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物质利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经济利益)

物质利益(Material Benefit)

目录

什么是物质利益

  物质利益指人们对生活资料需求、追求和满足,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生存资料是人的第一需要;享受资料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优化生存条件;发展资料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即拥有强健的体魄、高尚的道德情操、鲜明的个性品质、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广泛的社会关系等。

消费者物质利益难以保证的历史成因[1]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小农经济国家,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尽管商品经济萌芽的历史十分久远,但发展极其缓慢,因而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建国以来实行社会土义计划经济,也不重视对物质利益的保护。种种历史原因决定了消费者的物质利益难以得到切实的保护。

  商品经济的不发达使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人们自给自足,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因而不存在消费者的权益的专门保护。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促使生产者、销售旨与消费者相分离,也就有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可能。在商品经济尚不发达的时期,还存在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的经济地位悬殊,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因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没有被正确地利用。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其本质甚求是“等价交换”,即等量劳动的交换。

  一些商品生产者欺行霸市、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完全不以等品劳动相交换为基础,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物质利益。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不重视对消费者物质利益的保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主观地限制商品生产和商品变换,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是生产、交换、分配的消费品短缺,而不是消费者的物质利益的保护。企业的产品量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产品的价格由国家决定。国采在处理物质利费者的个人利益,片面地认为谁强调物质利益.谁就是资产阶级价值观。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为马克思主义在强调经济利益关系的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强调精神力量所具有的重大影响。事实证明,那种只重精神刺激、回避物质利益的做法,必然导致消赞者的物质利益得不到保护。

  长期以来生产的严重不足也是导致消费者的物质利益得不到保护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因不重视商品生产,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供不应求,在这种供不应求的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物质利益难以得到保护。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大量的商品开始涌现在消费者的面前。由于长期的商品经济的不发达,虽有一些商品因结构失衡而引起供大于求,但就总体而言我国仍处于卖方市场,即求大干供,变易条件决定于卖方的市场。卖方市场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的,由于供应不足,商品虽提价或质量服务低劣,亦能畅销。

物质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2]

  1.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说:“衣食住行用等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类要生存发展,就要有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人们从事生产的动机和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种客观存在,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最基本条件,人类的社会活动首先就是获取物质利益的活动,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符合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说是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利益联在一起。这表明,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物质利益而存在,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物质利益相结合。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这就告诉我们,物质利益是产生革命精神的经济根源,是发扬革命精神的物质基础。如果离开物质利益来谈革命精神,那就违背了唯物论;如果离开了革命精神来谈物质利益,那就违背了辩证法,就不可能正确解决人们之间的认识矛盾和利益矛盾。

  2.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被实践证明了的一条重要经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调整人们的思想行为来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动方式,就不能不对物质利益这一支配人们行为的基本因素加以重视和利用。否则,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了必要的基础,就会变得苍白无力而成为空洞的说教。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常常磨破嘴皮讲一大堆空道理,不如真心实意办一件实事更能感动群众,更能取得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物质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

     1.进行经济建设,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用物质利益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使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为之奋斗。邓小平同志曾说:“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产品尚不富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物质文化产品的需求显得更加强烈。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讲物质利益,鼓励通过竞争和诚实劳动取得合法需要和合法利益,用这一原则来激发人们的内在力量,强化人们的立业意识、奋斗热情和奉献精神,引导人们投入到积极劳动中去,为实现更为丰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而努力奋斗。

  2. 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好物质利益杠杆原则改革为加快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给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但由于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一系列改革的重大举措的出台,势必要触及或牵动每个阶层、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很难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同时得到相同的利益和实惠。如: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和多种分配制度的存在,使人们得到的利益差距很大。同一类优秀人才,付出同样的努力,但由于其在不同的行业与单位中工作,他们的收益可以相差几倍、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加之与改革相配套的各种社会保障措施没有完全到位,致使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和冲突将变得更加复杂化。人们的切身利益暂时会受到的一些冲击、影响,从而会引发心理上的失衡,产生不满。

  这些困惑和不满的解决,单靠行政干预和空洞的说教,而不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是不行的,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即不仅在口头上要为群众利益着想,而且要在行动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改善他们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感受到组织和领导上真心实意的关怀,相信你所说的道理,为按照正确的思想和意识去选择行为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总之,改革的顺利进行,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好物质利益杠杆原则。

  3.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给思想政治工作贯彻物质利益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原则基础之上的,利益机制在人们行为导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物质利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和求利原则,强化了人们的功利意识,促使人们更多地追求物质利益;另一方面,由于金钱价值的充分体现,这种求利性更多地表现为自发的过程,必然诱发一些人的投机心理,使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忘掉社会职责和人格良心,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导致拜金主义思想滋生,贪污腐化横行、假冒伪劣现象泛滥。如果收入的高低取决于劳动贡献以及要素投入的大小,无疑会激励人们通过合理、合法手段勤劳致富。但目前一些人通过不法手段和特权却能暴富,这就严重地挫伤了人民群众通过合法手段致富的善良愿望,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可见,人们所追求的利益有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分,有眼前利益、长远利益之殊,有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别。由于利益个体的实践范围、认识程度等条件的限制,不仅其利益追求方向难以与社会利益殊途同归,追求手段也可能背离道德的、法律的规范。为使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获得辩证的有机统一,最大程度上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趋同,这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完成,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更为崇高也更为困难的使命。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陆丽放芳.论我国消费者物质利益的保护
  2. 2.0 2.1 李素芳.浅论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第15卷第1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物质利益"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