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非理性決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非理性決策(Non-rational decision)

目錄

什麼是非理性決策[1]

  非理性決策是指決策者在遇到困難的決策問題,難以作出決定時,或者無法客觀判斷決策問題,或者決策方案之間沒有明顯的優劣差異,或者決策問題要求決策者迅速作出反應,沒有搜集信息、分析論證的機會等,決策者只能依照自己的習慣、猜測,本能等非理性的心理因素,或者盲從權威的分析意見作出決策。客觀地說,任何決策過程都存在這種非理性因素的影響,當這種非理性因素在決策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時,這個決策就是非理性決策。

非理性決策的適用範圍[2]

  第一,有時遇到高度不確定性的問題時,對決策對象的自然狀態一無所知或僅知一鱗半爪,對解決問題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也不清楚;

  第二,有時處理的問題沒有或極少有先例;

  第三,決策對象的自然狀態變化莫測,無法進行科學預測,決策者只能憑直覺進行決策;

  第四,經常或者是突然發生的問題,必須立即進行處理,作出決策,沒有時間收集信息併進行論證;

  第五,對決策對象的自然狀態瞭解很少或者根本不瞭解時,無法進行正常的理性決策,只能憑直覺選擇決策方案;

  第六,對決策對象的自然狀態的各種分析數據於決策無濟於事;

  第七,當有幾個決策方案,而每個方案都是比較好的方案時,決策者難於權衡,難於比較,難於選擇.只得藉助於直覺進行決斷;

  第八,要求作出決策的時間緊迫,壓力大,不得不在不恰當的條件下進行決策。凡此種種,決策者只能憑自己本能的反應和條件反射等主觀意識和直覺進行決策。

有效發揮非理性因素在決策中的作用[3]

  決策者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共同作用於決策過程。要有效地發揮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必須把握如下兩點:

  首先,要充分發揮非理性因素對理性因素的誘導和補償作用。在決策過程中,雖然理性因素起著根本的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如果沒有非理性因素的介入,決策者的活動也不可能順利進行。決策過程是決策者的有意識、有目的的理性活動,它經歷了一個由無意識的非理性活動向有意識的理性活動發展的過程。決策者要解決某一問題的動機,就是在一定的欲望的誘導下形成的。決策者的欲望對目標的確立也起著一定的誘導作用。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需要廣泛收集信息。

  理性對信息的接受是有限度的,大量的信息是通過非理性渠道並以無意識狀態進入和存儲在決策者的頭腦中的。它一旦被激活就對理性獲得的信息起到補償作用。如果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能有效地發揮非理性因素的這種誘導和補償作用,完全依靠理性的線性思維循規蹈矩,就不可能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其次,要充分發揮理性因素對非理性因素的支配和定向作用。由於非理性因素缺少理性的嚴謹、規範,帶有較大的盲目性、自發性,因而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下,人們往往會犯一些不該犯的錯誤。特別是在決策過程中,失去理性約束的非理性因素是很危險的。在現實生活中,規範非理性因素與利用非理性因素同樣重要。理性因素對非理性因素的支配和定向作用,主要是通過對非理性因素的調控進行的。決策者在分析問題、設計方案和對方案進行選擇時,非理性因素同理性因素共同起作用。理性因素為非理性因素提供認識的前提和背景,並規定非理性因素的方向。

  非理性因素就其自身來說帶有盲目性的特點,但是,在決策過程中,只要有效地發揮理性因素的調控作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就不再是盲目的了。如果非理性因素偏離了正常軌道,必須通過理性的指導和支配作用予以矯正,從而弱化其積極作用。現實的決策中,決策者沒有很好地通過理性對非理性因素進行調控,受非理性因素的驅使導致失誤的現象時有發生。要避免非理性介入決策過程帶來的消極影響,必須有效地發揮理性的調控作用,把非理性因素納入正確的軌道。

非理性決策和理性決策的區別

  有限理性決策的主要觀點如下:

  1、手段-目標鏈的內涵有一定矛盾,簡單的手段-目標鏈分析會導致不准確的結論。

  西蒙認為,手段-目標鏈的次序系統很少是一個系統的、全面聯繫的鏈,組織活動和基本目的之間的聯繫常常是模糊不清的,這些基本目的也是個不完全系統,這些基本目的內部和達到這些目的所選擇的各種手段內部,也存在著衝突和矛盾。

  2、決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這是因為人的知識有限,決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無法認識決策的詳盡規律。比如說,人的計算能力有限,即使藉助電腦,也沒有辦法處理數量巨大的變數方程組;人的想像力和設計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備擇方案全部列出;人的價值取向並非一成不變,目的時常改變;人的目的往往是多元的,而且互相抵觸,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作為決策者的個體,其有限理性限制他作出完全理性的決策,他只能儘力追求在他的能力範圍內的有限理性。

  3、決策者在決策中追求“滿意”標準,而非最優標準。

  在決策過程中,決策者定下一個最基本的要求,然後考察現有的備擇方案。如果有一個備擇方案能較好地滿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決策者就實現了滿意標準,他就不願意再去研究或尋找更好的備擇方案了。

  這是因為一方面,人們往往不願發揮繼續研究的積極性,僅滿足於已有的備擇方案;

  另一方面,由於種種條件的約束,決策者本身也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可以得到較滿意的方案,而非最優的方案。

  根據以上幾點,決策者承認自己感覺到的世界只是紛繁複雜的真實世界的極端簡化,他們滿意的標準不是最大值,所以不必去確定所有可能的備擇方案,由於感到真實世界是無法把握的,他們往往滿足於用簡單的方法,憑經驗、習慣和慣例去辦事。因此,導致的決策結果也各有不同。

  (完全)理性決策的觀點:

  1、決策者面臨的是一個既定的問題,

  2、決策者選擇決定的各種目的,價值或目標是明確的,而且可以依據不同目標的重要性進行排序

  3、決策者有可供選擇的兩個以上的方案,面對著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選擇的基礎上,選取其中一個。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會作相同的決定。

  4、決策者對同一個問題會面臨著一種或多種自然狀態。它們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不可控因素。或者可以說決策者的偏好會隨著時空的變化而變化。

  5、決策者會將每一個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狀態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損失值(程度)計(估)算出來,經過比較後,按照決策者的價值偏好,選出其中最佳者。

  建立在“經濟人”假說之上的完全理性決策理論只是一種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導實際中的決策。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最滿意模型),這是一個比較現實的模型,它認為人的理性是處於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間的一種有限理性。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麻寶斌主編.公共行政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2. 齊明山主編.公共行政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8.
  3. 倪傑主編.管理學原理 第2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0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nonameh,M id b0f774486573a3b69b20f04e3f3aa5a5.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非理性決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