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勤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伪勤奋是指从旁观者来看,很努力勤奋,学习时间长,但效果却不显著。实际深入发现,伪勤奋者很多是思维不深入、不科学导致,有的甚至有看似努力,实则是图个心理安慰。
简单来说,就是假装很努力,实际是安慰自己。比如明明看了很多本书,一问起书里的内容却什么都不知道,花了一天时间学习,成绩却不见增长。然而实际上,你会发现,他只是写了一天的字,看了一天的书,并没有过脑子。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努力与成绩不相符,只有两种可能:第一,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习效率低下;第二,勤奋仅仅是假象,看似用功,实则消极怠工,即“伪勤奋”。
著名心理学专家Jordan Peterson教授认为,“伪勤奋”有4个表现:
1.花大量时间做事情中最容易的环节,还到处炫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2.以“准备”的名义拖延,看上去很忙但事情没有任何进展。
3.从来不验证工作成果,不知道做得好做得坏,只顾闷头拉车,不会抬头看天。
4.读了很多书,但从不总结规律;即使总结了规律,也没有用到实践中。
伪勤奋学生的特点及原因[1]
一个人的觉醒应该先知道自已问题在哪,意识之后才能刻意改正。通过对大批量学困生的问卷调查和学习过程的跟踪,发现他们的主要行为及心理共性特点为:
- 1.深信勤能补拙,只要没闲着,就认为一直在前进的路上。
- 2.通常的心理是试图通过大量时间和做大量的题来提高学习成绩,轻做题质量,重做题数量。
- 3.笔记记得清清楚楚,但却从来不考虑自己的障碍点在哪,对其正的问题反思不够。
综上所述,低价值的行为带来低价值结果,思维懒惰最终会导致其成为“低品质勤奋者”。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中写到,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反应快速,但很容易上当。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要把各方面的问题想够想透不容易出错,但却很懒惰,而伪勤奋就是经常走捷径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的结果。
改变伪勤奋的方法建议[2]
1.启我评估,树立信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家长应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学习状况,充分评估自己的实力。告诉孩子,为了努力而努力,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努力而努力,都是无用功,必须坚决停止。同时要认识到,以前学习成绩欠佳,不过是学习方法不对头而已,只要调整得当,一定能迎头赶上。
2.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家长要引导孩子调整学习方法,扎扎实实地用功,把每一道自己做过的题真正学会,碰见不会的题就请教同学和老师,不留任何漏洞。做过的错题经常翻看、总结,加深印象,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学习定时,讲究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效率,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也是需要学生培养的习惯。比如,在做作业的时候,要求固定的时间内,解决哪些难题,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之后,再做其他方面的琐事。
4.净化环境,避免诱惑。孩子自制力薄弱,很容易受到手机、电脑、 电视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在学习时分心,所以,在孩子学习时,家长应避免看电视、听音乐等娱乐活动,以免孩子分心,尤其是不能允许孩子一边玩手机一边写作业。
5.劳逸结合,焕发动力。学习是孩子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熬夜写作业、周末也不停补习、盲目刷题……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疲惫,越来越不能静心学习。适当上网玩游戏、聊聊天、外出游玩等都能丰富孩子的生活,只有劳逸结合,孩子才能焕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自觉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