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社會整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Social integration)

社會整合(Social Integration)

目錄

什麼是社會整合

  社會整合是指社會通過各種方式或媒介將社會系統中的各種要素、各個部分和各個環節結合成為一個相互協調、有機配合的統一整體,增強社會凝聚力和社會整合力的一個過程。

社會整合的理論起點[1]

  (1)塗爾乾的非契約性社會整合理論

  塗爾乾的社會整合理論是建立在勞動分工基礎上的,可以說,他是思考“分工與整合”平衡關係的第一人。他思考的開創性意義在於“深刻地意識到應該在不同的社會勞動分工和各種社會整合原則之間建立一種內在的聯繫”。真正刺激塗爾乾做深人思考的是,緊隨勞動分工出現了“混亂、利己主義、缺乏合作、強迫性勞動分工”等等反常的、乃至病態的分化後果,他力圖對這些反常現象開出理論藥方。

  塗爾乾所處的社會,變遷激烈而動蕩,規則混亂而無效,這促使他決心從社會固有的準則和傳統中尋求整合的答案,以促成“社會團結”。這決定了他理想中的社會整合只能更多地依賴“非契約性關係”,例如道德的歷史紐帶和集體情感。美國社會學家喬納森·特納就認為“理解塗爾乾社會整合的關鍵就是勞動分化和道德提升之間的內在關係。”除了強調道德在維繫社會團結中的作用,塗爾乾還重視共同情感的紐帶作用,他認為如果不能定期維護和重申那些可以形成社會統一和人格的集體情感,社會就將不復存在。

  因而,必須藉助宗教或政治的慶祝儀式、聚會、集會和會議、教育等形式,重塑人們的共同情感,將人們緊密地圍攏在一起。因而,塗爾乾的社會整合發生在這樣的情境之中個人的熱情被共用的文化象徵所調控個人通過儀式和互相加強的姿態產生集體歸屬行為被規則和合法的政治結構管理和協調以及不平等應該符合人才分佈的情況。這種社會整合概念聚焦於“文化、道德、教育、宗教”的聯結作用,表現出顯著的“非契約性”特征。

  (2)帕森斯的巨集大社會整合理論

  上世紀、年代,美國社會學家帕森斯在結構功能主義分析框架中構築了巨集大的社會整合理論。在將社會劃分為四個子系統的基礎上,他提出瞭解釋社會行動的結構功能框架:A-G-I-L框架(A,adaptation,適應;G,goal attainment,目的達成;I,integration,整合;L,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模式維持)。適應主要由經濟系統來完成(媒介為貨幣),目的的達成依靠政治和制度系統來完成(媒介為權力),整合以社會系統內部關係協同為基礎(媒介為互相影響),模式維持則依靠文化價值系統(媒介為價值規範)。在帕森斯看來,社會存在的意義總是先於行動,行動應該從系統中尋求合理性。因而,社會整合就是“調整和協調系統內部的各套結構,防止任何嚴重的緊張關係和不一致對系統的瓦解”,從而維持或改變一個社會系統諸力量的平衡。

  帕森斯強調整體而批評功利主義的“原子論”,他認為整體的特性不僅僅在於各個部分的組合,一旦有機整體的某一部分同整體分開,它就失去了原來的本性。因而,他批評“歐洲文化傳統中的個人因素強調個人的分離性,其結果是抑制了對行動理論的某些最重要的可能性的深人探討,即與體系中諸目的的整合有關的、特別是那些涉及多數行動者的可能性”。他的整合理論就是以子系統為分析單位,主張漸進而平緩地維持系統均衡。

  可以講,首先提出社會整合概念並用來解決社會問題的當屬塗爾乾,但是真正將社會整合提升為一種理論範式,來解釋社會變遷的集大成者則是帕森斯。雖然帕森斯提出的“理論所帶來的無盡迷惑比其本身所解決的問題要多得多”,但是此後,這種理論要麼成為理論推演的依據,要麼成為批判的對象,人們無論是否同意帕森斯的觀點,都不可能迴避他的理論。在帕森斯之後,社會整合的理論主要沿著兩條線索繼續發展,一是繼續沿用帕森斯巨集觀的體系

社會整合的涵義

  第一,社會整合是以利益關係協調為基礎的各種社會關係的協調。

  利益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根據,是推動人類實踐活動的內驅力,在整個社會中起基礎性作用。利益又是人與人之間聯繫的紐帶,把人與社會連接起來的唯一紐帶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各種社會利益之間形成的多層次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就是利益關係。利益關係是整個社會關係的基礎,利益關係協調是整個社會關係協調的基礎。社會整合就是以利益關係協調為基礎的各種社會關係的協調。當然,以利益關係協調為基礎的社會整合併不否認意識形態、社會組織、社會規範等在社會整合中的重要作用。恩格斯認為,社會發展是由“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總的合力”的結果,社會整合同樣也是無數力量交錯形成“合力”的結果。

  第二,社會整合既指社會子系統之間關係的藕合,又指各個子系統內不同要素之間關係的藕合。

  社會系統主要包括經濟子系統、政治子系統、思想文化子系統和社會生活子系統。社會整合就是使社會四大子系統功能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協調,展開有效的合作,從而實現它們之間的和諧。同時,社會各個子系統又包含多種要素,比如,政治系統包含政黨、國家政權、法律等。社會整合還要緩解各個社會系統內部不同要素之間的衝突,實現各個系統內各種要素之間的協調,保持社會各個子系統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第三,社會整合分為機械整合和有機整合。

  機械整合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充分,社會分化程度低的情況下,運用簡單的或比較單一的外在控制方式,通過消滅社會異質因素而實現的整合。這種整合往往造成社會的僵化,嚴重阻礙社會活力的激發。有機整合是社會經濟發展較充分,社會分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情況下,運用多元的、系統的外在控制和內在有機聯繫的方式,允許甚至鼓勵社會異質性因素存在而實現的整合。這種整合可以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社會差異基礎上的統一,從而使社會產生了活力,並且釋放出具有創造性的能量,促進社會快速發展。一般而言,傳統社會的整合屬於機械整合,現代社會的整合屬於有機整合。

  第四,社會整合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

  社會整合是人類處理社會關係、解決社會矛盾的需要。社會總是不斷發展,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社會關係和不同的社會矛盾,都會對社會整合提出不同的要求,從而需要不斷調整社會整合方式、原則等。因此,社會整合總是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從社會發展對社會整合需求的總趨勢來看,社會整合總體呈現出由機械到有機、由簡單到複雜的轉變。

  第五,社會整合既是一種過程,又是一種狀態。

  作為過程,社會整合是社會實現整合所經過的程式和進程,強調如何整合的問題,主要包括確立社會整合目標、選擇社會整合手段、社會整合結果反饋、調整社會整合的目標和手段四個環節。作為結果,社會整合是社會進行整合以後所達到的狀態,強調整合得如何的問題,其表徵就是和諧、有序、穩定、團結等。

社會整合的功能[2]

  第一,整體功能。

  整體功能也即一體化功能,就是維持社會的整體性,以防止因分化嚴重或其它因素而導致社會解體。迪爾凱姆認為:“在‘有機關聯’占支配地位的所有現代社會裡,都存在著出現解體和混亂的危險。n1w,而社會整合的內在要求是促進社會各子系統之間的有機統一性以及社會其它要素之間的有機統一性,防止破壞社會統一性的因素的產生和蔓延,它“既能使社會維持其作為社會系統的完整性,又能夠使社會進入更高級的適應能力。因此,整體功能是社會整合的核心功能。

  第二,協調功能。

  帕森斯認為社會整合能“調整和協調系統內部的各套結構,防止任何嚴重的緊張關係和不一致對系統的瓦解”,而協調功能的核心是實現利益關係協調。協調與分化緊密相聯,協調產生於分化,沒有分化就沒有協調。分化不僅包括行業分化職業分化,而且包括階級階層分化、區域分化等。因此,協調功能主要體現在通過各種手段,尋求一種利益平衡的機制,努力形成一個動態的、合理的社會利益結構。當然,這種結構要保持利益分化與利益協調之間必要的張力,促使各個行業、各個階層和各個區域在協調的基礎上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團結功能。

  團結功能就是使人與人、群體與群體等之間協調一致,並將其聯結為一體,其中含有實現社會目標的意蘊。如前文概念內涵中所述,社會整合的核心是以利益關係的協調為基礎的各種社會關係的協調。但是,社會整合併不是單純的關係協調,它本身含有目標和價值取向。在此意義上,社會整合也可以說就是圍繞整合目標與價值取向,協調各種關係。同時,社會整合需要“集體意識”的作用,比如信仰、指導思想等,而這些在一個社會裡發揮著積極的團結凝聚和目標導向功育旨。

  第四,穩定功能。

  穩定功能也即對社會秩序的穩定功能。在社會生活中,社會秩序穩定主要表現為社會井然有序,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治安和社會風氣良好等。社會整合最基本層面的功能就是維持社會的秩序化,解決社會中涌現的社會問題,使少量分散的社會衝突,不至於轉化成大量的、集中的衝突因素,從而緩解和降低社會矛盾,實現社會穩定。社會問題要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不能僅靠強制性控制,而主要應該運用利益整合、政治整合等綜合性手段,即通過利益關係協調、民主表達等方式來解決。

  第五,制約功能。

  制約功能也即規範功能,就是約束和規範不同社會主體的社會行為,控制社會主體,特別是利益主體之間的衝突。“不論現代社會給個人主義留有多大的餘地,不講紀律,不限制欲望、個人的需求和可以得到的滿足之間沒有差別的社會是不存在的。在社會結構比較複雜的社會裡,社會主體之間的衝突是客觀存在的,社會整合的制約功能主要表現在:約束社會成員的違法行為和不道德行為,使其按照社會普遍的制度性規範和非制度性規範活動;控制社會利益主體,包括個體之間、區域之間以及階級階層之間的利益衝突;規範不同文化模式之間的互動關係,防止文化衝突的顯性化。

參考文獻

  1. 吳曉林.社會整合理論的起源與發展:國外研究的考察[J].國外理論動態,2013
  2. 賈繪澤.社會整合:涵義述評、分析與相關概念辨析[J].高校社科動態,2010(0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Tracy,essilco.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社會整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