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中原經濟區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中原經濟區(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CPER)

目錄

什麼是中原經濟區

  中原經濟區是指以河南省為主體,延及周邊區域,具有自身特點、獨特優勢、相對穩定、無法依存於其他經濟區的區域經濟綜合體[1]。中原經濟區以中原城市群為支撐,地理上涵蓋河南省全省,延及冀、魯、晉、皖的部分地區,因其核心地域是地理上的中原而得名。

  中原經濟區地處中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道和京廣通道的交匯區域,地勢以平原和黃土丘陵為主,開發強度相對較高。截至2011年,中原經濟區的經濟規模在中國六大經濟區中排名第二,綜合競爭力第三。

中原經濟區的開發歷程

  從2010年3月下旬開始,河南省發改委組織50多位專家,以河南發展為主題進行研究,歷時3個月最終形成多個研究報告,為中原經濟區戰略規劃奠定基礎;2010年4月23日,河南省委統戰部組織河南省各界人士與專家在鄭州召開“構建中原經濟區,促進中原崛起研討會”提出構建中原經濟區構想。

  2010年7月2日,河南省委召開專題研究河南發展的戰略思路問題的常務擴大會議,史稱“七二會議”,會議明確提出啟動《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編製工作。

  2010年11月19日,《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被河南省委審批通過,建設中原經濟區成為河南省十二五重要建設規劃;2011年3月5日,中原經濟區被寫入中國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納入國家規劃;2011年10月8日,中國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原經濟區成為中國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國家戰略。

中原經濟區的組成城市

  中原經濟區的範圍包括河南全省、安徽西北部、山東西南部、河北南部和山西東南部,共30個省轄市,2個縣。

  • 河南省:鄭州,洛陽,開封,新鄉,南陽,許昌,濟源,焦作,安陽,鶴壁,濮陽,商丘,漯河,平頂山,周口,信陽,駐馬店,三門峽
  • 河北省:邯鄲市、邢台市
  • 山東省:菏澤市、聊城市、泰安市東平縣
  • 山西省:運城市,晉城市,長治市
  • 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阜陽市、亳州市、蚌埠市、淮南市鳳台縣、淮南市潘集區

中原經濟區的定位和規劃

  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範區;中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

  至2015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穩步提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生態環境逐步改善資源節約取得新進展,初步形成發展活力彰顯、崛起態勢強勁的經濟區域。

中原經濟區的內涵與特征[2]

  經濟區域是指以大中城市為核心,以交通運輸為紐帶,以地區專門化部門為特征的經濟地域。其特點是地理空間連續、經濟聯繫密切、生產要素集聚並趨於一體化。中原經濟區是指以河南省為主體,涵蓋周邊區域,具有自身特點、優勢獨特、相對穩定、客觀存在、無法依存於其他經濟區的區域經濟綜合體。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

  (1)人口眾多——中原經濟區的主體——河南省2009年總人口為9967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7.47%,勞動力資源豐富,不僅能為本地區產業發展提供支撐,而且為全國的經濟發展輸出充足的人力資源。

  (2)區位交通優勢明顯——中原經濟區地處全國的中心,位於東、中、西部三大地帶的交界處,又是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向內陸推進的要衝,交通優勢突出。我國主要鐵路、公路幹線和第二條亞歐大陸橋都通貫其中,具有承東啟西、聯南通北的樞紐地位。

  (3)農業地位突出——2009年河南省糧食總產量1078億斤,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10,其中夏糧產量占全國夏糧產量的將近1/4。肉蛋奶產量在全國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4)資源較為豐富——中原經濟區多種礦產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列,石油煤炭天然氣儲量大,且開發強度居於全國前列,資源開發的組合條件好,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5)發展水平較低——2009年,河南省人均GDP只有19431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693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7.3% ;人均財政收入1928元,為全國平均數的37.6%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4371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80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是4807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46元。全省城鎮化率僅為37.7% ,低於全國平均水平8.9個百分點。

  (6)經濟綜合競爭力下降——根據最新出版的《省域經濟藍皮書: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08-2009)》,河南省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序中位列第14位,比2007年下降了3位。

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戰略意義[3]

  依托現實基礎,建設中原經濟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1)有利於國家區域經濟佈局的進一步完善

  當前,從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佈局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已經連成一線,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東部沿海經濟佈局,中西部經濟區佈局還有待於進一步展開和優化。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作為內陸人口和經濟密集的重要區域,中原地區的經濟發展大體處於同一水平,區域內經濟互補性強,內在聯繫緊密,中原經濟區的概念和形象日益凸顯。建設中原經濟區,並推動上升為國家戰略,有利於進一步完善我國區域經濟佈局。

  (2)有利於國家統籌協調梯次推進發展重大戰略的實施

  從國家發展大局看,東中西部三者之間既有包容的關係,也有協調發展、互動發展的關係。中原地區的地理區位和基礎條件,決定了建設中原經濟區,能夠凸顯這一地區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腹地效應,有利於國家統籌東中西部協調發展重大戰略的實施,通過優化地區產業佈局,拓展國民經濟發展空間,促進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和區域經濟佈局調整,加快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3)有利於國家在中部地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板塊

  無論是從經濟總量、人口數量看,還是從農業基礎、基礎設施產業發展來看,中原地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設中原經濟區,有利於充分發揮區域綜合優勢,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全面激發發展潛能,推動巨大的內需潛力向現實需求轉化,在中部地區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板塊,在中部崛起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與沿長江中游經濟帶形成南北呼應,共同支撐中部崛起戰略目標的實現。

  (4)有利於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晰發展定位、發揮自身優勢

  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必須有一個能夠堅定廣大幹部群眾信心、凝聚各方智慧力量、統一思想意志,使大家為加快發展共同努力的戰略構想。建設中原經濟區,有利於明晰河南在全國大局中的定位,為我省優勢的發揮提供更大的戰略平臺,爭取國家更多的支持,推動中原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發揮更大作用,為全國發展大局做出更大貢獻。

  (5)有利於河南堅持走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

  中原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建設中原經濟區,有利於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堅持以新型工業化帶動和提升農業現代化,以新型城鎮化帶動和推進新農村建設,建立健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長效機制,加強生態和環境建設,持續探索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更好地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保障,更好地為全國糧食主產區發展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6)有利於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規律,更好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家在優化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的同時,將在中西部一些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區域,培育和發展若幹支撐未來中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新的增長極,推動經濟增長和市場需求空間由東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建設中原經濟區,順應了區域經濟發展趨勢,體現了準確把握、自覺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要求,將有力推動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更好地利用市場機制促進資源整合產業集聚,優化環境資源配置和建立節能減排約束機制,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徵程上譜寫中原崛起新篇章。

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對策建議[4]

  1.深入研究國內外已有區域性規劃的成敗得失,善於取他人之長,走好捷徑

  應當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在區域協調聯動發展上廣泛借鑒先行地區經驗,將好的做法、舉措經篩選論證後移植引入,既不能閉門造車,也不能照搬照抄。可以考慮設立專項調研課題,由相關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共同承擔,通過實地調研和科學論證,對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等進行系統研究,動態追蹤其最新發展趨勢及方向,針對中原經濟區建設特別是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中所面臨的難點,提出具體對策建議,制訂具備較強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同時,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勇於嘗試,力求在局部和個別領域實現一些具有實質意義的新突破,以改革創新來解決發展中所遇到的難題。

  2.適時明確中原經濟區所涵蓋的範圍,籌建相關的合作論壇或組織

  在中原經濟區的謀劃爭取階段,有意識地模糊中原經濟區範圍是極其明智的,可以避免無謂的爭論,排除一些掣肘因素。但一旦中原經濟區的範圍經國家認可確定,就要儘快行動,強化區域問的溝通聯繫,在不同層面建立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協作機制,儘可能地運用市場手段、依靠民間力量來實現互利共贏發展。河南作為中原經濟區的主體,要立足長遠,看淡一時的得失,對周邊合作區進行適當的利益讓渡,積極打通出省通道,構建邊界經濟走廊,爭取能在某些重點領域實現深度合作,以堅定信心,形成中原經濟區發展的強大向心力。此外,要強化中原經濟區與其他經濟板塊的互動和聯繫,嘗試建立中原經濟區與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之問的產業協作機制,以及與成渝、海西等區域的互助發展機制,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更好地融人區域分工體系。

  3.加快中原城市群發展,加速提升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力

  中原經濟區作為運用斷裂點模型所確定劃分出的經濟區域,在距離既定的條件下,其空間範圍的延伸與拓展取決於中心城市的綜合實力。而鄭州作為中原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多少給人以“小馬拉大車”的感覺,2010年鄭州市的經濟總量為4000億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居第22位,在中部落後於武漢、長沙,經濟總量僅占全省的1/6左右,首位度明顯偏低。因此,一方面,要進一步強化鄭州的龍頭地位,努力打造鄭州都市區,建設千萬級人口的現代化大都市和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另一方面,要著力做大做強鄭州和與之毗鄰城市所組成的中原經濟區核心區,利用這些城市總體發展水平較高、整體實力較強的優勢,以城市集群的力量來輻射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同時,要充分發揮河南縣域經濟基礎較好的優勢,將一大批有條件的縣城打造成具備一定規模的中等城市,實現多點開花,增強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

  4.在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上樹立樣板

  中原經濟區的最大特色、最突出亮點、最核心的競爭力在於“三化”協調,雖然在理論上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可以協調發展,而在現實操作中卻往往會出現一定的偏頗,如何處理好其中的矛盾和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摸索和尋找答案。可以考慮在局部小的區域範圍內進行試點,給予更多的扶持,爭取能夠儘快形成數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發展典型,對外樹立中原經濟區的良好形象,獲取更多的支持,對內積累經驗、探索路徑。

  5.及早對中原經濟區的產業佈局進行系統規劃和整合

  要按照主體功能區的要求,根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總體設想,對區域內特別是河南省的產業佈局進行統一梳理,擬定產業發展地圖,有選擇地承接產業轉移,強化分工協作,督促幫助各地確立真正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要依托產業集聚區建設,整合要素資源,完善產業鏈條,著力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拳頭”產業集聚區,加快形成若幹有基礎有前景的跨行政區的產業集群產業帶,真正體現經濟區劃理念,發揮中原經濟區的整體優勢。

  6.加快打造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中原經濟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具備打造交通樞紐物流中心以及商務中心的優越條件。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地利優勢和現有交通優勢,著力構建戰略性運輸通道和交通樞紐,把鄭州打造成服務中西部、面向全國、連接國際的現代物流服務中心。一方面,進一步密切區域內部的經濟聯繫,加快進行區域資源要素的整合,儘快形成區域發展的整體合力;另一方面,在國家擴大內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加快現代交通和物流體系建設,有效降低我國內銷商品的交易成本,加快貨物周轉速度,降低終端商品價格,從而為內需的擴大創造更好的條件,在服務全局中更好地發展自己。

  7.將中原經濟區建設與富民強省有機地結合起來,細化為具體項目

  中原經濟區不是形象工程,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最終落腳點是富民強省,提升河南在全國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讓中原人民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在實踐中,要力避前期中原城市群融合發展緩慢,鄭汴一體化長期推而不動的尷尬局面,按照“三具兩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將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難題分解為一個個項目,明確任務,規定進度,責任到人,逐項解扣,力求以實幹取得實效,每年都能取得顯著的進展,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科院《中原經濟區發展報告(2011)》發佈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 陳隆文.論中原經濟區的範圍、定位及作用[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12(4)
  3. 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河南省教育廳
  4. 王珏.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思考和建議[J].學習論壇,2011(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y桑,Mis铭,Lin,寒曦,LuyinT,Tracy,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中原經濟區"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