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投資方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投資方式(Investment Style)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投資方式

目錄

什麼是投資方式

  投資方式是指企業集團及其成員企業實現資源配置、介入市場競爭的具體方式,是貫徹集團戰略發展結構與投資政策、謀求市場競爭優勢、實現投資戰略目標配套的戰術性支持。

投資方式選擇法

  投資方式是指投資者以何種方式投資。一般包括現匯投資、有形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等方式。投資方式選擇法是指納稅人利用稅法的有關規定,通過對投資方式的選擇,以達到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

  投資方式選擇法要根據所投資企業的具體情況來具體分析。以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為例,投資者可以用貨幣方式投資,也可以用建築物、廠房、機械設備或其他物件、工業產權專有技術、場地使用權等作價投資。為了鼓勵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機械設備,中國稅法規定,按照合同規定作為外國合營者出資的機械設備、零部件和其他物料,合營企業投資總額內的資金進口的機械設備,零部件和其他物料以及經審查批准,合營企業以增加資本新進口的國內不能保證供應的機械設備、零部件和其他物料,可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

  無形資產雖不具有實物形態,但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甚至可創造出成倍或更多的超額利潤。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它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投資者利用無形資產也可以節稅

  假設投資者欲投資辦一中外合資經營企業,該企業為生產高科技產品企業,需要從合資外方購進一項專利權,金額為100萬美元;如果以該合資企業名義向外方購買這項專利權,該外商應按轉讓該項專利權的所得繳納預提所得稅20萬美元,其計算公式為100萬美元×20%=20萬美元。如果改為外商以該項專利權作為投資入股100萬美元,則可免繳20萬美元的預提所得稅。

  那麼以貨幣方式進行投資能否節稅呢?以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為例,中外合資經營者在投資總額內或以追加投入的資本進口機械設備、零部件等可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這就是說合資中外雙方均以貨幣方式投資,用其投資總額內的資本或追加投入的資本進口的機械設備、零部件等,同樣可以享受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照顧,達到節稅的效果。

投資方式的選擇

  目前外商對中國投資方式一般有四種,分別是:

  一、以個人名義直接投資。

  東南亞國家和我國臺灣省的中小投資者較喜歡這種投資方式。從稅收上來說,這種投資方式的稅負並不輕。因為除了要在中國繳納企業所得稅外,還要在本國繳納個人所得稅。目前主要的優點是我國對外資企業股息匯回免扣繳。而如果母國稅收當局與中國政府缺乏稅務信息交流,則往往由於資料不全,無法掌握該股東的這項收入,使得該股東的逃稅比較容易成功,使得這種投資方式較有吸引力。

  這種投資方式一般可以採用資本弱化的方法。所謂資本弱化,實際上就是指企業負債資產比率提高的一種現象。由於在一定條件下企業提高負債資產比率,利息費用可以在稅前得到扣除,因此,有些投資者就通過降低資本投入,而以貸款方式給公司提供資金,從而達到避稅目的。我國目前對資本弱化未作反避稅規定,存在一定的稅收漏洞

  二、以個人名義間接投資。

  如果不考慮逃稅因素,這種方式比第一種更優。因為股東可能將利潤存於避稅國公司,而不必匯回本國。特別是如果該國採取古典制稅收制度,對股息不採取任何抵免措施,則採用第一種方式的稅負就非常重了。由於在避稅國,往往採取按註冊資金的比例課稅或收費的方法,所以為了減少規費,許多跨國公司在國際避稅地設立的公司註冊資金非常少,可能只有幾美元。

  不過這種投資方式並非對任何國家都適用。當前有許多發達國家為了反避稅,對避稅國公司的稅收管理均有所增強。例如美國於1962年制訂稅法的F 部,從951章至964章,創造出所謂的CFC(Control Foreign Corporation)的概念。即當美國公民持有外國公司的股份達50%以上時,這個公司就會被美國稅務當局認定為“受控外國公司”美國政府有權對此公司的美國股份課稅,且只需在一年度中的任何一天持股數達上述標準即可判定。對於CFC的課稅,原則上並不會影響到外國股東。對於持股達50%,美國政府採用一個相當廣義的解釋,包括持有股份總數超過表決權過半數或是股份價值超過50%都視同超過股份總數50%。這些發達國家對受控外國公司,都普遍規定凡是來自避稅地的所得和消極投資所得,一般都要併入本國所得徵稅。

  這種投資方式最簡便,在稅收上卻沒有任何便利。但如果母公司在避稅國設立一個管理公司,對中國公司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這樣,一方面可能減少中國公司的應納稅所得額,另一方面避稅國的稅負幾乎為零。所以能夠降低整個公司的總體稅負

  三、以公司名義間接投資。

  與第二種投資方式相似,如果本國允許採用遞延稅款的方法,那麼這種投資方式可能長期將利潤留在避稅國公司,不匯回本國,從而逃避稅收。對於投資中國的外國公司,香港常常是避稅國控股公司的首選。在1996年末,有820個跨國公司宣稱香港是其亞太區總部。香港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區,因為它採取的是“地域原則”,即只對香港來源的收入徵稅。如果收入來自香港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則完全免稅。同時,香港沒有資本利得稅和預提稅(但特許權使用費要繳納預提稅)。

  如果母國稅法採取分國抵免的方法,則在避稅國成立一個控股公司有利於將來源於幾個非居住國的所得相加後抵免,可以把在某一高稅非居住國已繳納的超過抵免限額的部分,去抵減在另一低稅率非居住國的不足限額部分,從而可以使抵免限額得到充分利用。一般來說,中國公司的稅率較低,所以可採用這種方法,降低其他高稅國公司的稅負。有時,這種投資方式也能採取“資本弱化”的方法,但由於公司間借貸的限制比較多,一般很難運用。

  對於澳大利亞、英國、日本、新加坡和南韓等與我國有稅收饒讓協議的國家,應當直接投資,而不應以國際避稅地為基地進行間接投資。因為根據新加坡與我國簽訂的稅收協定第24條規定,新加坡廠商在中國投資,享受稅收饒讓規定。但如果將股息匯到新加坡以後,再由新加坡公司匯回母公司,則對我國的稅收優惠額不得再抵免母公司的應納稅所得額。

投資方式選擇的稅務籌劃[1]

  個體工商戶

  針對具體稅種籌劃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個人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如個體工商戶李先生年營業收入60萬元,營業成本45萬元,其他可扣除費用、流轉稅金2萬元,其年應納稅額為(600000-450000-20000)×35%-6750(個人所得稅速算扣除數)=38750元,稅後收入為 130000-38750=91250元。

  個體工商戶的實際稅負為28.8%(38750÷ (600000-450000-20000)×100%),可針對具體稅種進行相應籌劃。

  個人獨資企業

  籌劃後節稅6%

  從2000年1月1日起,對個人獨資企業停止征收企業所得稅,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的投資所得,比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這樣,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所承擔的稅負依年應納稅所得額及適用稅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如:年應納稅所得額為6萬元,適用稅率為35%,應納個人所得稅60000×35%-6750(個人所得稅速算扣除數)=14250元,實際稅負為 14250/60000×100%=23.75%。

  如果適當進行籌劃,就能起到很好的節稅效果。

  例如:王先生開設了一個經營裝修材料的公司,由其妻負責經營管理。他本人也經常承接一些裝修工程。每年銷售裝修材料的收入為4萬元,裝修收入為2萬元。全年應納所得稅為 60000×35%-6750(個人所得稅速算扣除數)=14250元。現在王先生和妻子決定成立兩個個人獨資企業,王的企業專門承接裝修工程,妻子的公司只銷售裝修材料。

  在這種情況下,假定收入同上,王先生和妻子每年應納的所得稅分別為20000×20%-1250(個人所得稅速算扣除數)=2750元和40000×30%-4250=7750元,兩人合計納稅2750+7750=10500元,每年節稅 14250-10500=3750元。實際稅負由23.75%下降到17.5%(10500/60000×100%),稅負下降了6.25個百分點。

  合伙企業:

  合伙人按出資比例均繳個稅

  合伙企業中合伙損益由合伙人依照合伙協議約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擔。合伙企業成立後,各投資人獲取收益和承擔責任的比例就已確定。和個人獨資企業一樣,從2000年1月1日起,對合伙企業停止征收企業所得稅,各合伙人的投資所得,比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但是由於合伙企業都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合伙人,實際上每個合伙人僅就其獲得的收益繳納個人所得稅。

  例如:某合伙企業有5個合伙人,各合伙人的出資比例均為20%。本年度的生產經營所得為30萬元,由各合伙人按出資比例均分。這樣,每個合伙人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為300000×20%×35%-6750(個人所得稅速算扣除數)=14250元,稅後收入為60000-14250=45750元。合伙企業每個合伙人的實際稅負為23.75%(14250/60000×100%)。

  私營企業

  投資者股利所得承擔雙重稅負

  目前設立私營企業的主要方式是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即由兩個以上的股東共同出資,每個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作為企業法人,企業的利潤應繳納企業所得稅,當投資者從企業分得股利時,按股息、紅利所得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這樣,投資者取得的股利所得就承擔了雙重稅負。由於單個投資者享有的權益只占企業全部權益的一部分,其取得的收益也是部分收益,企業繳納的所得稅稅負,個人投資者也按出資比例承擔。

  例如:個人投資者占私營企業出資額的50%,企業稅前所得為1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33%,應納企業所得稅100000×33%=33000元,稅後所得為100000-33000=77000元,個人投資者從企業分得股利為 77000×50%=38500元。股息、紅利所得按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投資者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38500×20%=7700元,稅後收入為38500-7700=30800元,實際稅負為(33000×50%+7700)/(100000×50%)×100%=48.4%。

參考文獻

  1. 中立誠會計師事務所.選擇投資方式的稅務籌劃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wasd,Mis铭,Tracy,Da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投資方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