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价值化积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价值化积累概述

  本条目是从虚拟经济的角度认识价值化积累的。

  从虚拟经济角度来认识当代的资本积累,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剧,一种新的、与传统资本积累相对应的积累方式(或积累制度)正在形成。“原始资本积累是通过战争来掠夺贵金属,初级资本积累是通过商品和服务贸易来收敛货币资本,现阶段是全球资本主义化,在这一背景下是资本积累的金融化,逐利者在摆脱金本位之后,已经直接追逐货币经济的膨胀了”。当代资本积累的社会形式发生了变化,是“价值化”的积累,而非“实物”的积累。价值化积累导致了以虚拟资产形式表现的积累和以实物资产表现的积累的非对称性,这给我们重新认识当代经济运行特点,保持整个宏观经济稳定性,防范经济危机以重要政策启示。

价值化积累的内涵

  “价值化”与“价值化积累”是对当代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理论上的概括,特指积累方式的变化,积累的内容更侧重于以货币表现的“价值财富的积累”,而非以物质表示的“实物财富的积累”,“价值财富积累” 与传统的“实物财富积累”方式是相对应的,所以,“价值化”与“价值化积累”主要用以区别不同的积累方式。“价值化”与“价值化积累”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面分别阐述。

  (1)价值化的多重涵义

  价值化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以价值标准价值增值标准来衡量和引导经济活动,以货币计量,利润导向的经济活动不断扩大,并导致非价值标准和非价值增值标准被排挤出市场经的趋势。

  价值化有多重涵义:一是价值化首先是指存在的一种状态、渐进的一种过程和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指经济体系中以货币表现的价值量与其对应的实物量,即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从相一致到两者背离状态和逐步分离的过程,并呈现出一种发展趋势;二是依据虚拟经济理论,价值化的核心是将经济看作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价值增值),认为经济系统不仅是拥有一套物质技术关系,更重要的是有一套价值系统,价值系统是经济系统的本质,体现了一种经济系统中的社会关系、价值关系,与经济系统只是一套“纯物质”和“纯技术”关系的观点是对立的;三是货币是价值的独立化表现形式,价值系统的运转是通过货币来完成的。所以,衡量价值化的“度”与“量”的基本单位应是以货币为表现的金融资产、地产为主的各类虚拟资产,它们是价值化的综合体。

  “货币化”与“价值化”之间的联系是,在市场经济初期价值化的表现形式是货币化,随着市场经济成熟,价值化的表现形式是虚拟化。所以,首先有经济中货币使用范围扩大的货币化,其次有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财富积累的价值化,然后是由于价值化积累导致的经济虚拟化,有价值增殖虚拟化从实际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价值化必须通过货币化、通过银行资产等形式体现出来。

  (2)价值化积累的涵义

  价值化积累强调在市场经济中,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活动一定要通过货币的积累来完成的情况,以及这种货币积累逐渐脱离实际积累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积累发展的趋势。

  价值化积累是指货币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工具等为主的虚拟资本的集聚与增长。它与传统的资本积累的含义不同,传统的资本积累是指的以固定资本形成为标准的实物资本的聚集与增长。在价值化积累中,积累的是名义利润,是以价值表现的广义的储蓄,包括地产、债券等金融产品。像股票、债券等虚拟资产表现的财富。相对应实物资本的积累是指长期存在的(通常为一年以上)的生产物质形式,如机器设备、厂房及各种原材料,加工过程中的货物、存货、交通运输设施等。

  传统经济学认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积累是不可分割的,有使用价值就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积累就有等量的价值积累,二者的统一是人类生产能力的进步和社会关系发展的综合标志。但在经济虚拟化的今天价值的积累量迅速扩大并超过使用价值形式的积累,在社会总财富中以货币形式储藏的财富比例远远高于实物形态的财富比例。因为,价值(货币)形式的积累背离了其所表现的使用价值的内容,逐渐从使用价值的实物形式中脱离出来。

  事实上,在社会财富中,发达国家固定资产所占比例非常小,而地产和其他金融资产占的比例非常大(93.52%),那么,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积累的到底是什么?是实物资产还是金融等虚拟资产?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将资产存量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描述为:W=Y/R,其中,W表示财富,也就是资本,Y表示当年的国民收入,r表示利息率。它一方面表示当年的国民收入Y是由社会所有的资本存量成产出来的;另一方面又表示,全部社会资本或财富的价值是由当年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式来确定的,这实际是价值化积累方式的反映。

  当财富或资本的大部分不是物质的生产资料,而是房地产和金融资产时,怎么解释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仅仅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的这一通常意义上的结论?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出了一个与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原则相反的评价原则:“虚拟资本的形成被叫做资本化。当人们按平均利息率计算及将定期取得的各种既定收益的资本总量时,资本化就发生了。”可见,价值化积累将引起我们的许多思考。

  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其发展所依赖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物财富。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后出现,市场经济并不仅仅依赖于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属性的东西,追求价值增殖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所以,市场经济的经济形态的本质是只承认有价值,能够价值增殖的东西,因此,当代社会人们扩大再生产就需要价值的积累来进行,这就是价值积累。信用的发展使得储蓄早已不再是储存黄金,大量的信用货币从开始媒介实物资本的积累,发展成为脱离实物资本、投资于虚拟资产以完成自身的纯价值形态的资本积累。这种转变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实际生产转向虚拟价值增殖的转变过程相一致的,这一转变过程本身就代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价值化积累的相关研究

  美、英、法、德、日本和希腊等经济学家通过对当代资本积累的研究,得出一个共同的特征——虚拟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追求货币利润,价值增殖虚拟化了,价值化积累逐步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积累制度。

  (1)弗朗索瓦·沙奈的金融占统治地位新的积累制度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沙奈在《资本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二部书中提到,目前资本主义的扩张是一种“金融占主导地位的积累制度”。并且是“以金融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积累制度”。“积累制度的构成以允许高度集中的资本(且资本集中的速度始终未减)得以增殖为前提。这种高度集中的资本既是工业资本,同时也是而且往往尤其是生息资本,它保留着货币形式,又以金融投资带来的收入为生,其特征是靠汲取提高税收或瓜分工业利润带来的收入为生。”在这种积累制度中,“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尤其在于,它的重大转移有利于货币资本增殖和取得剩余价值”,货币资本靠红利和借贷利息为生。积累制度的机制是建立在工业资本运作方式和积累货币资本运作方式的共同作用上,不过,积聚货币资本在寻求增殖的同时,总是通过持有证券及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来保持其货币形式,并且小心地避免使自己拴在生产上。实际上,金融占主导地位的积累制度其特征就是以获取货币和金融资本的积累为目的的价值化积累。

  (2)保罗·斯威齐的资本积累过程金融化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发表的题为《谈谈全球化》的文章中的观点论为全球化是资本积累过程,当代资本积累的明显特征是资本积累过程的金融化。资本主义就其最深刻的实质而言,是一种扩张的制度,它既有向内的扩张,也有向外的扩张。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三个最重要的基本趋势是:一是总体增长速度放缓;二是垄断(或寡头)性质的多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扩散;三是资本积累过程的金融化。这三种趋势并不是由于全球化才出现的,相反,这三种趋势全都可以从资本积累过程的内部变化中找出原因。随之而来的是本世纪伊始时出现的趋势的重复和强化,那些趋势是:增长疲软、垄断日益增强、资本积累过程的金融化。所有这一切是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印记,但全球化本身并不是一种驱动力量。它依如在现代历史的整个时期内所表现的那样:是一个始终在扩张、但时常会爆炸的资本积累过程。这是一种以虚拟资本为主的价值化积累为特征的积累过程。

  (3)罗纳德·多尔股票资本主义模式”的全球普及

  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多尔在《股票资本主义:福利资本主义》——英美模式 VS.日德模式一书中对以英美为代表的昂格鲁-撒克逊模式和日德为代表的莱茵模式进行比较,两种模式的根本差别是对股票价值的理解及观念上的不同。正是从 “股票”作用这一独特的角度理解,可以将企业分为两种,进而将经济制度分为上述两种,英美模式的重要特征是“金融化”或“市场化”即“股票化”。在日德模式中,与英美模式正好相反,它是即非“金融化”又非“股票化”的典范,“生产至上”的“造物文化”远远优于“赚钱文化”,“生产”比“赚钱”更有价值,更为优越。在英美模式中,公司股东的利益至高无上,股东利益优于公司雇员利益。公司资产和股东价值在公司中占主导地位,财产权优先于其他权利,财产的地位优先于任何其他利益的地位。而在日德模式中,金融化的初始状态和其后的发展过程都体现出高度制度化趋势,它对不确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效率具有排斥性。日德远不如英美那样以证券市场即以股票价值为中心。由于日本非“金融化”又非“股票化”的经济模式被认为是被美国金融战败的原因。20多年前的日本模式,现在被改变了,日本也正在反思在金融领域受制于美国的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自由化的发展,“股票资本主义”(Stock Market Capitalism Welfare Capitalism)模式在全球普及,即价值化积累方式的普及。

  (4)克罗德·赛法蒂的“生产性”和“金融性”的增值方式的混淆

  克罗德·赛法蒂对经济金融化做了深入的分析:融全球化大大提高了货币的流动速度和大企业集团聚集资源的能力,使得大型跨国公司在资本增值的战略决策方面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生产性资产”和“金融性资产”,这两种增值方式,即通过纯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收入和依靠持有所有权和债权来攫取一部分别人再生产中创造的价值收入之间的界限已不甚明显,且大企业开始更多地利用其所有权和债权资本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追求快速的金融收入。由于这些所有权和债权在整个自动化交易过程中不断流动,它们实际上成为市场上“进行纯粹金融增值活动的基础”。人们看到的只是运动中的货币资本,生产形式与金融形式在其中处于交替变换之中,大企业集团将其资本的增殖转向金融市场

  在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下,大企业集团的金融活动与工业活动之间的区别越来越不严格,纯金融赢利机会大大增加。从内部员工分配所普遍采用的股权期权激励,到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金融资产运作,大企业集团的各方面都已被“金融化”了,这同时也标志着大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所代表的世界经济运行的金融化。

  (5)伊藤·诚考斯达斯·拉帕维查斯的货币金融不稳定性的根源

  日本经济学家伊藤·诚和希腊经济学家考斯达斯·拉帕维查斯在《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一书中谈到货币与金融不稳定性的因素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的“价值化”,伊藤·诚通过采用广泛的历史分析方法,强调货币与金融不稳定性分析的三点理由充分反映了资本积累的价值化趋向:第一,货币与金融不稳定性不仅存在于市场运行(和政府有关当局对这些运行的影响)方面,同时也存在于与资本积累本身的过程之中。确定这种不稳定性的根源,有必要全面地考察实际资本积累同货币与金融的社会联系;第二,这种不稳定性产生于货币、金融同实际积累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货币与金融的不稳定性属性与影响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要想充分了解当代货币与金融不稳定性,必须对其历史演进进行评价;第三,在其适当的历史情况下的一些问题,例如,货币的历史起源、货币产生的逻辑证明、货币的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商品货币理论证明与实际管理、货币交换价值(价格水平的相反之物)的决定和中央银行自由政策的作用等都同对于现代货币与金融不稳定性分析有关。

  (6)保罗·塞尔希奥·图莫洛资本灵活性积累新制度

  巴西圣卡塔利那联邦大学教师协会工会政策部主任保罗·塞尔希奥·图莫洛教授撰写了一篇题为《在资本积累新标准面前巴西统一工会面临的挑战》的文章。文章认为资本积累新制度的出现了,即70年代初被称作资本灵活性积累新制度出现。灵活性积累新制度是以金融资本为投机获取利润的一种积累方式。正如价值化积累制度中资本是自由流动的,在全球追逐利润一样。新资本积累制度及其对工人阶级的影响在于:福特主义凯恩斯主义破产以及资本积累新制度的出现,导致劳动市场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劳工界不断增长的失业,即结构性失业,已经成为十分严重的问题。新资本积累制度的中心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劳动力的剥削,包括技术革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降低工资福利、非规范性的就业、削弱以致摧毁各种工人组织特别是战斗性的工会组织,等等。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资本扩张到更多更广泛的生产领域和跨国范围,使资本家找到了对工人阶级进行剥削的最合适的方式,工会面临严重困难,即自由流动的资本使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受到挑战。

  (7)乌尔里希·杜赫罗的“货币积累型经济

  德国社会伦理学教授乌尔里希·杜赫罗是“凯罗斯-欧罗巴”争取经济公正的民间运动创始人,他在《全球资本主义的替代方式》一书中,从全球角度来讨论贫困化与金融控制的关系问题,他认为,“货币积累型经济”导致金融市场(货币方面)与具体经济的分离,其所产生的影响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公司把资金投到金融市场,而不是投到具体的项目,公司不在感兴趣于长期投资,而是热衷于以最快的速度带来金融利润的交易,投资从生产领域转移到纯粹的货币领域,资本主义已成为“赌场资本主义”。全球资本主义替代方式是“货币积累型经济”。“货币积累型经济”使财富日益集中于发达国家,进一步扩大了世界贫富差距,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来替代目前的资本主义方式。

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及影响

  (1) 价值化积累是资本积累的发展阶段虚拟经济理论认为积累发展过程的逻辑大致为:在市场经济初期, 资本积累的含义主要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 因此, 积累的价值形式虽然表示为货币积累形式的储蓄, 但最重要的价值增殖形式依然是产业资本的生产活动。因此, 积累的主要目的与其形式的背离并不大, 人们也容易十分清楚地看到积累的实质性内容是固定资本形成。当积累被分成固定资本形成和货币形式的积累( 储蓄) 时, 这个时期积累的实现则必须通过货币储蓄来完成, 没有货币形式的积累或储蓄, 就无法形成固定资本, 可以说储蓄制约着资本的形成规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股份制企业与股票发展起来了, 股票的一级市场为企业提供资金, 企业为其提供收入, 股票的股息收入显示出股票收入与生产企业的密切关系, 股票的收入是生产资本利润的一部分。二级市场的发展在融资与生产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虚拟价值增殖的形式, 即通过股票价格波动而获得收入。这个价值增殖形式虽然与生产资本有关, 但是同股息收入相比则是一个新的形式, 其来源也与股票代表的企业关系更小。此时, 股票本身的独立意义已经存在, 只要持有股票就等于持有企业, 不但可以分得企业利润还可以获得股票增值的收入。股票就是资本, 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积累股票就意味着积累财富。在股市发展的同时, 债市、金融衍生物及房地产市场也迅速成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 价值增殖的形式多样化了, 不再是仅仅依靠物质生产过程。服务业的发展导致GDP 中的成分开始包括服务业, 体育、娱乐业、金融业的服务收入也被计入GDP, 还有中介机构, 包括理财咨询、房地产中介机构的服务等。这些GDP 的内容与传统的对生产的理解不同。它们变得更不确定, 其收入大小与经济环境的关系更大, 而与企业成本关系相对于制造业更小。这些变化为积累增加了新的内涵, 一些相对脱离于实际生产过程的价值增殖成为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以资本化定价为特征的虚拟资产近20 年来逐渐成为人们财富的主要代表之一。

  市场初期积累虽然被分为两部分, 但基本上还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 当人们发现价值增殖的新的形式之后, 作为私人财富的积累就包含着大量的虚拟资产的积累了。它们的价值不是逐渐消失或缩小的, 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增长。显然, 这个积累开始相对独立于固定资产及其生产能力的增长。所以, 人类进入市场经济以后, 积累内容逐渐发生变化, “财富”基本上越来越与物质财富相脱离, 越来越具有虚拟性。当然, 物质财富的积累仍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也是虚拟财富的物质基础。

  (2) 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

  非对称性是价值化积累的一个重要特征。虚拟经济理论认为, 在信用制度发达条件下, 累计的虚拟资产与累计的实物资产具有不对应的特点。这是因为实物资产会由于折旧等因素而损失, 价值减少; 虚拟资产却会因为时间的长久而不断地增殖, 例如各种利息红利等。因此, 从长期看, 实物资产会越来越少, 虚拟资产却越来越多, 而通常意义上的储蓄与投资相等是从当年统计平衡的角度来考虑的。在早期社会中,人们收获1 万斤粮食, 拿出1000 斤做储蓄, 粮食可以保存, 假如可以积存3 年的话, 那么3 年累计的储蓄就是3000斤粮食。但是, 当人们储蓄货币时, 情况就逐渐发生了变化, 当年的储蓄必须与当年的投资相对应, 但是累计的储蓄就不会与累计的投资相对应。我们用非居民固定资产年末存量作为实物资产的衡量指标, 它反映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形成额、每年的投资总量; 用金融资产、地产、储蓄和未偿还贷款的总量作为虚拟资产的衡量指标。利用美国1946-2002 年资料, 分别从虚拟资产的累计总量与实物资产的累计总量(图1) , 金融资产、地产累计总量与固定资本形成额累计总量(图2) 以及金融资产累计总量与固定资本形成额累计总量(图3) 进行分析对比, 可以看出积累的趋势: 价值化积累财富总量大于实物积累财富, 价值化积累速度快于实物积累速度, 并且, 价值化积累财富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价值化财富积累与实物财富积累呈非对称性。

  Image:1946~2002 年虚拟资产与实物资产之比.jpg

  资料来源: 根据Flow of Funds Accou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6~2002)各年资料整理计算。

  Image:1946~2002 年金融资产、地产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jpg

  资料来源: 根据Flow of Funds Accou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6~2002)各年资料整理计算。

  Image:1946~2002 年金融资产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jpg

  资料来源: 根据Flow of Funds Accou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6~2002)各年资料整理计算。

  同样, 假定通常情况下储蓄等虚拟资产以5%~10%的收益率增长, 而实物资产则以10%~20%的比例折旧。表1显示: 美国1925~2004年非居民住宅固定资产情况。在1925~2004年近80年间, 固定资产年均增长速度为29.75%, 生产性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量的比重为60%~65%。表2显示的是1945~2004年近50年间,金融资产累计量是实物资产累计量的一倍以上, 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比却有较快的增长。所以长期看,价值化积累与实物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脱离的, 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更为突出。

  Image:1925- 2004 年非居民住宅固定资产.jpg

  资料来源: 根据Flow of Funds Accounts of the Unit States(1945-2004)各年资料整理计算

  Image:1945-2004年固定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累计对比表.jpg

  资料来源: 根据Flow of Funds Accounts of the Unit States(1945-2004)各年资料整理计算

  (3)价值化积累导致财富构成变化

  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导致大量虚拟资产的存在,导致财富构成发生变化。从人们持有的财富构成看,近年来, “财富” 基本上越来越与物质财富相脱离,虚拟财富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表3 显示, 1981~2003 年主要工业国家金融资产占家庭净财富的比重中, 美国人有88%以上是金融资产, 英国人有近72%为金融资产, 加拿大所占比重为72%左右, 日本和法国占60%以上。可见, 虚拟资产在发达国家的财富中占有重要地位, 收入越高, 其财富构成中的虚拟资产就越大。实际上,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个人财富从简单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股票、存款、债券、房地产等占主要地位的变化。表4显示,2002年在全国居民财富的七个子项目中, 金融资产、房产和土地占居民财产总量的89.02%。其中, 房产和金融资产两项最为突出, 占居民财产总量的79.67%;而耐用消费品则只有6.89%。

  Image:1981~2003 年主要工业国家金融资产占家庭净财富的百分比.jpg

  资料来源: 根据BIS各年资料整理。

  从美国总资产及其主要构成情况(表5) 也可见财富构成的变化, 美国在1945~1980 年的35 年中, 虚拟资产只增长44.69%, 而在1980~2004的24年中, 虚拟资产却增长了401.00%, 24年的增长量是35年的10倍。其中, 金融和地产的比重占绝大部分, 在90%以上。可见, 在社会财富中, 虚拟资产的比重非常大, 而固定资产所表现的物质财富却非常小。

  Image:2002 年中国人均财产的水平和构成.jpg

  资料来源: 赵人伟、李实、丁赛《中国居民财产分布研究》,《新华文摘》2005 年第15 期。

  Image:1945~2004 年美国总资产及其主要构.jpg

  资料来源: 根据Flow of Funds Accou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5~2004)各年资料整理计算

价值财富积累与物质财富积累的非对称性

  价值化积累导致了价值财富积累与物质财富积累的非对称性现象,即价值化积累的虚拟资产与固定资本形成概念基础上的实物资产是不对称的,随着经济虚拟化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从价值化积累角度看,储蓄是广义的,所以,储蓄与投资是绝然不相当的,现实中的储蓄(虚拟资产)与投资(实物资产)是非对称的,也就是说价值化财富的积累与实物财富的积累是非对称的。因为:

  (1)价值化积累的财富是以名义货币收入衡量的

  作为价值化积累的财富,储蓄是以价值表现的广义的储蓄,包括地产、债券等金融产品。这些虚拟资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货币量的投放,并受名义利率的影响。就像弗里德曼在其《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中提出,W=Y/r,一样,其中Y代表收入的总流量,r代表利率,W代表总财富。当我们将Y代表一国的国民收入时,那么该国的总财富是随着利率变动而变动。这种财富完全是一种价值化的财富,是一种虚拟财富,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表示的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经济体中微观行为主体的实际收入由两部份组成,一是预期在长期中可以稳定获得的恒久收入(permanent),另一部分是短期经济波动产生的暂时性收入(temporary income),暂时性收入有正负值之分。以y代表经济体的实际收入,Yp为恒久收入,Yt为暂时性收入,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y=Yp+Yt

  对于恒久收入弗里德曼采用时间序列中权数递减的方法来估算,首先,将预期的实际收入现金流依资本化定价方法贴现为现时的财产存量,其次,将贴现率看成是每一个时期财产的收益率,这样得出现期的恒久收入。公式为:

  W0=y0/(1+r)+ye1/(1+r)2+ye2/(1+r)3+………+yen-1/(1+r)n

  Y0p=r·w0

  W0为贴现的财产存量,y0为当期的实际收入,y0,ye1,ye2,…yen-1分别为未来各期的预期实际收入流,r是收入流的贴现率,Y0p为恒久收入。可见恒久收入是未来预期实际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弗里德曼通过这一方法测算各种证券的收益,以确定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恒久收入是以价值形式来反映的,是价值化积累的反映。弗里德曼运用实际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恒久收入每增长10%,则名义货币需求将增加18%,即名义货币需求的弹性系数为1.8。总之,恒久收入是一种价值化的财富,是一种货币的名义收入,或是以名义货币衡量的收入。

  (2)货币财富贮藏比实物财富贮藏更具优势

  从另一个角度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相对于实物储蓄而言,有许多优势,也是导致价值化积累的财富大于实物财富。首先,货币形式的贮藏成本低。货币形式财富的贮藏它不仅不需要或较少需要交易成本,如果人们以其他形式贮藏财富,他必须用货币去购买这种资产,当需要替换这种资产时,又必须把它转换成货币。这两种交易,用货币购买资产和将资产转换成货币都需要付出代价。所以,实物储备不像货币储备那样具有灵活性;其次,货币储蓄可以有收益。是可以得到利息、红利等的回报,而实物储备却遇到物质损耗、折旧的影响,使实物储备的价值会降低;最后,货币支出具有便捷性,未来的某些支出本身也不适宜用实物形式储备,典型的像一些易腐性商品。另外,在信用制度发达的条件下,金融资产的供给与需求有相对的独立性,金融资产的价值量取决于市场经济中资产价格,而不是实际资源的价值量。这样,从动态的角度看,累计以虚拟资产表示的财富与累计的固定资产的积累是不对称的。因为,实物资产会因为折旧等其他因素而损失,价值减少;价值化的虚拟资产却会因为时间的长久而不断的增值,例如各种利息、红利等。这样出现的问题是:实物型资本价值越来越少,价值型资本却越来越多。在当期储蓄与投资可能相一致,长期储蓄与投资不会相等。

  所以,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是导致储蓄总量增大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有了货币以后,储蓄总量才得以大幅度增长,而经济虚拟化后的价值化积累是虚拟资产积累与实物资产的积累非对称性的根本原因。

基本启示

  (1) 虚拟经济发达与否是国际贫富差距的重要标志

  虚拟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化的标志。在落后经济中, 绝大部分财富是以粮食、牲畜、耐用消费品等物质形式存在; 而在发达经济中,财富的大多数是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构成的虚拟资产。在当代, 制造业将逐渐变为“贫穷”的代名词, 因为它靠的是低成本来维持优势。当一个国家逐渐富起来的时候, 收入会提高, 优势会丧失。在发达国家以制造业为主的20 世纪60~70 年代, 贫富的差距是由“初级产品” 和“高技术产品” 的差别造成的。这种差别随着发展中国家提高初级产品价格( 如石油) 、提高本国技术水平而逐渐缩小。但是, 随着经济的虚拟化, 一方面发达国家正在将虚拟经济活动作为其主要的经济活动, 另一方面通过虚拟经济的全球化, 谁的货币( 在黄金非货币化以后也完全是虚拟资产) 被作为世界货币谁就有支配其他货币的权利, 并通过金融交易直接获得利益。因此,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 除发展以观念支撑价格的经济活动外, 应积极推进本币的国际化。因为虚拟经济理论认为, 整个经济是一套以货币维系的价值系统, 货币是国家之间发生经济联系最基本的连接点。一国经济实力越强, 金融系统就越稳定, 其货币就越坚挺。稳定的金融系统将使一国成为经济的“中心”, 而不是被排斥在“边缘”; 使其成为各国经济的主导, 而不是别国的附庸; 国家将越来越“富有”, 而不是越来越“贫穷”。所以, 虚拟经济发达与否是国际贫富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

  (2) 价值化积累导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当代发达经济中, 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再仅仅是自然资源, 在一定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许多经济活动可以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存在, 即虚拟经济活动正在成为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利润增加的源泉。因为信息全球化和虚拟资本全球流动能有效地配置“价值”资源, 刺激储蓄与投资, 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创造更多的“价值”财富。随着金融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经济增长不再过渡依赖于自然资源这类有形资源, 而更多地依赖知识信息这类无形资源; 财富创造的方式正在从依赖于制造业的不断扩张向纵向的不断升级转化, 即财富的创造更加依赖于货币和资金的支持。当虚拟资产大量流入一些国家和地区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就会快速发展; 而当虚拟资产大量流出时,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就会衰落, 甚至突然崩溃。一个需要颠倒过来的观念是, 资金的流动不再主要是为了在国际范围内配置自然资源, 而是在国际间支持高增长地区的发展和分享其高收益。资源流动是哪里稀缺哪里价格高, 而价格高是反映这个地区需要这种资源, 于是自然资源便流向那些自然资源稀缺的地区。而规模巨大的短期资金几乎不是与利息率之差来调动的, 它们往往与当地的虚拟资产价格波动有关。所以, 用稀缺性原理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大规模资金的国际流动, 特别是短期资金的流动。实际上, 20世纪90代以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 与这种大规模的资金流动有密切的关系。汇率的变动、经济的兴衰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可见, 自然资源对经济的影响在衰落, 而金融对经济的影响在上升。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是现代化就越依赖于虚拟经济活动, 而与实物资本积累相对应的价值化积累, 其“以钱生钱”的增殖将导致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3) 在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防范金融风险

  虚拟经济活动自开始以来就具有国际性, 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容易积累风险, 引发金融危机。而当代金融风险的联动性使传染机制更复杂, 传染途径更多样, 危机的频率更高、危害更大; 导致少数国家的危机长期化、深层化和复杂化, 长期走不出困境。在我国,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金融体系不完善, 累积的金融风险逐年加大。有资料显示,我国金融风险指数已从1991 年的44.6 上升到2003 年的75.3。这说明, 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就必须处理好货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因为虚拟经济理论认为, 货币将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分配使用,在货币量一定的情况下, 货币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分配量是此消彼涨的关系, 如果货币流入虚拟经济超过一定的量, 虚拟资产过度膨胀, 将导致经济崩溃。所以, 只有制订合理的货币政策, 控制货币量的投放, 处理好货币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比例关系, 才能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稳定性和虚拟经济自身的稳定性, 从而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国家安全。

本条目相关链接

  • 《虚拟经济与价值化积累:经济虚拟化的历史与逻辑》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价值化积累"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