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5个条目

腦體產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腦體產業

  一個企業價值鏈上講,可分為研發、製造、營銷、營運管理四個區段。相應地,它們構成四個產業,其中研發、營銷和營運管理稱作“腦袋產業”,製造稱作“軀體產業”。

腦體產業的分離與再分離

  1.腦體產業分離。企業為了實現在全球要素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在戰術上就要落實“腦袋”和“軀體”的最優配置。由於全球各地要素稟賦的差異,企業“腦”、“體”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企業必然有不同的運行成本,這就要求企業對自身組織資源進行合理分工,實行“腦體分離”。腦體產業分離的方式又有兩種:基於不同地域的分離和基於不同企業的分離。前者意味著企業按照要素資源和組織資源最優化配置原則,在資本和技術密集的地域設置研發、營銷部門乃至營運管理中心,而製造部門搬到勞動力密集的區域。後一種分離意味著企業分別將製造環節、營銷環節和研發環節交給具有比較優勢的其他企業去承擔,這就是“外包”。

  2.腦袋產業再分離。腦袋產業的再分離即腦袋產業內部的分工更加具體,研發、營銷和營運管理髮生分離。面對客戶經濟時代,各大跨國公司紛紛將產品的研發部門或市場營銷部門從全球總部剝離出來,把一個“大腦袋”拆成若幹個“小腦袋”。剝離的思路依然有兩種:根據要素稟賦配置到不同的國家或區域性市場;根據比較優勢外包給其他企業。伴隨“軀體”——製造部門的轉移,“腦袋”——研發部門也從總部分離出來。考慮到細分市場的高度差別化和個性化,市場營銷部門從總部分離出來的現象亦如出—轍。

  3.軀體產業再分離。分工的進一步細化,不僅腦袋產業內部要分離,軀體產業內部也要分離。作為製造環節的軀體產業,包括核心部件製造、—般部件製造以及組裝。在軀體產業的不同段位,需要不同水平的生產技術,在不同地方又有不同的成本。因此,軀體產業內部的再分離與腦袋產業內部的再分離一樣不可避免。腦體產業分離帶來的不僅是企業配置要素資源和組織資源方式的改變,更是企業經營戰略的根本改變。從運營方式看,在腦體產業分離前,企業大多實行實體經營,研發、製造、營銷、服務和營運管理,一個都不能少。企業就像一架高度縱向—體化的投入產出機器,從原材料的採購,到產品的銷售及其售後服務,都由企業自己運作和管理。企業雖然也會有自己控制的分公司或者子公司來分別從事原料採購、研發、製造和銷售等職能,但是在各公司之間必定有非常明確而穩定的產權關係,或者說資本紐帶將它們聯結在一起。但是,在腦體產業分離的全球化時代,企業不再主要依靠產權關係將所有的環節聯為—體,而是依靠發達的信息系統和網路系統,以市場契約的方式實現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合作。

  例如,一家企業可能在產品製造方面擁有核心能力,它就不需要自己去辦理採購、研發、營銷等非專長的業務,只須分別找到在該產品的採購、研發、營銷等方面具備專長的企業,將製造以外的業務“外包”出去,與其他相關企業結成一個利益聯盟即可。企業從全能生產到專註於某個環節的生產的過程,就是“腦袋產業”和“軀體產業”分離的過程,也就是企業從實體經營過渡到虛擬經營的過程。腦體產業分離後,企業實行虛擬經營就不再是事事親歷親為,而是把主要精力用於構建網路。當然,企業要擁有競爭優勢,就要努力在由供應商製造商、銷售商和客戶構成的相關利益者網路中處於最具增值價值的核心地位。一般地,擁有競爭優勢的企業通常具備如下特征:“虛業經營”高於“實業經營”;“軟部資源”高於“硬部資源”;“無形資本”高於“有形資本”;“外部鏈接”高於“內部鏈接”等。過去,是實體經營高於虛擬經營;現在,則是虛擬經營高於實體經營。越是能成功地構建網路進行虛擬運作的企業,就越是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優勢地位。因為,虛擬經營的企業往往掌控了“腦袋產業”,處於分工鏈條的上端,是價值增值的主要部分,處於主動地位;而其他企業則往往是繼承了虛擬企業的“軀體產業”,處於分工鏈條的下端,是價值增值的次要部分,處於被動地位。

腦體產業分離發展的地域特征

  1.從全球範圍來看,腦體產業轉移呈現如下特征:—是“腦袋產業”向發達國家轉移。像美、日、德這樣的發達國家,其大型跨國公司一般只做“腦袋產業”而不做“軀體產業”,甚至只做“大腦袋”,不做“小腦袋”。從全球50O強企業的地理分佈來看,可以發現排名前100強的跨國公司多數把全球總部設在美國和日本。一方面,許多跨國公司將研發、營銷、營運管理部門設在發達國家,而將製造和售後服務部門遷移出去,所以才有少數發達國家“產業空,cvn二”的說法;另一方面,一些總部原本不在發達國家的企業,出於要素稟賦的考慮,也紛紛將研發、市場部門遷移到發達國家。二是軀體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力土地自然資源等要素方面具備發達國家所不可匹敵的絕對成本優勢,因此,大量的跨國公司紛紛將其“軀體”——製造部門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來。因此這些國家也往往成為“小腦袋”——地區或大區域的總部所在地。一般地,跨國公司往往將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等合稱“大中華區”,而區域總部往往設在中國大陸或香港。

  2.從一國內部來看,腦體產業轉移呈現如下特征:一是就城市規模而言,大城市往往成為“腦袋產業”的轉移歸宿,而中小城市則成為“軀體產業”的轉移歸宿。一些企業在小地方做大做強之後,為了應對更大範圍內的競爭,參與更大範圍內的分工,就要考慮將研發、營銷和營運管理總部從原來“發跡”的小地方遷移到大城市來。二是就地理位置而言,沿海城市往往成為“腦袋產業”的轉移目標,而內地城市則成為“軀體產業”的轉移目標。因為沿海城市交通便捷、資訊發達,便於與外國進行國際貿易,直接參与全球分工體系;而內地城市相對閉塞,但勞力和土地成本低廉,往往成為製造基地,吸納的多是“軀體產業”。形成“腦袋產業”集聚的地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知識中心。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因此一個地方知識的集中程度就代表了核心要素的集中程度,企業越是做大做強,就越是倚重於知識要素。過去是資本決定企業命運,現在則是思想(Idea)決定企業命運。因此,跨國公司往往選擇知識信息比較集中的大城市或者首府作為腦袋產業的大本營。第二,金融中心。—個地方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決定了該地能否成為“腦袋產業”的落地之選。知識和金融的嫁接,一則可以迅速把一種思想做成一種產品,二則可以迅速把一種產品做成一種產業。第三,流通中心。當經濟由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之後,企業能否盈利更重要的是能否將生產的產品銷售出去,實現商品價值。即流通由過去的末端產業成為現在的先導產業,價值實現價值創造更重要了。何處擁有便捷的流通條件,例如更稠密的水陸交通網路、更低的關稅、更透明的出口政策等,就能有效地吸引“腦袋產業”的集聚,尤其是腦袋產業中的營銷部門。第四,環境中心。企業總是在特定的環境下生產和發展。這裡的環境不僅包括自然環境——主要體現為要素稟賦,而且體現為社會人文環境,包括法洽、公平、廉潔、誠信等政府和公眾行為特征。知識、金融、流通和環境四大中心的具備,不僅能夠吸引“腦袋產業”的轉移,而且為“腦袋產業”的再分離提供了空間。

  形成“軀體產業”集聚的地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要素成本較低。例如。由於勞動力成本低廉,因而有可能吸引“軀體產業”中的製造業集聚。第二。制度成本較低,如人口流動相對自由,社會洽安狀況較好,政府工作效率較高,這些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交易費用。第三,信息成本較低。人們通常註意到信息技術的發達帶來信息獲取成本的降低,卻忽略了由於產業集聚本身帶來的信息成本的降低。產業活動的密集必然帶來信息的充分流動和傳播,而且是高度專業化、標準化的信息,這有效地提高了市場透明度和企業經營效率。第四,信用成本較低。在現代市場經濟,各經濟主體之間的交易活動構成了一系列契約的聯結。不僅法律成為契約履行的基礎和保障,而且信用也成為契約得以履行的道德基礎。研究表明,越是具備信用基礎的經濟,法律就越是容易執行,契約就越是容易履行。因此,同等條件下,信用成本較低的經濟更具競爭力。

參考文獻

  • 李海艦,聶輝華.現代企業的腦體產業分離發展[J].中國經貿導刊.2003,1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腦體產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