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頒授儀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頒授儀式[1]

  頒授儀式是指各種頒獎、授勛的儀式。

頒授儀式的作用[2]

  各種頒獎、頒證、授勛儀式統稱為頒授儀式。頒授儀式運用十分廣泛。幾乎每個社會組織(包括政府、國際組織企業以及民間組織)都會設立各種勛章、獎章、榮譽稱號、獎勵基金、證書,授予本組織內外的領導人、社會活動家、專家學者、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各種競賽或評選活動的優勝者等,以表彰他們在某個領域的卓越貢獻,同時通過樹立正面典型,弘揚時代精神,鼓舞人們積極向上、不斷進取。有時,頒授儀式也是一種公關活動,有助於聯絡感情,樹立社會組織的良好形象。

頒授儀式的準備[1]

  世界上各種授勛和頒獎儀式名目繁多、形式多樣,既可以單獨舉行,也可以作為會議活動中的一項程式出現,在會見、宴會或有群眾參加的演講會等場合進行。無論以何種形式舉行,一般都要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1.確定出席對象和範圍

  頒授儀式的出席對象應當根據頒授儀式的性質、級別和目的來確定,如舉行涉外授勛和頒獎儀式,應當邀請有關國家的代表和國際組織參加。勛章和獎章級別較高的頒授儀式,參加授勛者的身份要與之相適應,如1996年12月10日是瑞典發明家、企業家諾貝爾逝世100周年的紀念日,為此瑞典政府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了隆重莊嚴的頒獎儀式。瑞典國王、議長、首相以及著名科學家、作家、社會名流和各國使節1800人出席了儀式,體現了對知識以及諾貝爾獎的尊重。

  2.確定授勛人、頒獎人和主持人

  勛章、獎章、榮譽稱號和獎勵基金的登記和社會影響是確定授勛人、頒獎人(又稱主禮人)身份的主要依據,如國家級勛章或獎章應當由國家元首親自授予;大學榮譽教授的稱號應當由大學的校長親自授予;如果授勛或頒獎的對象及等級較多,要考慮各等級的授勛人或頒獎人的身份。有時請身份較高和知名度較大的人士授勛和頒獎,以提高授勛儀式的社會影響力。

  主持人要有一定的身份,一般由主辦方擔任。社會性評選活動的頒獎儀式,可以聘請一些明星擔任主持嘉賓。

  3.確定頒獎或授勛儀式的形式

  頒獎或授勛儀式的形式應當根據頒獎會授勛的性質來確定。重要的學術性頒獎或授勛儀式一定要辦得莊嚴、隆重,如諾貝爾獎頒獎儀式每年舉行一次,儘管形式年年如此,卻始終給人莊重、典雅、氣派的感覺。而一些藝術類的頒獎活動卻可以藉助絢麗多彩的晚會形式,如文藝表演或邀請明星捧場等,以營造輕鬆、歡快、前衛的氣氛。當然,目前也有許多頒獎儀式十分簡樸,這也是應該提倡的。

  4.發出邀請或通知

  主辦方一般以書面形式向出席對象發出邀請或通知,其方法可參考舉行開幕式的做法,重點是做好領受人的邀請和通知。邀請信或通知中要明確說明領受人是否必須親自參加,如領受人本人因故不能親自前來領獎,是否可委派他人代領。給領受人的邀請或通知應當附上回執,以便掌握領受人的出席情況,便於做好接待工作。

  5.現場佈置和物品準備

  頒授儀式繁簡不一,現場佈置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授勛或頒獎儀式宦在室內舉行,會場要根據事先的要求進行佈置。不同類型的儀式要體現不同的風格,如舉行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為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應選擇較大的會場,以便容納較多的人;晚會類頒獎儀式可安排在演播大廳、劇院等地點舉行,以便會後舉行文藝演出。

  重要的頒授儀式現場要升、掛國旗。向外國的政府官員授勛,可懸掛雙方國家的國旗。

  頒獎或授勛儀式也可以佈置會標,會標要醒目,應寫明頒授儀式的內容或性質。頒獎儀式的會標如:

  2010年四川省大學生禮儀知識大賽頒獎儀式

  授勛儀式的會標如:

  四川師範大學2010屆研究生畢業授位儀式

  簡單的頒授儀式,主席臺上可以不設桌椅,頒授人和領受人多站立進行。大型頒授儀式,頒授人和領受人在主席臺上就座,也可安排領受人在主席臺下的前排就座。領受人的座位應根據頒授次序安排,並事先設計好上臺領獎的路線,以保證上臺領獎時秩序井然。講臺一般設在主席台的右側,並配備話筒。晚會類的頒授儀式設舞臺,不設主席台,領導人、主要嘉賓、領受人均坐在觀眾席的前排,舞臺上設一講臺,供主持會議、講話、致辭使用。

  要根據授勛或頒獎的內容準備好勛章、獎章、獎盃、獎牌、獎狀、獎金支票以及鮮花、托盤(盛放獎章和獎勵品等)、音樂伴奏帶等物品。獎狀的書寫一定要規範,具體寫明領受人的姓名、獎勵的項目名稱、等級、發證機關名稱、發證日期,並加蓋發證機關的印章。頒授對象較少時,可以由禮儀人員在頒授儀式開始時,用托盤將獎品端上,由頒授人一一頒授。

  專門舉行的頒授儀式,還要做好簽到等各項準備工作。

頒授儀式的程式[1]

  (1)群眾代表先入場就座。

  (2)觀禮嘉賓簽到,禮儀人員引導入座。

  (3)主持人或主要嘉賓以及頒授對象入席。

  (4)主持人介紹主要領導人和來賓。

  (5)主持人宣佈儀式開始。

  (6)全體起立奏國歌。涉外頒授儀式可安排儀仗隊護送兩國國旗與勛章進入會場,並將兩國國旗樹立在主席台兩側,由樂隊奏兩國國歌。

  (7)主辦方宣佈頒獎或授勛決定。

  (8)主持人或主禮嘉賓向頒授對象頒獎或授勛。頒授對象較多時,可以依次分批頒授,一般從低等級獎項開始,最後頒授最高等級獎項。在分批頒授時,工作人員要細心引導,使每個頒獎對象上臺後與各自的頒授人的位置準確對應,以免出現發錯獎的情況。

  (9)安排少年兒童或女青年獻花。也可由頒授人親自獻花,以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祝賀。

  (10)頒授對象的代表致答謝詞。

  (11)群眾代表致辭。

  (12)主辦方領導致辭。

  (13)主持人宣佈儀式結束。

頒授儀式現場服務[3]

  1.領位

  領位這個辭彙最初是源自於在高檔餐飲酒店場合中由門迎小姐引導客人到指定桌席就座。然而用於團體性頒獎典禮時卻非常實用。並作為事前的重要準備內容成為確保頒獎典禮流程不亂的一大關鍵。頒授之前將上臺領獎者統一組織到觀眾席右側,而後聽會場主持人的安排從右側依次走上領獎台授獎。在這個環節中,現場引導人員是非常關鍵的。

  2.物品的準備與發放

  頒授儀式上所需物品一般是獎品、證書、獎盃等,除此以外,還有鮮花。事先應準備妥當,主要是將物品與獲獎人數一一核對,以免出現遺漏。在發放時,要註意頒授嘉賓與領受者數量的一致。

  3.背景音樂的準備與播放

  頒授儀式追求的是喜慶、歡快、愉悅的氛圍,在頒授環節中一定要有合適的音樂來烘托氣氛。

  4.現場人流的組織與控制

  頒授儀式既要保證有足夠的人員參加,以免有冷冷清清的感覺,又要適當地控制現場的人流,維護現場秩序和安全。

  5.其他服務

  在此,主要是相關物品的準備、媒體記者的接待與組織等工作。在頒授儀式現場,最關鍵的是做好及時準確的引領。

頒獎典禮常見出錯癥狀[3]

  1.獎盃或證書上的名字與獲獎人不符,導致很多心急的獲獎人在臺上就開始亂找自己的名字然後相互交換獎品,場面一下子陷入混亂。——這是頒獎典禮上最常見、也是最容易出錯的關鍵點。幾乎有70%的頒獎典禮都容易出現此類狀況,可謂防不勝防,屢禁不止。

  2.在頒獎環節沒有任何喜慶性質的背景音樂,現場靜得出奇,氣氛一下子變得莊嚴肅穆,絲毫感覺不到任何的榮譽感和愉悅感。——這是頒獎典禮上第二常見的遺忘點和出錯點。通常是因主辦方和場地方音響師沒有事先交代或雙方配合不默契造成的。

  3.在特定的時間內,獲獎人上臺不齊或不全。——這也是頒獎典禮上很常見的毛病。獲獎人稀稀拉拉上場,或遲遲有個別人未到,很讓主辦方和主持人頭疼。

  4.獲獎人與真正上臺的領獎人不一致。——通常在一場大會上能獲獎的都是知名人物或社會名流,而他們往往忙於公事等原因不能到場(事實上通常是因為本次活動規格不夠高,從而使他們不願親臨現場),從而隨便安排一個助理、員工、司機等前來領獎。更有甚者,臺上的所有領獎人竟然沒有一個是真正的獲獎人,而全部是替領人。

  5.領獎人尚未登臺,頒獎嘉賓已先上場。——這可能是源於現場主持人不專業,現場引導錯位,或是主辦方安排不周所致。要知道頒獎人通常都是比獲獎人更為德高望重的名流名家或長者,為了彰顯尊貴,他們通常要比獲獎人後上場才會更好。

  6.禮儀小姐出場時機和站位不正確,從而影響了獲獎者和頒獎者的榮譽氣氛營造和現場攝影攝像的拍攝效果。——這通常是由主辦方忘了事先向禮儀小姐交代造成的。

  7.領獎者與頒獎嘉賓的站位不正確。——可能是領獎人和頒獎人上場順序的錯位,也可能是禮儀小姐的站位不對,更可能是三者之間的交互原因,反正我們經常看到大家的站位不正確而亂成一團。

  8.獲獎者、頒獎嘉賓、禮儀小姐的退場順序搞亂。——往往是該退場的還沒有等到退場,不該先退場的就已經退了場。大大影響了頒獎過程給所有參與者帶來的榮譽感、愉悅感和喜慶氣氛。

  9.頒獎後忘記了拍照留念。——平心而論,頒獎為了什麼?領獎又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榮譽的展示和分享。並且還為了能在日後的某些關鍵時刻向當日未能到場的朋友傳遞榮譽。然而有很多頒獎現場經常容易出現頒獎剛一結束就有個別嘉賓三三兩兩跑下臺去,嚴重影響了現場的人員整齊性。

  10.獲獎者在合影時站位往往參差不齊。——這個毛病通常是在不經意中出現的,並不算是什麼致命的因素,主辦方只需在嘉賓上場前向大家交代一下就會改善很多。但我卻仍然在很多頒獎場合看到獲獎人在獲獎後站位或緊或松、或前或後,獎盃、鮮花、證書等或舉或落、或拿或抱,極大地影響集體拍攝效果。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金秀美主編.第七章 校園儀式禮儀 教師禮儀實訓教程.科學出版社,2012.01.
  2. 向國敏著.第十章 儀式與典禮 會議學與會議管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09.
  3. 3.0 3.1 劉曉傑,杜娟主編.第四章 會議現場服務 會展服務.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0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Mis铭,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頒授儀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