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綠色物流金融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綠色物流金融

  綠色物流金融,即“金融機構銀行業面向綠色物流運營,通過應用開發各種金融產品,為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實現物流環境的凈化及其物流資源最充分的利用,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綠色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運動。綠色物流金融,是綠色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有效融合的產物”。所以,綠色物流金融一方面關註自身經濟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還從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註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

綠色物流金融的理論基礎

  1.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一詞,最早是在1972年斯德哥穴世環大會上正式提出來的,當時響應者寥寥。1987年,娜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等人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一書中再次提出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戰略。它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可持續發展鼓勵經濟增長;可持續發展的標誌是資源的永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謀求社會的全面進步。

  可持續發展理論主要包括資源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經濟、社會、生態的持續發展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共同組成了一個複合系統。可持續發展複合系統中,生態持續發展是基礎,它強調發展要與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經濟持續發展是條件,它強調發展不僅要重視增長數量,更要追求改善質量、提高效益、節約能源、減少廢物,改變傳統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實施清潔生產和文明消費;社會持續發展是目的,它強調發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與社會進步相適應。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地球高峰會議),102個國家首腦共同簽署1世紀議程》,普遍接受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行動指南。我國“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規劃中,將可持續發展正式確定為國家戰略,也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成為人類邁向世紀的行動綱領。可持續發展希望一個國家或地區不斷創造與積累出理性高效、均衡持續、少用資源、少用能源、少犧牲生態環境,在綜合降低自然成本、社會成本、制度成本、管理成本的前提下,最終獲取的“品質好的GDP”(牛文元,2012)。

  2.迴圈經濟理論

  “迴圈經濟”一詞是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迴圈經濟是一種生態經濟,它是通過運用生態學原理指導人類經濟活動,通過資源高效和迴圈利用,將清潔生產與廢棄物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的經濟發展模式。它的提出促進了20世紀7O年代關於資源與環境的國際研究,拓寬了80年代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把迴圈經濟與生態系統相聯繫。國家發改委對迴圈經濟的定義是:迴圈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迴圈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從該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迴圈經濟強調資源的迴圈利用,要求把社會經濟活動組織成“資源一產品消費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式模式,自然資源能夠實現低投入、高利用和廢棄物的低排放,資源也能在這個經濟迴圈中得到持久的利用,最終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共贏”。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長期沿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使得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發展迴圈經濟是我國調整經濟結構和佈局,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正確選擇,是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發展迴圈經濟有利於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有利於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利於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貫徹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3.綠色物流供應鏈理論

  20世紀90年代,隨著消費者綠色消費意識大大增強,各國環境貿易政策的相繼制定,全球性的產業結構呈現出綠色戰略趨勢,綠色物流供應鏈管理應運而生。

  綠色物流供應鏈是在現代供應鏈基礎上綜合考慮物流運營對環境的影響,增加包括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包裝配送信息處理等物流環節的環境保護意識,使綠色貫穿整個物流業務過程中,一方面減少物流運營對環境帶來的危害,另一方面實現對物流資源的最充分的利用,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實現綠色物流運營的經濟績效社會績效和生態績效的有機統一。

  綠色物流供應鏈管理也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綠色供應鏈管理在充分考慮環境問題基礎上,充分考慮供應過程中所選擇的方案會對周圍環境和人員產生何種影響、是否合理利用資源、廢棄物和排放物如何處理與回收、環境影響是否做出評價等,強調供應商之間的數據共用,強調充分利用現代網路技術實現企業間的資源共用和優化組合,進行集中資源配送,節約資源和全社會的產品庫存,減少運輸對環境的影響。

  4.金融發展理論

  金融發展理論的起源應該追溯到戈德史密斯(1969),他對金融結構金融發展的關係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了金融結構理論,奠定了傳統金融發展理論的基礎。隨後,傳統金融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形成了金融深化理論內生金融發展理論和新制度金融發展理論。金融深化理論由麥金農和肖提出,其基本結論是,金融體制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相互推動和相互制約的關係。一方面,健全的金融體制能夠將儲蓄資金有效地動員起來並引導到生產性投資上,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發展良好的經濟同樣也可通過國民收入的提高和經濟活動主體對金融服務需求的增長來刺激金融業的發展,由此形成金融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內生金融發展理論從效用函數人手,通過建立各種具有微觀基礎的模型,引入諸如不確定性(流動性衝擊、偏好衝擊)、不對稱信息(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和監督成本之類與完全競爭相悖的因素,在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形成以及金融中介體和金融市場如何與經濟增長發生相互作用做出規範性的解釋。制度金融發展理論認為,制度因素是決定交易成本大小、風險管理水平以及信息不對稱程度的關鍵因素,強調法律制度、文化傳統、利益集團等制度因素與金融發展的關係。

  20世紀90年代,隨著全球一系列金融危機的頻繁爆發,以金融資源論為研究基礎,以金融資源配置為研究對象,以金融分析為研究方法,以促進金融與經濟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為研究目的的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應運而生。

  金融發展理論為研究綠色物流金融奠定了金融理論基礎,使綠色物流在運營中獲得良好的融資環境,也為金融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促進綠色物流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國內綠色物流金融的研究現狀

  國內物流金融出現得比較晚,而“綠色物流金融”概念的也是最近幾年提出的,相應的研究不是很多,其中國內學者許紅蓮的團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現代農產品上,包括有:在總體發展上,她和胡愈總結了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的特點和運作方式,並提出了創新的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的組織形式及“土地金融”制度;在制約因素方面,她和鄧超分析了現代農產品物流中的負面效應、組織和供給三方面的短缺,從國有商業銀行支農弱化及農村金融組織制度和新生的“郵政儲蓄銀行”和“村鎮銀行”金融組織制度兩個方面歸納了造成上述缺失的原因;而在績效目標分析方面,她從“共生型績效、資源節約型績效、金融迴圈型績效、倫理型績效、打破綠色壁壘績效”五個方面分析了現代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的績效目標。

  國內的研究還有:在綠色物流金融運營的環境研究方面,國內學者潘斌從內外部環境原因人手,分析了現階段綠色物流金融運營環境面臨的困境,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服務創新、組織形式創新及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優化措施;在體系構建方面,王煒、劉西濤則提出了從強化金融運營到建立控制標準等體系構建的建議;在模型與模式研究方面,李蜀湘、陸小成構建了低碳物流的金融支持系統模型,創新地提出了低碳物流動態聯盟的融通倉模式。

  研究不足

  目前為止,國內學者已經從多個角度對綠色物流金融進行研究,但是由於綠色物流金融的概念剛剛提出不久,國內對這方面的研究還不是很成熟,對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不足:

  國內學者大部分從定性方面對綠色物流金融進行研究,缺乏定量研究;②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學者,而且集中在現代農產品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還有所欠缺;③研究內容比較鬆散,沒有形成整體的系統,而且缺少數據、實例方面的支持;④理論研究的發展跟不上現實情況的發展。

綠色物流金融的發展方向

  第一,服務模式的創新。業務模式不再局限於綠色物流的質押模式和擔保模式,而是能從供應鏈金融的運作模式上進行思考,從作業環節和物流管理的過程中進行創新。

  第二,組織形式的創新。根據現實情況,建立更多具有針對性的綠色物流金融組織,如“現代農村物流金融中心與農村物流金融非股權組織”等具有專業化跟時效性的組織,使綠色物流金融組織體系更加完善。

  第三,綠色物流金融與最新技術的結合。面對發展起步階段的現狀,未來的綠色物流金融的發展需要在客戶、物流企業金融機構中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統體系,實現高度信息化,同時也要求能引進最新的物流技術管理技術等。

  第四,系統工程與綠色物流金融的結合。未來綠色物流金融的發展需要運用系統工程思想,建立高效的組織、信息、服務模式體系等,實現系統最優化的目標。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綠色物流金融"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