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媒體危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媒體危機(media crisis)

目錄

什麼是媒體危機[1]

  媒體危機是由於企業內部醜聞、重大事故、法律糾紛等被媒體曝光,或是由於媒體報道失實,使企業形象尤其是企業美譽度受到嚴重損害而發生的企業危機

媒體危機的避免[2]

  1.不要過於自信

  當組織的某個人在媒體面前過於搶眼、過於自信時,危險可能就在身邊。曾經有多少次我們看見一些商人變成了超級明星,出現在所有的報紙雜誌上,被所有的訪談節目大加贊賞,沒想到最後卻一下子跌了下來。

  當一個組織開始刻意把自己打扮成媒體的寵兒,而不是專心經營的時候,事態可能發生逆轉,媒體開始進行一些對你不利的報道,於是就觸發了一場危機。

  一些公關專家認為,發生這種危機是因為媒體吹捧某個人就是為了讓他摔得更狠。其實事實比這更複雜,每個記者都希望報道出其他人忽略的重要事情,每個記者也希望自己的報道是新奇而獨特的。假如多數媒體都在贊美你,那麼遲早會出現一位記者對這件事或對你有不同看法,而這將導致他寫出一篇觀點截然相反的報道,危機就此產生。

  所以,面對媒體,不要過於自信,把自己或自己的組織扮演成“明星”,終會遭到媒體的“娛樂”。

  2.制定適當的方針政策

  通常情況下,備受攻擊的組織應當採用的最好的防禦方法,就是提供證據證明當前的事態並不是該組織造成的,該組織是這個醜聞的受害者而不是始作俑者。每個組織都可以通過制定適當的方針政策,來避免被牽扯到醜聞中去,以保護自己的聲譽。

  3.牢記間接關係原則

  間接關係原則是指,假定以30人為一組,那麼其中肯定有一個人認識記者或者是記者的親戚。因此,一旦知道組織秘密的人超過了30人,那麼肯定會有一個記者通過某種方式知曉了這個秘密。

  一位優秀的記者可以把別人稍微透露的一點細節變成一整篇新聞報道

  當你的組織陷入某種危機,這件事就很可能變得眾所周知,這時通常自己主動發佈這個新聞對組織會比較有利,但是切記,你發佈的新聞中一定要包括組織準備調查和解決這個問題的計劃態度

  4.杜絕違背公眾利益的行為

  任何一次錶面上看來很小的違背公眾利益的行為,都有可能導致一場危機。

  公關人士經常會有這樣一句話:感覺經常會變成現實。換句話說,如果你的組織看起來像是在做非法的事情,那麼許多人就會把這件事情往最壞的方面去想。

  5.使用自己公司的產品

  假如一個為可口可樂公司代言的電影明星,被一個小報記者拍到他正在喝百事可樂,那麼這樣的照片肯定會見報,這種報道會告訴大家,這種產品不過是徒有其名而已。

  使用自己的產品,乘坐自己的航班,還可以使你瞭解到自己產品問題的癥結所在。

  6.加強監管力度

  加強監管力度,把銷售過程審計過程截然分開,能夠確保組織的安全。

媒體危機的應對[3]

  無論企業經營得多麼成功,都不敢肯定不會出現任何危機。對於公司來說,存在負面新聞報道的可能性:

  • 顧客可能會向媒體抱怨企業的產品和服務
  • 產品可能會對顧客造成傷害;
  • 企業可能會被指責存在欺詐行為;
  • 企業可能會被起訴。

  記者們認為真正的新聞不是企業想宣傳的東西,而是應向公眾宣傳的東西。這樣就有可能對公司進行負面報道(這類新聞更引人註目)。如果新聞報道會對公司產生負面影響,那麼就要正確應對。以下是幾條建議:

  • 不要著急,要冷靜,保持敏銳的媒體嗅覺。有效快捷地處理好突發事件可以幫助維護甚至是提升企業形象,此時要保持冷靜的頭腦。
  • 將事件始末告知相關員工。
  • 不要忘記通知總機服務台——他們是和媒體溝通的第一線,他們需要知道應該做出何種反應,與誰進行聯繫。
  • 整理企業的新聞稿——和其他員工共同分析,這樣大家才能知道下一步如何應對。
  • 如果有必要的話,準備一份新聞稿(概述企業觀點)以表明企業對事件的立場。
  • 事先做好危機處理準備。如果危機真的發生了,才能處變不驚。要洞察潛在的危機,使每個員工都知道到時候該做什麼。

  如果記者得到了公司負面新聞並且打電話證實,有必要的話企業最好安排出時間和記者見面。無需當時就回答記者的問題,告訴記者對於其中的一兩個問題需要確證證實,並且承諾在半小時內答覆他們。這樣企業就有時間考慮怎樣答覆,但是務必要在約定的時間內答覆記者。

  企業可能會發現曾經保持良好關係的記者變得咄咄逼人。這是工作所需。不管他們態度多麼強硬,企業都要保持禮貌,並且合作。當雨過天晴時,企業還需要他們的支持。

  企業可能會被邀請到電臺或電視臺做節目,記住:

  採訪的目的可能是質問企業。事先打聽好誰將參加節目,然後再決定企業是否也要參加。要做好拒絕回答某些問題的準備,不必每個問題都要回答一一必須清楚自己要避免回答哪些問題。但是決不要說“無可奉告”,可用其他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來避免回答刁鑽的問題。在做節目之前,最好事先練習一下,並看看新聞節目中其他人是怎樣巧妙迴避問題的。最重要的是情緒不要失控,不管別人怎樣責難,都要自始至終保持鎮定冷靜,而且還要適時地對歪曲的事實進行反駁。

媒體危機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4]

  三株是遭遇媒體違紀的典型案例。

  今天說起三株來,已經是過去式了,想當年三株也是非常風光的。當年,大街小巷都可見三株的廣告、橫幅,甚至連偏僻的農村的豬圈的牆上也能看到三株的廣告。然而一夜之間,三株銷聲匿跡了。原來,某報紙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說八瓶三株喝死一老漢。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還沒等三株反應過來,很快,這條消息就傳遍了大江南北。

  “喝死人”新聞的曝光對一家完全依靠信譽和質量來支撐品牌的保健品公司而言意味著什麼是不言而喻的。從當年4月下旬開始,三株的全國銷售急劇下滑,月銷售額從數億元一下子跌到不足1000萬元,從4月到7月全部虧損,生產三株口服液的庫存積壓達2400萬瓶,市場價值7億元。5月,江湖上四處傳言,三株已向有關方面申請破產,由於欠下巨額貸款,其申請最終未被批准。

  面對著突如其來的危機,三株人競不知所措。其實,後來經過調查,當時該老漢的死並不是因喝三株而喝死的,而是另有其因。然而,一切都已經晚了,三株在這場媒體危機中成了最無辜的受害者,一起不明不白的官司,讓三株損失數十億元。

  不可否認,三株面對媒體危機時未能採取有效的手段是導致嚴重後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有些媒體為了發佈獨家新聞、為了吸引眼球,無端地製造一些事端,或者在沒有經過詳細調查的基礎上,不負責任地刊登一些不實報道,不僅僅是對一些具體企業的傷害,而且是對整個國家民族工業的傷害。為了國家民族工業的發展,人們應當愛護自己本國的企業,作為媒體也應當履行保護的義務,而不是煽風點火,甚至是無事生非。

參考文獻

  1. 李文斐,段建軍編著.第十章 公關危機處理策劃 企業公關與策劃.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03.
  2. 劉永俊,陳淑君,徐青編著.第四章 民航危機公關 轉危為機民航危機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0.
  3. 李亞編著.第六章 利用媒體 中國企業營銷實踐贏銷戰.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04月第1版.
  4. 孫健主編.第三篇 管理創新 經理人必備經營與管理知識.新世界出版社,2008.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y桑,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媒體危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