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50比特思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50比特思維

  50比特思維指的是:以人腦每秒50比特信息處理效率為基礎的思維方式。由美國行為科學家鮑勃·尼斯在其所著《決策的力量》一書中提出。

  其中,比特是電腦科學術語,是英語單詞bit中譯,用來衡量信息量大小。二進位數的1位所包含信息就是1比特,例如二進位數0100有4位,所提供信息量就是4比特。[1]

激活50比特思維的策略[1]

  理解人類信息處理效率有瓶頸這個事實後,為引導自己和他人做出合理決策,我們可以針對人類思維特征,採取相匹配策略。

  尼斯提出6種策略,可資參考,先來看策略一和策略二。

  策略一:吸引註意。

  意思是,換位思考,從決策者註意力分配維度,提供線索,吸引決策者註意。

  例如,在美國的超市裡,兩大麥片品牌“家樂氏”和“通用磨坊”使出渾身解數,只為了達到一個目的,就是占據人眼平視高度那層貨架。

  原因在於,消費者自然分配註意力集中在這個位置。類似的,汽車儀錶盤上機油更換提示燈、洗衣機工作完畢後提示音、天然氣裡加入刺激性氣體來提醒人們註意泄露等,遵循的都是吸引註意原則。

  如果沒有被註意到,50比特思維就很難被激活,更談不上運用理性思維進行決策。

  策略二:要求選擇。

  意思是,主動要求他人做出選擇,讓當事人調用50比特思維決策。

  例如,2007年到2011年,美國經濟衰退,慈善捐款大幅減少,但一個名為“聰明寵物慈善機構”非營利性組織,捐款不僅沒有減少,還增加85%。

  原來,這個組織和一家寵物產品零售商有密切聯繫。在零售店結賬處,當顧客準備通過銀行卡付款結賬時,收銀台屏幕上會出現一個彈窗,上面顯示一個簡單問題:“是否為無家可歸寵物捐款?”並給出幾個建議捐款金額和一個大大的“不,謝謝”按鈕。

  這就是“主動要求他人做出選擇”策略,通過提供幾個選項,激發決策者調用50比特思維決策,認真思考自己真實想法和需求,以彌補內心想法與實際行為之間差距。在這個案例中,這種策略實施,有助於激發顧客內心善意,讓顧客將參與慈善想法轉化為實際行動。

  這兩個策略目的都在於,通過設定某種提示,吸引決策者註意,進而激活50比特思維。我們可以結合福格行為模型動機能力、提示三要素來理解。

  策略三:重述選項。

  意思是,用恰當措辭來重新表達信息。

  例如,前述提到“聰明寵物慈善機構”募捐屏幕,如果把“為無家可歸寵物捐款”改成“為動物收容所捐款”,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慷慨解囊。

  原因在於,和“家”、“寵物”等字眼相比,“收容所”、“動物”少了很多感情成分,少了很多故事,很難激發出人們善意。

  不難理解,“無家可歸寵物”這個措辭承載很多信息量很大。意思是說,這些動物不是野貓野狗,原本是寵物,本來應該是某個家庭一員,它們身上一定是發生很嚴重事情,可能是主人去世,可能是和主人走失,也可能是被拋棄......

  我們可以理解前景理論故事力等來理解:不同表述框架,效果顯著不同。

  策略四:自願退出。

  意思是,把積極正確行為方式預設為預設選項,讓人們預設接受一個比較好的、大多數人都不會反對行為方式。

  例如,遺體捐獻對醫學研究和輓救生命意義重大,但多數人在去世前都沒留下是否願意捐贈遺體意願記錄。一些國家,如果人們要捐獻器官,必須在生前簽署同意捐獻聲明,但另外一些國家,捐獻腎臟是預設選擇,不願意捐獻才需要聲明。

  統計發現,在這兩類執行不同規定國家裡,器官捐獻率差異顯著,在預設捐獻國家,器官捐獻達成率在85%-100%之間,而在需要簽署捐獻聲明國家裡只有4%-27%。

  自願退出策略利用人們懶惰和拖延傾向,把它轉變成有利於改善行為方式積極因素,減少50比特思維運用阻力。但要註意的是,預設選項設置需要考慮法律和倫理,只能助推,不能有太多強製成分。

  這兩個策略目的都在於,在吸引註意後,通過優化選項,讓決策者更容易、更快速接受或者拒絕某個選項,減少50比特思維運用負擔。

  策略五:調整難度。

  意思是,讓正確選項更簡單、更容易,讓錯誤選項更複雜、更困難。

  例如,如果一個公司名稱讀起來比較方便,容易發音,那麼在它上市當天,所發行股票價格往往會比較高。相反,那些名稱讀起來困難公司,所發行股票價格往往比較低。

  類似的,如果一個藥品名字比較難讀,那麼這種藥品受歡迎程度,就會低於同類、名字容易讀的那些藥品。

  反過來,如果想剋服睡前刷手機壞習慣,可以將手機放到遠離卧室的廚房,同時用老式鬧鐘替代手機鬧鈴。

  每個人都是認知吝嗇鬼,50比特思維能力能少用就少用。如果能夠讓別人在潛意識狀態下,憑著本能和直覺就能接受你的選項,就更容易促成相應行為。

  策略六:預先承諾。

  意思是,為達到預先目標,提前給予行為或者結果承諾,並根據做到與否實施獎懲。

  例如,美國有一些網站提供預先承諾功能,預先擬定多類合約,包括減肥類、戒煙類和健身類等,支持多種懲罰方式,包括把違約情況告訴朋友,直接從綁定賬戶扣除違約金等。

  每個人都具有保持承諾一致性本能,如果承諾違約代價高到一定程度,當事人50比特思維就會被有效激活。網站數據顯示,代價越大,成功完成承諾比例越高。

  這種預先承諾策略,讓人們提前下決心,在當前做出某些決定,弱化未來某些行為吸引力,甚至完全不可能實現,或者相反,增強吸引力,可以有效提高用戶改善行為動力。

  這兩種策略目的都在於,調整不同選項代價成本,讓50比特思維運用更加理性,提高優質決策概率。

  每秒大約只能處理50比特信息,這是人腦信息處理瓶頸。識別這個約束條件,我們可以雙管齊下,一方面是用好50比特意識能力,例如批判性思維,另一方面是用好潛意識處理能力,例如習慣和本能。

參考文獻

  1. 1.0 1.1 鮑勃•尼斯.決策的力量: 改變自己和影響他人的7個策略[M].中信出版社.2017-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50比特思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