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5个条目

产业组织范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产业组织范式

  托马斯·库恩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一套关于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演进的思想。贯穿该书的一个起着基石作用的概念是“范式”。按照库恩的意思,“范式”就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而产业组织范式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产业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和行为规范的基本看法。

产业组织范式的演进[1]

  作为一种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产业组织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到目前为止,在近80年的历史中,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产业组织范式理论研究不断发展进步,并且逐渐形成了各个不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产业组织范式。

  (一)工业经济时代产业组织的传统基本范式:竞争垄断

  工业经济时代,产业组织的基本范式是竞争与垄断,著名的“马歇尔冲突”就是关于如何处理竞争与追求规模经济可能导致的垄断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一问题成为其后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核心论題。美国哈佛大学张伯伦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夫人于1933年同时提出的垄断竞争理论对竞争与垄断的关系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的探索,修正和发展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竞争一垄断理论。这一理论以垄断因素的强弱为依据,将市场形态划分为从完全竞争独家垄断的多种类型,总结了不同市场形态下价格的形成和作用特点。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也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而后克拉克“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中心。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经济学新学科一产业组织理论就是以竞争垄断及其关系为分析主线,构筑起了较为系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在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他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展开了各自的组织范式分析。

  1.哈佛学派(结构主义学派)的SCP范式理论体系

  1959年,Joe Bain在《产业组织》一书中提出了构成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核心内容之一的“结构一行为一绩效范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简称SCP范式。哈佛学派构造了一个既有系统逻辑体系又能深人具体环节的市场结构S(卖者的数量、产品差异化程度、成本结构纵向一体化程度等)一市场行为C(包括价格、产量、研究与开发投资广告等)一市场绩效P(如资源配置效率、价格一边际成本比、产品种类、创新速度、利润、收人分配)。哈佛学派十分重视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决定作用,因此又称为结构主义学派。SCP的分析框架,是“竞争范式”的代表,它强调竞争,反对垄断,以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来判断竞争程度。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联系,如图1所示:

  Image:结构一行为一绩效的单向线形框架.png

  2.芝加哥学派(效率主义学派)的范式理论体系

  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企业行为理论,认为竞争是—个动态的过程,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是由双向决定的,从而否定了SCP范式,为垄断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些批评主要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包括施蒂格勒(J.Stigler)、德姆塞兹(H.Demsetz)、波斯纳(R.Posner)等人。1968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该学派还发展了边缘学科——法学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关系,而不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故被理论界称为效率主义者。芝加哥学派建立在新古典价格理论长期均衡分析的基础上,理论体系庞大而繁杂,其主要观点和政策主要包括经济自由主义的观点、绩效主义观点、政府管制俘获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经济自由主义观点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因此,政府应尽量减少对竞争过程的干预,政府干预应仅仅限制在为市场竞争过程确立制度框架上。绩效主义观点认为,即使市场结构是垄断或髙度寡占的,只要市场绩效良好,政府就没有必要对市场结构采取严格的监控政策。这只是短期的现象或一时的不均衡,只要没有政府的管制进人,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率会因为新企业的大量进入和卡特尔协定“囚徒困境”式的破裂而难以为继。政府管制理论认为,政府管制是为了满足产业对管制需要而产生的,而管制机构最终会被产业所控制和俘虏。既然政府管制是为适应利益集团实现收人最大化,这是一种有可能降低产业经济效率和代价过于昂贵的政府干预,因此,就应该全面实行放松政府管制,让具有不同市场力量的消费者和企业实行外部交易可能更有效。可竞争性市场理论认为,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近似完全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政府管制政策更为有效。芝加哥学派修正了哈佛学派的SCP范式。

  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只要有自由进人和技术进步就足以决定市场结构,甚至自由进入本身就可以实现良好的也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绩效或行为又可以决定结构,而不是相反。

  (二)新经济条件下产业组织的新型范式:竞争与合作的网络范式

  近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网络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人类社会开始从工业时代步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普遍,并日益成为企业的一种基本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由此导致产业组织的垄断、竞争范式转变为竞争合作范式。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范式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信息化时代产业组织发生的巨大变化。在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的定义是狭义的。因为传统产业组织一直侧重于研究企业间的竞争关系而非合作关系。而在网络范式中,同一市场上企业间关系不仅仅是市场关系,而且有不可忽视的非市场关系,这种非市场关系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更大。在网络范式下,产业组织的概念定义为这样一群企业之间的竞争或合作的关系结构,这些企业因围绕着某一特定产品的生产而处在该产品价值链的相同或不同的节点上。产业组织网络范式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价值链的相同节点上企业之间的关系。它是同一市场或行业上企业之间的水平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即同质竞争。二是产品价值链不同的节点上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它是非同一市场或行业上企业之间的垂直关系或水平关系,主要表现为互补性的合作即异质竞争。上述两方面构成完整的产业组织关系。企业可以把创新活动建立在自己的核心能力上,把其他不擅长的价值活动外包或同其他企业结成联盟,形成模块化网络。企业之间形成为达到彼此互利共贏而开展大量交易和合作的网络组织结构模块化使得价值链内所有企业被分割为研发、制作和营销三个基本模块单元,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演化为价值网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网络范式的分析中,企业在网络结构中层次与地位的差异是企业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永强.网络范式下电信有效竞争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N].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产业组织范式"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