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0个条目

企业分配行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企业分配行为[1]

  企业的分配行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涉及的各个主体获取收人的方式及比例安排。

企业分配行为的内容[2]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向企业收取各种税收和规费,对于国有企业则还有利润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应税行为,获取应税所得,拥有应税财产或占用应税国家资源,都要按规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纳税收。

  (2)所有者获得资本收入。股份制企业中表现为股息红利;有时公司为扩充资本,用发放新股(即赠送红股)来代替股息和红利。

  (3)经营者,包括董事经理监事等,获得较高的风险经营报酬。
  (4)生产者(职工)获得工资奖金津贴

  (5)企业自身应拥有留存收益,包括公积金公益金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税后利润(即净收益)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可用于以丰补歉,弥补亏损;也可用于扩充生产经营规模。公益金则是专门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准备金

  企业的分配行为是否合理,主要就是看能否正确处理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否兼顾各个主体的利益。

企业分配行为的作用[3]

  (一)调节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在社会主义企业中,从根本上说,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是统一的和一致的,但是,三者利益也存在着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差别性,因而有时也会发生矛盾。当三;晋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就要依靠企业分配行为加以调节。税收是调节国家和企业经济利益的重要经济杠杆,国家可以通过税收对企业之间由于客观生产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级差收益实行全面的、自觉的调节,以利于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合理调节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的差别,使生产条件不同的企业都能处于主观努力的可比水平上。这样,就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改革工艺技术的积极性。工资和奖金是调节企业和职工之间经济利益的重要经济杠杆,企业可以通过实行浮动工资效益工资和各种形式的奖金,使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收入既随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而浮动,又随个人劳动贡献的大小而浮动。这样就能打破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行为,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企业分配行为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即通过对企业纯收入的分配,国家从企业取得税收和利润,这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大源泉。国家从企业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对企业分配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我们长期采用税收和上交利润并存的形式,企业的工商统一税一般占全部企业纯收入的4096左右,其余部分则以上交利润的形式从企业转入国家财政。税利并存的形式不能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因为上交利润取决于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实现利润多则多上交,实现利润少则少上交,对企业的约束力不大。正因为如此,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对多数企业实行了利改税的办法,即用征收多种税收的办法代替上交利润。税收是国家获得财政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可靠的手段。税收有税法保障,多年来,企业依法纳税已成为习惯和自觉的行为。利改税办法使企业分配行为既有利于国家,又有利于企业。对国家来说,能够保证国家从企业取得稳定的年年增加的财政收入;对企业来说,能使企业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取得更多的税后留利。

  (三)影响企业生产

  企业分配行为对企业生产发展能够发生重大的反作用。如果企业分配行为不合理,就会阻碍企业生产发展。例如,在统收统支的体制下,企业实现的利润几乎全部上交国家,企业既无经济利益,又无经济责任,这种不合理的企业分配行为是不利于调动企业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的。而合理的企业分配行为则会促进生产发展,例如在利改税的体制下,国家在经济上给企业压了担子,企业必须承担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同时,也明确了企业的权力和利益,企业对税后留利有支配权,企业要依靠税后留利的生产发展基金来进行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这对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可见,企业分配行为对生产的影响是很大的。合理的企业分配行为促进生产发展,而不合理的企业分配行为则阻碍生产发展。

  (四)影响职工生活

  企业分配行为对职工生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不合理的分配行为不利于改善和提高职工生活,例如,在工资和奖金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分配行为,往往会使广大劳动者处于共同的贫困之中,职工干与不千、干多干少一个样,这是不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也是不利于改善和提高职工生活的。与此相反,合理的分配行为则有利于改善企业职工生活,例如,实行利改税和浮动工资制不仅;有利于国家得到稳定的财政收入,企业得到用于发展生产的积累资金,而且有利于更好地改善职工生活。因为企业按规定交纳各项税收以后,留利部分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和职工福利、奖金的支出。在实行浮动工资的条件下,生产经营的好坏和个人劳动贡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经济利益,每个职工都能从企业生产发展和个人劳动贡献大小中看到自己的希望,因而,企业从领导到职工都必然十分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将来的发展,并尽最大努力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可见,企业分配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职工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不合理的分配行为会降低职工的生活水平和劳动积极性;合理的分配行为能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和劳动积极性。

企业分配行为合理化的原则[4]

  要实现企业分配行为合理化的原则有:

  (一)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

  也就是说,国家和企业的分配行为要兼顾国家和企业的利益,而不能只顾一头,不顾另一头;企业和职工的分配行为要兼顾企业和职工的利益,也不能只顾一头。这就是企业分配行为中三者利益兼顾的原则。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经济利益同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因而企业在改善经营管理、发展生产、增加利润的基础上,能够作到国家增收,企业多留。但是,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也存在着差别性,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矛盾。例如,在利润总额一定的条件下,如果企业留利增多了,上交国家的份额就会减少,这就损害了国家利益;如果上交国家的部分增多,企业留利就会减少,会使企业产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国家和企业的分配行为必须兼顾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在企业分配行为中,还必须兼顾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是,二者利益也会发生矛盾。在留利一定的条件下,用于积累的部分增加,用于职工的分配就要减少,职工利益就会受到损失;用于职工分配的部分增加,用于积累的部分就会相应减少,这不利于企业发展生产。因此,企业和职工的分配行为必须兼顾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总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内部存在着国家、企业租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差别,企业分配行为需要有一个利益制约机制来兼顾三者利益,才能保持投资与消费、利润与工资的协调平衡。

  (二)优先满足技术改造资金需要的原则

  技术改造对我国现有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迫切性。长期以来,我们在生产建设中偏重于新建,而忽视对已建成企业的技术改造。许多工厂建成以后只用不养、竭泽而渔,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设备老化、技术陈旧、产品落后的状况;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普遍落后,效率低、消耗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这种情况表明,我国现有企业急需进行技术改造。因此,坚持自有资金优先满足技术改造资金的需要,对克服企业分配行为上重消费、轻投资的倾向,实现企业分配行为的合理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重视发展集体福利事业的原则为了改善职工生活,解决职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满足职工的共同需要,企业必须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举办各种集体福利事业,这就要求在企业分配行为中坚持重视发展集体福利事业的原则。坚持发展集体福利事业的原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只能在发展生产,提高企业留利水平的基础上增加集体福利事业的支出;

  (2)职工集体事业支出的多少要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起来;

  (3)职工集体福利事业的重点是解决职工的吃、住问题,但也要注意提高职工的文化生活。

  (四)职工工资性支出的增长必须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和经济效益增长幅度的原则

  脱离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无限制地大幅度扩大工资性支出是当前企业分配行为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工资性支出无限扩大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对社会来说,出现了消费基金膨胀的态势,社会购买力急剧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物价上涨,这是影响安定团结的因素之一;对企业来说,工资性支出大幅度增长必然减少用于积累和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这对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很不利的。鉴于这种情况,必须把工资性支出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即限制在劳动生产率增长和经济效益提高允许的范围之内。

我国企业分配行为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5]

  我国企业分配行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正在经历重大的调整,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方向变动。从目前出现的突出问题看,体现在观念、规范、体制和管理四个方面。

  1.观念

  主要在三大观念上存在差距。一是缺乏效率分配观念,平均主义影响依然严重存在。一些企业领导人获取应得奖励后,不敢或不愿用于个人,或者是害怕引起领导集体内部不团结,或者是担心职工心理不平衡,影响推进工作。其实,对于多数经营者而言并不表明思想境界高(背后往往发牢骚,怨恨报酬低),只是屈于无奈。应该看到,报酬绩效相联恰恰是塑造现代企业分配行为的必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就社会整体而言的。企业内部分配重在体现效率,政府通过工现代企业分配行为税收等手段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实现公平目标。企业对社会公平的贡献主要是:机会均等、规则公平,确保职工工资不低于所在地最低工资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岗位工资,充分体现绩效差距。二是缺乏人力资本观念。人力资本在现代企业资本结构中所占比例将愈来愈高,其载体主要是决策经营者群体和优秀员工,经营决策管理能力知识、智慧、意志、经验、技能等是其内在要素。人力资本的使用不仅作为高级复杂劳动获得较之其他劳动多倍报酬,而且参与利润分配。人力资本意识愈强,愈有利于形成现代企业的分配行为,这恰恰是目前的薄弱环节。三是缺乏生产要素的价值贡献观念。如前所述,除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作用虽然可视为非价值源泉,但在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则是基本物质条件,因为离开使用价值的载体,无法凝结劳动并实现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除了决定于生产条件分配之外,也决定于价值贡献,因而对“剥削”要有更加科学的界定。即使承认“剥削”属于分配范畴,即占有他人剩余劳动,也不应把要素报酬统统视为“剥削”。在这一问题上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优化企业分配行为。

  2.规范

  目前企业分配结构、方式千差万别,各显神通、各具特色,这固然有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的合理因素,也体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特点,但从规范操作要求看,分配选择的随意性及其非理性措施给人以混乱之感。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方式尤其是对现代企业分配机制不熟悉或者一知半解是原因之一。如引进年薪制股权分配等现代形式,但对其内在机理和操作配套条件缺乏完整、科学地把握,于是出现貌似神异的现象。中介机构不健全、不成熟和企业自身缺乏严格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是导致分配不规范的重要原因。分配中的奖惩要以严格科学的绩效评价为前提。参与评价的组织可以在内部形成,也可以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更多地选择中介机构。由于我国现在还不充分具备内外两方面条件,客观上阻滞了企业分配行为的规范。这一问题只能期待在深化改革、走进市场过程中逐步得以解决。

  3.体制

  分配方式决定于分配体制,而分配体制则植根于产权制度。一些国有企业至今分配体制改革的力度不大,经营者持股分配甚至年薪制问题难以解决,根源就在于背后的产权未能真正明晰。一些地区虽然采取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体制,建立了资产管理授权经营的组织,但这一系统未能真正具备代理行使所有权职能的条件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如人事权在组织部,重大项目投资权在计委,有的地区甚至还保留计划经济时期存在的主管系统,成为授权经营企业的投资人事、分配管理的上级组织。这样,依然是政府决定企业经营者的分配。组织部门和主管部门在选择经营者分配形式时,常常受到党政机关人员分配水平的影响,难以做到从资本经营实际需要的角度去努力探索并大胆选择充分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的分配方式。若将体现投资者的三大权益,即收益回报权、重大问题决策权和管理者选择权完整地交给资产授权经营系统,并明确相应的责任,必将带来分配方式的突破性变化。

  4.管理

  分配的混乱必然伴随着管理的混乱。企业若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及执行监控体系,就无法做到分配有序。一些经营者产生分配异常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直接原因在于管理出现漏洞,尤其是财务管理混乱。此外,适应于市场经济营运的管理制度有待于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如国有企业怎样建立经营管理者的职位消费制度,就是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有位国企总经理在调研中坦言:“反正吃的、喝的、用的、送的都可以报销,摊人管理费用,我根本不用公开贪污”。无论是采用费用公开(半年或一年公布一次)配之以审计监督的做法,还是根据销售收人核定业务往来费用比例或使用其他制约方式势必优于放任不管。总之,管理是基础,它同样适用于分配行为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秀生 曾国安主编.21世纪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
  2. 张秀生 曾国安主编.21世纪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
  3. 安应民.文化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01月.
  4. 安应民.文化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01月.
  5. 王国平著.现代企业行为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Solitude1314,Mis铭,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企业分配行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