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18个条目

綠色投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綠色投資(Green investment)

目錄

綠色投資的涵義

  對綠色投資理論的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理論界對綠色投資的解釋多種多樣,尚未統一。從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學者們對綠色投資的解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我國大陸有學者認為,綠色投資就是環境保護投資;也有人認為,綠色投資與綠色GDP相聯繫,凡是用於增加綠色GDP的貨幣資金(包括其他經濟資源)的投入,都是綠色投資。西方國家的學者主要是從企業的社會責任角度出發,通常把綠色投資稱作“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 Investment,SRI)。認為它是一種基於環境準則、社會準則、金錢回報準則的投資模式,它考慮了經濟、社會、環境三重底線,或稱作三重盈餘,又叫做“三重盈餘”投資。順應可持續發展戰略,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促使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積極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從而為投資者和社會帶來持續發展的價值

  也有學者從個人投資理財出發,認為綠色投資是“依據國際間普遍接受的道德準則,來篩選實際的投資理財活動。”這種投資理財活動不僅包括個別公司股票的投資,還包含個別公司債券及其他信用工具共同基金等。選擇的標準是社會形象較佳,沒有炒作土地或破壞環境的記錄。這樣的選擇標準有利於促使金融機構更為重視社會責任及公眾利益。

綠色投資的特征

  傳統投資模式是在傳統經濟下形成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在不考慮資源短缺和保護環境,或者較少考慮這些因素與後果的前提下,通過資本投入實現盈利的目的。賺取利潤是投資的惟一目標。這種投資行為使廠商在生產過程中,容易忽視生產所帶來的對社會和環境的消極影響,放棄企業的社會責任。綠色投資則相反。綠色投資形成綠色生產力,表現為在生產上,實行清潔生產,即省能、節料、無廢或少廢的物資迴圈型生產;在產品上,小型化(少廢料)、多功能(用處多)、可回收利用,對環境污染少;在環境保護上,表現為生產與環境保護同時進行,生產過程既是產出過程,也是防污和治污過程。

  與傳統投資相比,綠色投資的特點是:

  1、綠色投資在本質上反映了經濟、社會、生態之間和諧發展的關係,是基於可持續發展的投資。傳統投資行為依靠資源的大量消耗和對環境的索取和破壞換取經濟增長,結果造成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緊張,甚至人類經常遭到環境的報複。在綠色投資模式下,人類把環境保護與產品生產統一起來,註意節約資源和科學利用,利用與維護並舉,使得自然資源與環境獲得恢復與實現生態平衡。

  2、綠色投資是由具有生態環境理念的經濟人進行的投資。投資主體不單是追求經濟利益的經濟人,而且,是具有社會責任的投資者,在其投資決策中,他的選擇標準是經濟、社會、環境三重標準,而不是單一的經濟準則。

  3、綠色投資形成的資本是綠色資本,是一種能夠推動綠色GDP增長的資本。這種綠色資本投資所形成的生產力,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生產力,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中探索出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能力。綠色投資活動的產出,是綠色GDP的增加,它反映了環境價值在GDP中的重要作用。

  4、綠色投資的收益是三重盈餘,包括經濟的、社會的和生態的收益。而傳統投資獲得的是單一盈餘,即利潤。在價值創造上,綠色投資進行的價值創造是長期價值,而傳統投資獲取的是短期收益。

  5、綠色投資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和社會價值。傳統的投資也需要科技支持,技術進步使得投資的邊際生產力遞減的趨勢受到遏制,經濟增長持續進行。但是,由於傳統投資忽視節約資源,忽視環境保護,資源瓶頸約束增大,環境治理費用加大,結果是實際增長的速度減慢,增長的副作用增加。綠色投資行為把生產投資與防治環境污染統一起來,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消除了增長的不利影響,因而可以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綠色投資出現的必要性

  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歷程看,人類先後經歷了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現在已經進入後工業經濟時代,後工業經濟時代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代表,有人稱之為信息經濟,也有人稱之為知識經濟時代。與之相應,人類文明也先後經歷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後工業文明,後工業文明目前還在發展和形成之中,其主要的明顯標誌是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生產,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實 現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其實質就是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綠色發展,構築綠色文明

  人類進入後工業經濟時代後,對與人類自身活動密切相關的周邊環境日益關註,從而形成了環境保護的觀念和意識。綜觀綠色經濟發展時代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持續發展思想達成共識

  “綠色經濟”一詞源自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於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皮書》。綠色經濟學主張從社會及生態條件出發,建立一種“可承受的經濟”。經濟發展必須是自然環境和人類自身可以承受的,不會因盲目追求生產增長而造成社會分裂和生態危機,不會因為自然資源耗竭而使經濟無法持續發展。綠色經濟是生態經濟,其實質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思想是在人類進入工業經濟時代以來,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和對環境的破壞,不斷遭受生態環境的報複之後,思考人類與環境的關係而得出的結論,其核心思想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處理好發展與資源、發展與環境的關係,使得發展一方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不損害後代人的利益,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威脅。這一思想見於1987年挪威首相布蘭特夫人(Gm Harlen Brundland)出版的《我們共同的未來》一書對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的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這一思想的提出和得到當代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同,不僅經歷了曲折的過程。而且意義重大。¨

  2、綠色消費開始成為消費者的時尚消費方式

  21世紀的世界經濟是綠色經濟。綠色經濟時代的生產活動是綠色生產,其消費活動為綠色消費。所謂綠色消費,它有兩個內涵:一是消費無污染、有利於健康的產品;二是消費行為有利於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綠色消費是一種節約性消費。即主張適度消費,反對奢侈和浪費。合理的和適度的消費是在基本上不降低消費水平的條件下,排除浪費性、不適當的消費。綠色消費是消費者在基本生活 得到滿足後,受消費需求上升規律的影響,開始追求生活質量和美好生態而產生的綠色需求,它反映了人們消費層次的提高,反映了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文明發展。它又是一種文明、科學的消費,即要求人們開展情趣高雅、文明的消費活動,要求人們用科學知識來規範和指導消費活動。這種消費既滿足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要求,又能夠使得人們在消費中體質、智力和心理性格全面發展。

  3、全球國際貿易中不斷增強綠色壁壘

  在國際貿易中,各國出於貿易保護或維護國家安全等目的,往往設置種種貿易壁壘,限制貨物進口。除了關稅壁壘和傳統的非關稅壁壘外,一種更為隱蔽、更為複雜、破壞力更大的貿易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日益加強。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to Trade,TBT)是貨物進口國以保護國家安全,保護人類、動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阻止欺詐,保護環境,保障產品質量為由而採取的種種技術性限制措施,包括技術性法規和標準、產品檢驗的合格評定程式。技術性貿易壁壘具有兩面性,既具有積極的一面,如保障進口國消費者的健康、維護國家的基本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出口國進行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提高技術水平和促進技術進步的積極 一面,也有貿易保護主義的消極的一面。

  近年來,技術性貿易壁壘數量劇增,在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綠色壁壘日益盛行。為了適應綠色消費的潮流,各國設置了從初級產品、中間產品到製成品,從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消費到處置各個環節的“綠色”技術標準、法規和檢疫制度,構成了限制或禁止貿易的綠色壁壘。綠色壁壘以保護消費者安全和保護生態環境為目標,具有合理性和隱蔽性,在WTO中受到保護和鼓勵,被許多國家廣為利用,甚至成為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有力工具。

  例如,歐盟以生態環境保護和消費者健康安全為由,設置極高的“綠色標準”。在生態紡織品標準中,對服裝和紡織品中某些有害物質的含量要求高到ppb級(十億分之一)(有害物質含量檢驗的通用標準,一般是以ppm級計量,即百萬分之一。ppb級相當於將標準提高1000倍。)達到上述標準,才能加貼生態標簽進人歐洲市場。歐盟在2003年公佈了《關於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WEEE)和《關於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ILS),要求出口商自行承擔報廢產品回收、處理及再迴圈的費用,並規定從2006年7月1日起,進入歐洲市場的電子電氣產品禁用6種有害物質。

  以我國家電產業為例,90% 以上的原材料含有這6種有害物質,很難達到歐盟的標準,必須尋找新的原材料、新的供貨商,建立新的價格體系。面對日益盛行的綠色壁壘,我們必須順應這種潮流,引導企業將環保作為重要的價值取向,把綠色概念貫穿 到產品的開發、生產、包裝、運輸、消費和回收等環節。

綠色投資的發展方向和重點

  綠色投資從投資的角度推動迴圈經濟的發展,而迴圈經濟的基本原則是“3R”原則,即減量化、再利用和再迴圈,是從資源節約利用和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投資可分為兩大方向:自然資源保護利用投資和生態環境保護投資。具體地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五大重點投資領域:綠色企業投資、綠色產業投資、綠色園區投資、綠色城市投資、綠色技術投資等。

  1、綠色企業投資。綠色企業是採用綠色技術,進行綠色管理,開發綠色產品,開展綠色營銷的企業,是環境友好型企業。綠色企業的生產經營。採取了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技術,因而有效地減少了能源消耗和資源耗費,對於環境資源保護起到了促進作用。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一些綠色企業,它們通過清潔生產,實現了企業內部迴圈。例如,廣西貴糖集團和魯北集團,都是循 環型綠色企業,它們按照迴圈經濟的原則,採用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實現了企業綠色生產和經營。

  2、綠色產業投資。綠色產業包括環境保護產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新能源產業生態農業、綠色技術和綠色服務業等。這是圍繞綠色產品和資源環境保護形成的產業,被認為是2l世紀的朝陽產業。在我國,綠色產業的發展還處於開始階段,無論新能源技術,還是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技術,我國都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態,這與我國亟待解決的資源、環境問題很不協調。發展綠色產業需要加大投資力度,需要投資和融資政策的支持。

  3、綠色園區投資。如果說綠色企業是“點”,綠色產業是“線”,那麼,綠色園區就是“面”。綠色園區是以工業代謝和共生原理為指導,將若幹個相互關聯的企業共建於一個園區。在園區內,各個企業相互協調,實現生產、物流、廢棄物處理設施資源共用,從而節約了用地和投資。

  4、綠色城市投資。許多城市集工業、商業、服務、生活於一體,在發展迴圈型社會中,迴圈型城市是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綠色企業、綠色園區建設,可以將城市進一步建設成綠色城市。綠色城市應當遵照迴圈經濟的3R原則,大力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實現城市內物質和能量的閉路迴圈。同時,在城市通過綠色投資,實現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綠色消費和綠色文化等。

  5、綠色技術投資。發展迴圈經濟離不開綠色技術的支持,特別是環境保護技術、新能源技術、清潔生產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生態農業技術等。目前我國在綠色技術水平方面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特別是與日本、德國相比,較為落後,需要進行大量的投入加快發展。

發展綠色投資的作用

  1、經濟增長中的資源瓶頸與環境約束凸顯

  發達國家在其發展的初期曾經大量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特別是在工業化過程中給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但是,隨著科技發展和對環境的重視,資源和環境得到保護,並且在不平等的國際貿易中,發達國家將環境污染嚴熏和資源耗費量大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因而資源瓶頸和環境問題較發展中國家輕。但是,由於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地球環境是共同的,不論哪一個國家和地區破壞了生態環境,大量耗費了自然資源,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資源瓶頸和環境約束成為經濟增長的障礙,這一點已經引起社會有識之士的重視,並且進行了研究和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20世紀7O年代,以梅多斯(D.L.Meadows)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提出了“增長的極限”問題,使人們開始重視資源和環境問題。他們提出,由於人類社會的發展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使得資源的存量滿足不了不斷增長的人1:1的需要,人類社會的發展必將遇到增長的極限,經濟增長出現停滯甚至是負增長。此後雖然人類社會並沒有出現梅多斯所說的增長的極限,但是,人類已探明的自然資源的存量隨著各個國家經濟的增長而不斷地減少,甚至有些資源難以為繼,各個國家為了某些資源而展開了競爭甚至發生了戰爭,國際形勢變得日益緊張。環境問題也為各個國家和地區所重視。因為地球環境在人類對資源的掠奪利用下及工業生產、生活消費中被嚴重破壞和污染,人類賴以生存的清潔空氣和水源因大量污染而變得稀缺。

  目前,人類活動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問題主要是:(1)生產消費活動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溫室效應,導致氣候變暖,生態系統破壞和海水平面上升。(2)大量使用氟利昂等化學物質,地球臭氧層遭破壞,導致太陽紫外線過度照射地球錶面。引起生物皮膚癌等疾病大量產生。(3)人類過度耕作、放牧、採伐等加快了荒漠化和土地退化。(4)大量消耗能源產生的硫氧化合物等污染了空氣,降低 了空氣質量。(5)三廢的大量排放引起地面污染嚴重,人居環境質量變壞。(6)森林面積減少和大量農藥的使用,破壞了生態平衡,動植物生存環境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資源瓶頸和環境退化給當代人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嚴峻危機。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人類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次,治理污染費用高昂。再次,資源供應不足,導致增長速度減慢。最後,生態環境的破壞進一步加劇了貧困,影響了社會穩定。

  2、綠色投資有利於解決資源瓶頸和環境問題

  綠色投資的提出是綠色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人類在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和資源約束問題時必然選擇的投資方式。根據綠色投資的定義,即用於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投資,綠色投資對於解決資源瓶頸和環境問題具有積極的意義。

  (1)綠色投資要求投資者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按照有利於實現經濟利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重原則的標準進行投資決策,因而在投資項目的立項上就保障了對資源環境的保護。人類社會的投資活動並非都是有益於社會發展和人類利益的,投資者(企業和公眾投資者)必須從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長遠利益出發,對有益於社會發展和人類福利的事業進行投資。

  (2)綠色投資將資源合理利用、防治污染的有關措施,與生產投資結合起來,在生產的過程中實現對資源、環境的保護。綠色投資在污染治理方面遵循的是生產與治理同時進行,是從始到終的防治,並且重視始端治理。與綠色投資相比較,傳統意義上的投資活動可以稱作灰色投資。因為這種投資生產活動的結果造成了大量環境污染,使得資源耗費嚴重,不利於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3)綠色投資有利於實現迴圈經濟。迴圈經濟要求在生產消費活動中貫徹減量化、資源化和再利用的原則。這是保護資源、環境的經濟模式,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途徑。用於發展迴圈經濟的投資,就是綠色投資。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綠色投資"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爱就一生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5月21日 15:38 發表

國家有法,執法不嚴。知錯不糾。占其位,不謀其利。山不象山喝,不想喝。再花大價錢拯救。這就是,管理無方。自作孽不可受。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