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SMED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SMED(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

目錄

什麼是SMED法?

  SMED的全稱是“六十秒即時換模”(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是一種快速和有效的切換方法,快速換模法這一概念指出,所有的轉變(和啟動)都能夠並且應該少於10分鐘-----因此才有了單分鐘這一說法。所以又稱單分鐘快速換模法、10分鐘內換模法、快速作業轉換,用來不斷設備快速裝換調整這一難點的一種方法-將可能的換線時間縮到最短(即時換線)。它可以將一種正在進行的生產工序快速切換到下一生產工序。快速換模法同時也常指快速切換。快速換模法能夠並且常常是用於啟動 一個程式並快速使其運行,且處於最小浪費的狀態。

  SMED(Single Minutes Exchange of Die)是在50年代初期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摸索的一套應對多批少量、降低庫存、提高生產系統快速反映能力的有用技術。這一方法是由日本的新鄉重夫先生(Shigeo Shingo)首創的,併在眾多企業實施論證過。Single的意思是小於10分鐘(Minutes),當新鄉先生親眼目睹發換型時間居然高達1小時的時候,他的反應“必須讓流動順暢起來”。基於新鄉先生的豐富經驗,他開發了一個可以分析換模過程的方法,從而為現場人員找到了換型時間之所以長的原因,以及如何相應減少的方法。在他領導的多個案例當中,換型時間 甚至被降到了十分鐘以下,因此這種快速換型方法被冠名為“單位分鐘快速切換”。最初使用在汽車製作廠,以達到快速的模具切換(Exchange of Dies)。

  顧名思義,其目的旨在縮短作業轉換的時間,而其關鍵點又在於劃定內部作業轉換和外部作業轉換,並將內部作業轉換儘可能地變為外部作業轉換,然後儘可能地縮短內、外部作業轉換時間。

SMED法的三個基本要點

  (1)區分“內變換操作”和“外變換操作”。SMED法要求把與設備裝換調整有關的操作區分為“內變換操作”和“外變換操作” 前者是指那些只能在設備停止運行後方可進行的操作;後者則是指那些能夠在設備運行過程中進行的操作。

  (2)減少“內變換操作”。SMED法要求儘可能把內變換操作轉變為外變換操作,這是SMED法的核心。正是 內變換操作占用停機時間,所以要縮短整個裝換調整時間,最關鍵的是把。內變換操作減少到最低限度。

  (3)縮短“內變換操作” 時間。如上所述, 內變換操作” 占用停機時間。為此,SMED法要求採用必要的技術手段,儘可能縮短“內變換操作” 時間。同時.要簡化“外變換操作”,並一定要在設備運行過程中完成全部“外變換操作”。這樣,就可能在設備停機後的很短時間內迅速完成設備裝換與調整。

典型的切換基本過程

  30% 準備和清理

  • 準備部件和工具,並檢查其狀況
  • 移走部件和工具,併進行清理

  5% 裝配和移開部件

  15% 測量、設置和校正

  50% 試運行和調整

SMED的步驟

  SMED法

  第一步:觀察當前的流程

  目的:應該採集目前有關換線的數據

  • 確保觀測人員的人數和工具放置人員的人數相同
  • 觀測整個換線過程 – 從換線前最後一件產品直至換線後第一件產品
  • 包括時間在內,記錄下所有的動作
  • 發現任何問題或是任何機會
  • 必要的地方通過錄像記錄活動

  第二步:區分內部和外部的要素

  目的:將內部的換線時間與外部換線時間區分開來,可以大大縮短換線時間

  • 分析第一步收集到的當前數據
  • 確定在停機前後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 製作工具更換流程記錄,供每個參與的人員使用

  第三步:將內部作業轉移到外部

  目的:將內部作業轉移到外部可以進一步縮短換線時間

  • 對內部的活動進行嚴格的檢查分析
  • 考察第一步發現的機會
  • 集思廣益地討論新的辦法和創意
  • 工具標準化
  • 工具預熱
  • 確保每件物品在正確的時間擺放在正確的位置–工具、流程記錄表、原材料、人力、固件、墊片和規尺

  第四步: 減少內部工作

  目的:換線步驟做到標準化之後,下一步是發現併排除換線過程中的浪費

  常規的方法是利用如下手段排除換線中的浪費:

  • 平行作業
  • 旋轉式一次鎖定方法
  • 觸摸式夾鉗系統
  • 工具放置的方法/位置統一
  • 工具的尺寸統一
  • 螺釘頭尺寸統一
  • 詳細的工具更換表
  • 改良設置,避免調試

  第五步: 減少外部作業

  目的:縮短了內部換線時間之後, 還應該想辦法減少機器運行期間支持人員的工作量

  通過如下手段改良外部工作構成:

  • 把工具存放在機器旁邊
  • 在機器旁邊設手工工具台
  • 把規尺存放在機器旁邊
  • 備好工具更換準備的核查清單
  • 提供詳細的工具更換流程記錄單

SMED項目實施

  選擇一個有代表性的切換作業

  建立小組並準備SMED研究

  進行SMED研究所需的物品清單

  設備檢查表:

  • 攝像機
  • 錄象帶
  • 馬錶
  • 白板
  • 投影儀
  • 錄象機/電視機

  材料檢查表:

  • 膠片
  • 膠帶
  • 剪刀
  • 記事本
  • 記號筆
  • 告示帖

  觀察並記錄目前切換的詳細過程

  • 對切換的全過程攝像,中間不要停頓,以便你能用錄象分析各步驟的時間
  • 註意切換人員的手、眼、身體運動.
  • 在會議室回顧錄象內容並秒錶記錄各活動的時間

  觀察切換--用告事貼

  • 將切換的每個步驟列在粉紅色的告事貼上
  • 將每一步驟的時間記錄在白色的告事貼上
  • 記錄所觀察到的結果在黃色的告事貼上
    • 如:操作人員去拿扳手
    • 走到零件櫃
    • 夾鉗的頭部難於在機器上定位

  以圖表的形式顯示出目前的狀況

  用簡短的語言描述目前的狀況

  用文字描述目前的狀況,包括切換的時間長度、通常誰完成作業及在切換過程中發生的特殊事件。包括人數、工具、部件等。

  2個操作人員進行3種切換,過程包括:

  • 更換提升頭、框架、喂料管;
  • 選擇新的程式;
  • 調整料管分隔器、瓶子引導裝置、封箱和打碼。

  設定改進目標

  寫出目標,包括切換時間的目標值及需進行改進的時間段,這隻是SMED小組成員對切換時間減少的預測,但最後的結果通常更要優於預測

  根據SMED的3個階段,分步建立並實施改進方案

  • 第一步:區分內部和外部的工作
  • 第二步:將內部操作轉化為外部操作
  • 第三步: 優化切換操作的各方面

  檢查所得到的結果

  標準化切換操作並培訓操作人員

SMED的優點

  • 靈活生產

  不需額外的庫存即可滿足客戶要求.

  • 快速交付

  縮短交貨時間即資金不壓在額外庫存上.

  • 優良品質

  減少調整過程中可能的錯誤

  • 高效生產

  縮短切換的停車時間意味著更高的生產效率,即OEE提高.

  • 使實現JIT,大量減少產品報廢成為可能

  SMED的好處主要有兩方面:

  • 提高流程產能
  • 提高換線的頻率

SMED法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unwmy,18°@鷺島,Cabbage,Fghghg.

評論(共26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SMED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90.202.97.* 在 2008年3月17日 00:39 發表

very good

回複評論
61.141.160.* 在 2008年3月17日 21:16 發表

好東西學習學習

回複評論
219.142.93.* 在 2008年8月12日 13:28 發表

謝謝樓主,好文章。

回複評論
138.246.7.* 在 2008年12月14日 02:03 發表

很好,謝謝!

回複評論
124.162.6.* 在 2009年2月7日 23:46 發表

太好了,真是好文章

回複評論
122.48.100.* 在 2009年7月17日 21:43 發表

回複評論
210.0.232.* 在 2009年7月20日 14:57 發表

very good

回複評論
221.239.92.* 在 2009年8月17日 15:56 發表

謝謝

回複評論
58.211.231.* 在 2009年9月7日 15:20 發表

3Q

回複評論
80.13.59.* 在 2009年9月16日 04:04 發表

謝謝樓主

回複評論
222.46.146.* 在 2009年10月28日 12:17 發表

ok

回複評論
Ruichi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1月10日 10:31 發表

好文

回複評論
222.185.236.* 在 2010年2月4日 16:17 發表

Good idea

回複評論
221.224.36.* 在 2010年2月23日 10:59 發表

找到組織了

回複評論
218.13.34.* 在 2010年7月12日 10:31 發表

so good

回複評論
58.49.85.* 在 2011年2月9日 15:26 發表

Thanks!

回複評論
27.115.118.* 在 2011年6月15日 20:32 發表

好文,多謝分享

回複評論
李希正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2月11日 18:02 發表

好文,多謝分享

回複評論
122.248.16.* 在 2012年4月13日 14:56 發表

thanks! good data

回複評論
162.74.52.* 在 2012年6月29日 08:07 發表

thanks!

回複評論
61.172.253.* 在 2012年8月3日 10:46 發表

thank you very much

回複評論
呼文岭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月6日 15:06 發表

好文章啊 你真棒

回複評論
131.251.253.* 在 2015年5月7日 18:59 發表

thanks

回複評論
180.152.11.* 在 2017年2月26日 23:46 發表

好文章,值的學習

回複評論
58.114.88.* 在 2017年5月15日 19:55 發表

good!!

回複評論
220.141.127.* 在 2019年5月21日 14:50 發表

good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