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组织经济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组织经济学(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目录

组织经济学概述

  组织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学的广泛领域中都汲取了养分的多学科发展,是基于博弈论来分析组织中的行为,是最前沿的经济学知识,可应用于劳动经济学公司金融等领域。

经济学分支学科
部门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
保险学
不确定性经济学
保险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财政学
产权经济学
畜牧业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供应链物流学
第三方物流学
灯塔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服务经济学
非生产领域经济学
分销物流学
风险经济学
法律经济学
房地产经济学
非稀缺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规模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公司金融学
工程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
工业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
国防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国际统计学
过剩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
公共管理学
宏观经济学
海洋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后勤学
混沌经济学
护理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结构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
经营经济学
经济动力学
公共财政学
计划经济学
经济预测学
基本建设经济学
激进派经济学
金融学
金融工程学
实验金融学
金融市场学
经济控制论
价格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建筑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
经济伦理学
近代统计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社会学
家庭经济学
军事经济学
经济政策学
家政经济学
科学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空间经济计量学
快乐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开发经济学
会计公共关系学
理论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务经济学
流通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
劳权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
民生经济学
民族经济学
描述统计学
农村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能源经济学
农业生产经济学
新经济地理学
品牌生态学
品牌经济学
品牌学
区域经济学
穷人经济学
企业物流学
企业经济学
契约经济学
歧视经济学
气象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
人事管理经济学
生产力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
神经元经济学
商品运输学
商业经济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
生物经济学
商品学
数理统计学
水利经济学
商业地理学
投入产出经济学
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
土地经济学
图书馆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
物流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技术学
物流会计学
物流经济学
维基经济学
物资经济学
污染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心理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现代物流学
宪政经济学
行为金融学
现代金融学
心理统计学
新货币经济学
新政治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信息系统经济学
运输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邮电通信经济学
渔业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电子商务物流学
资源经济学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战争经济学
知识产品经济学
转轨经济学
综观经济学
自然资源经济学
质量经济学
自然灾害经济学
知识经济学
[编辑]

  组织经济学以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结合信息、不确定性交易成本与合约等要素,对组织现象和组织行为做出新的、比较系统的解释,使组织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成为新的经济学科。它包括了在组织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制度经济学博弈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代理理论合约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司财务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等。因此,组织经济学是许多学科在组织领域中的交叉、综合和融合,是一个崭新的更加系统化的经济学科,它解释了许多经济理论,也回答了许多现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组织经济学已经突破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公理化,在管理学经济学之间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长期以来,有关组织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以及人类学的研究途径,他们倾向于忽视组织和管理一雇佣关系的基本经济特征。因此,绝大多数组织和管理理论偏离了经济考虑。例如,组织理论建构了一整套理论和技术用于最大化员工满意度,但是,员工满意度并不是直接相关于工作激励。近年来经济学研究途径在组织领域日渐受到重视,不少经济学家对组织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对“组织是什么、组织为什么存在、影响组织运行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种economic-based的研究视角不仅给组织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野,其应用性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一部分经济学家开始研究组织内的激励问题,以及在价格机制之外如何配置资源。组织经济学(Organizational Economics)逐渐兴起,并日益成为当今管理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主流。

组织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经济学》的学科范畴实际上是相当宽泛的,这表现在其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跨越了相关的若干学科,研究方法与分析的角度也相当丰富。组织经济学是研究在价格机制之外如何配置资源的理论。尽管科斯自1937年就提出企业市场的边界问题,但是组织经济学中大量形式化的理论直到80年代才开始大量出现,而90年代则是组织经济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学科范畴上,组织经济学的内核,也就是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组织,包括企业与非企业的组织等。组织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博弈论和合同理论为主。组织经济学既研究企业的内部组织又研究企业组织之间的问题,包括:(1)组织中的决策;(2)组织中的职位;(3)组织结构和边界;(4)组织间的合同、混合、竞争关系;(5)复杂性组织。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相互交叉,包括产业组织理论劳动经济学法与经济学以及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因此,组织经济学的学科范畴可以用图1来概括:

  Image:组织经济学的研究范畴.jpg

组织经济学理论综述

  近年来,从经济学视角对企业组织进行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1986年,巴尼大内在《组织经济学;理解和研究组织的一种新的范式》中明确提出了组织经济学的概念,用来说明经济学对组织理论的贡献。这些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科斯和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经济学;二是詹森和麦克林的代理理论;三是crossman、Hart以及More等人提出的合约理论。这些学科其根源都在经济学,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拓展了经济学分析的视角,将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活动纳人经济学分析框架之中。组织经济学更大程度上扬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本源,例如,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激励机制设计、合约理论在考虑交易费用和风险及不确定性存在条件下对阿罗一德布鲁模型的改进等,重新将自由主义传统回归到对外部性领域的分析之中,正是对新古典经济学核心架构的一种修正。

  (一)交易费用经济学

  交易费用经济学以交易为基本分析单元,着重研究经济组织节约交易成本的问题。罗纳德·科斯的经典文献《企业的性质》(coase,1937)[2〕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视为生产函数“黑箱”的樊篱,打开了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视为内部组织的“大门”。他认为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相互替代的手段,二者的不同在于:市场上的资源配置通过非人格化的价格机制来实现,企业内的资源配置则通过权威关系来完成。对企业和市场的选择依赖于对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企业内部组织运营成本的权衡。在科斯理论的基础上,威廉姆森(1985)进一步发展了交易费用理论,他沿用阿罗的交易费用定义,即“利用经济制度的成本”,并把交易成本进一步细分为事先的交易成本和事后的交易成本两种。通过用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刻画交易成本并建立了一种对市场混合形式和科层官僚组织分立的结构选择分析法,将交易成本作为制度安排,特别是产权合约安排的量化尺度,对资源配置进行经济学分析,使得交易成本经济学日渐成为一门可以检验的实证科学,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组织的理解。

  (二)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是随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经济理论,它运用契约来描述代理关系,基于自利人、信息不对称与风险规避假设集中解决代理关系中存在的委托一代理问题风险分担问题,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组织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之中。

  组织经济学分析中考虑的代理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由阿尔钦德姆塞茨(1972)及詹森和麦克林所提出的代理成本问题。认为由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代理人保证金支出以及剩余损失所构成的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侧重于分析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间的代理关系,研究每个当事人面临的激励以及均衡性的契约形式。另一类是委托一代理问题,基本上以正规的数学模型来表达,其推演中包含严谨的假设、可以推论的逻辑及应用证明等较为抽象及模型化的过程,以普通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所引起的信号传递、信息甄别、隐藏知识和隐藏行动等问题。目前组织经济学家对委托一代理问题的研究,主要是解决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使得代理人在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实现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即所谓的激励相容问题。

  (三)合约理论

  合约理论是组织经济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它是伴随着信息理论博弈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进人主流经济学研究视野的。合约理论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理性和信息充分的假定,就其内容来看,合约理论沿袭了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但组织经济学分析则更多地强调利用信息假定和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两种视角的根本差异在于对不完全合约的基础及其导致的合约功能的不同认识,完全合约和不完全合约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了扩展。由于完全合约理论假定缔约双方能够完全预见合约期内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并自觉遵守双方签订的合约条款,这种完全无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存在性的局限性假设,使得目前对合约理论的前沿研究均集中在不完全合约方面。

  不完全合约理论主要基于个体的有限理性、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外界因素的存在前提,认为合约双方不可能详尽准确地将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及相应情况下的职责和权利写进合约。签订完全合约只是一种理想的状况,真实世界的合约在绝对意义上都是不完全的。当合约中没有规定的情况发生时,对权力配置的要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完全合约理论认为,这种情况下产权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资产的所有者才拥有资产的支配权。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合约方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机制来揭示不确定性事件、非对称信息等。如果事后双方能达到信息披露纳什均衡解,则合约是事后有效的。关键在于通过这种动态规划的思想以促使事前对合约关系的“投资”。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Yixi,泡芙小姐,连晓雾,Gaoshan2013,Lin,寒曦,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组织经济学"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