集成的一个循环。市场在不断变化,产品在源源流出,制造资源处于聚散与流动之中,这就是LAF生产系统的动态图景。

参考文献

  1. 孙林岩、黄映辉、孙保伦.“精简.灵捷.柔性”生产系统的经济学特征
  2. 黄映辉、孙林岩.制造资源集成原则与LAF生产系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Yixi,HEHE林,林巧玲,Lin,Tracy,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LAF生产系统"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