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經濟網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經濟網路(Economic Network)

目錄

什麼是經濟網路

  經濟網路是指以大中城市為中心,通過各種渠道同周圍的城鎮和農村緊密相聯,構成一個象蜘蛛網似的經濟運動格局。

  經濟網路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在經常發生商品交換的地方,即產品的集散地,形成了城鎮,與這些城鎮經濟聯繫密切的交通樞紐,工業集中區,便逐漸形成了大中城市,成為經濟網路的中心。這些大中城市都是一定區域的生產中心、消費中心、交換中心,是經濟網路的“結子”。它牽動著每個企業、每個生產者和消費者,使社會化大生產得以順利進行。

經濟網路的系統特征[1]

  1.功能的整體性

  經濟網路的整體性,旨先表現在全國經濟大網路是由跨省(區)際間的經濟區(即基本經濟區或一級經濟區)、省(區)毗鄰地區的經濟區(即二級經濟區)、省內經濟區(即三級經濟區)以及城市間經濟協作網路有機構成的統一整體,而不是所屬各層次經濟區網路的簡單疊加。這就如同小電網聯結成大電網一樣,是一個統一調度的有秩序的整體。全國經濟區大網路結構形成以後,就發揮著整體的優化功能、結構功能。在大網路系統正常運轉的情況下,這種整體功能、結構功能就大大地大於各層次經濟區網路功能之和。其次,各層次經濟區網路,應以全國大經濟網路最佳運行狀態為條件,服從全國的勞動地域分工,在此前提下,圍繞該經濟區的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品,形成具有本身特點的綜合網路和區域生產力,這樣既保證全國大網路整體功能的發揮,又能獲得合理的區域經濟效益。再次,各個層次經濟區網路之間,應在全國經濟大網路最佳運行狀態條件下,互相補充協同建立合理有序的關聯性,這樣,才能使全國經濟大網路具有多層次的協調性,保證整體性的實現。

  2.結構的複雜性

  如上所述,我國經濟大網路從地域構成上看,可以分為一、二、三級經濟區網路,和城市之間的經濟協作網路。但是從內容上看,每一層次的經濟區網路,又包括生態、經濟、社會三個系統。這樣,每一個層次的經濟區,均以一個或若幹個城市(群體)為中心,城鄉互相聯繫,生態、經濟、社會三個系統互相協調發展。從全國經濟大網路來看,所包含的三個層次的經濟區網路及城市間的經濟協作網路,和生態、經濟、社會三個系統,產生著直接的與間接的立體型複雜聯繫。

  從經濟管理角度來說,由於有計劃商品經濟體制不僅是各種所有制形成的經濟組織之間的橫向結合,而且還要從縱向把多種所有制經濟結合在一起。尤其是在目前,我國尚處在兩種體制的轉換時期,由行政區經濟過渡到區域經濟,將是一個長期的、分階段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將逐漸弱化行政區經濟管理,強化區域經濟管理。但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行政區經濟管理還會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全國的經濟網路客觀上還會存在縱向經濟網路和橫向經濟網路的區別。所謂縱向經濟網路,它是按照國家計劃層次,主要以行政的隸屬關係建立起來的經濟聯繫。這種縱向的經濟網路,依靠行政權力和手段,直接組織和管理著經濟實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它有利於根據國家建設的總體規劃和整體利益,統籌兼顧國家、地區以及其他方面的利益。通過國家計劃保證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和國家重點建設的生產需要,以及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因此,它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組織和管理社會化大生產的一種重要方式。但是,在舊體制下,縱向網路使經濟生活過於集中,剛性太強,暴露出許多嚴重的弊端,需要按照商品經濟的要求加以改革。改革的方向是按照商品經濟的內在聯繫,形成以城市的規模等級(經濟實力)為依據的各級經濟區之間的系統縱向經濟聯繫,這樣就賦予縱向網路以新的內容(縱向經濟職能)和形式,使其能運用經濟杠桿的作用、計劃的作用、政策的作用、法律的作用,實現對市場的調節和控制,利用市場及其各種相關的參數,為企業服務和導向,有利於商品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所謂橫向經濟網路,它是與縱向經濟網路相關的一種利用市場機制組織和管理經濟的方式。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地方和部門開展經濟活動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為了更好地使用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物質技術基礎,提高經濟效益,在國家計劃指導和影響下,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自願締結各種經濟聯繫。這種經濟聯繫和管理方式利用市場溝通企業之間、城市之間、城市與區域之間,以及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多種經濟轅市與區域經濟研究聯繫,便國民經濟的各個邵分更好地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它是商品經濟運行和管理的主要形式。上述縱向經濟網路與橫向經濟網路交織在一起,使經濟聯繫呈現出多方位、多形式的複雜性,有機地組成有整體功能的經濟網路系統。

  3.機制的協調性

  不同類型的經濟網路,由於其結構的方式不同,具有不同的機制。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化大生產,這樣,利益的一致性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內在要求,使得各種網路的不同機制可以統一和協調起來,促使商品經濟在其中順利地運行。這首先在於不同經濟網路的不同機制,都遵循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規律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規律以及其他方面的客觀規律的綜合要求。其目的都是為著發展商品經濟,發展社會生產力,它們是統一的社會主義經濟的相互聯繫的反映。其次,由於具有共同的目的和共同的基礎,不同經濟網路的不同機制具有互補性,它們從不同的方面互相補充,互相結合,共同起作用。特別是在當前經濟體制改革中,橫向的經濟網路可以在很大的範圍和很大程度上把國民經濟各方面的聯繫搞活。這樣,有利於國家計劃把主要精力放在協調經濟生活中的重大比例關係和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的生產和流通上。同時,發展橫向經濟聯繫,可以把許多分散的生產聯結在一起,有效地促使生產的社會化商品化、現代化,便於社會主義經濟的統一規劃和合理佈局,使社會資源資金勞動力、科學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在社會再生產的地域層次上得到合理和優化的組織,獲得最佳區位利益,更快地發展社會生產力。

  當然,不同經濟網路機制的作用,由於不同的原因,可能產生負的效應。但可以通過國家加強計劃的科學指導和監督,運用經濟杠桿和法律措施,及時地加以引導和剋服,使其更好地為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服務。

  4.信息處理的大量和快速性

  大量和快速的信息對形成一個系統的穩定狀態十分重要。在社會再生產中,由於有縱向網路和橫向網路的交錯和覆蓋,在網路通道暢通的情況下,就能把所覆蓋地區的各種社會經濟信息溝通起來,快速傳遞到中心城市的信息中心。而且,由於信息的暢通和快速大量的傳遞、輸入,通過檢索整理和輸出反饋等過程,可以使城市經濟區的經濟聯繫更趨合理。

  城市經濟區信息處理的快速性,首先決定於對象系統本身固有的源信息和通道,以及接受系統的本身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因此,我們要廣泛地搜集本城市經濟區社會、經濟、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增強經濟網路的密度和質量建設,捨得花氣力搞好信息的通道、交通郵電通訊事業及其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要創造條件抓緊建設電子電腦網路。這是城市經濟區經濟網路存在和發展的物質條件,是經濟區開發建設的重要內容。信息建設雖然不能直接生產出物質產品,但是,卻能為別的部門提高工作效率和創造更多的財富提供條件。其次,我們還要加強對象系統與環境系統——本城市經濟區外的社會經濟系統的網路對接工作,即加強本城市經濟區與周圍外部環境的經濟聯繫。這樣,在全國經濟網路整體的信息處理快速性前提下,實現本城市經濟區信息處理的快速性。

經濟網路的範圍

  經濟網路的範圍大小不同,是由多層次構成的:第一層次是城市內部;第二層次是城市與它周圍地區;第三層次是城市與城市。有些城市還與國外城市相聯繫。與這幾個層次相對應的有城市市場、地區市場、國內統一市場國際市場。經濟網路就是溝通城市與農村、城市與城市、國內與國外的神經與經絡。如果這種聯繫中斷,那裡的經濟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

  在中國,過去由於政企不分,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市開放不夠,因此,中心城市的作用遠沒有充分發揮。實行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還存在不少問題。《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實行政企職責分開以後,要充分發揮城市的中心作用,逐步形成以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為依托的,不同規模的,開放式、網路型的經濟區。”黨的十三大更明確地提出,要把城市首先是大中城市建設成多功能的、現代化的經濟中心。一定要簡政放權政企分開,並敞開大門,實行全方位開放,不僅為本城市服務,還要為周圍農村服務,為它所聯繫的整個經濟區服務。按這些要求加速城市經濟改革,我們就會走上按經濟網路管理經濟的軌道。

電腦網路、經濟網路與網路經濟[2]

  顧名思義,網路經濟,就是與網路相關聯的經濟。從詞義學的角度來解釋網路,網路是指縱橫交錯的組織或系統。當一個組織或系統的內部各部分相互連接,具有了一種縱橫交錯的結構,我們就將其稱之為網路。在現代社會中,網路通常又特指以國際互聯網——Internet為代表的電腦網路。電腦網路是將分佈在不同地理位置上具有獨立功能的電腦、終端及其附屬設備依靠通信手段連接起來以實現資源共用的系統,它是一種集現代通信技術、電腦技術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技術。

  就電腦網路本身來看,它是一種新技術,是人類歷史上又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而就其實質來看,它又是一種新的生產力。電腦網路的出現,標志著一種以人的智力為核心的新的生產力的形成。在歷史上,以機械、電力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取代以人力、畜力為代表的舊的生產力時,曾經推動了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而以智力為核心的網路生產力的形成,也必將引發社會經濟的進一步變革,導致一種新的經濟形態—— 網路經濟的產生。由此可見,電腦網路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技術,是網路經濟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然而,構成電腦網路的電腦自己不會相互連接,在每一臺電腦的背後,一定具有掌握和使用它的人。

  因此,電腦網路所連接的並不僅僅是電腦,而且是連接了不同的組織和人,它所形成的是一種組織與組織、組織與人、人與人之間的網路。當這些組織和人之間通過網路開展各種經濟活動、發生各種經濟關係時,電腦網路也就成為一種不同經濟行為主體之間的關係網路,即經濟網路。

  為了更準確的表達網路的內涵,經濟學研究更傾向於採用網路的數學定義:網路是實體被模式化為圖論中的節和鏈。換句話說,網路是一種由結和鏈組成的拓撲關係結構。在這裡,不管節和鏈具體為何物,是電腦、是組織還是單個的人,當他們相互作用而形成某種特定的經濟聯繫併成為一個系統時,我們就可以將其視為組成了一個經濟意義上的網路。

  上面所說的特定的經濟聯繫,是指在網路中各經濟主體之間具有某種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的關係,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表述,即他們相互具有正的外部性。在網路中,每一個經濟主體都對其他主體產生價值,同時自己的價值又需要依賴其他主體的存在而實現。只有當所有的經濟主體都形成這樣的一種關係時,由此所構成的網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經濟網路。

  德國學者Umbhauer對於經濟網路曾經做出這樣的描述:“對經濟學家而言,網路的概念既包括經濟行為主體的相互作用的結構,也包括正外部性的經濟屬性,因此,網路能夠被視為既是建立在經濟行為主體之間相互作用的一個集,也是經濟行為主體對不同經濟目的採取相似行為的一個集。”也就是說,網路不在於組成它的是什麼樣的節和鏈,而在於節和鏈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經濟網路與其說是由經濟主體組成,不如說是由他們之間特殊的經濟關係所組成。網路重要而鮮明的特性是不同的節和鏈之間的互補性,而經濟網路的特征則是各經濟主體之間的互補性關係。這種經濟網路構成了網路經濟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明生.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7月.
  2. 韓耀.經濟網路、網路經濟與網路經濟學[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方小莉,Mis铭,Lin,Tracy,寒曦,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經濟網路"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