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皮埃羅·斯拉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P.斯拉法)
皮埃罗·斯拉法(Piero Sraffa)
放大
皮埃羅·斯拉法(Piero Sraffa)
皮埃羅·斯拉法(Piero Sraffa) (1898~1983),英籍義大利經濟學家。

目錄

生平和著作

  斯拉法出生於義大利都靈,父親是義大利商法教授。斯拉法在都靈讀大學預科,併在法學院註冊,但被征兵服役,參加大學考試而沒有隨班上課。他是義大利共產黨創建者A.葛蘭西(1891~1937)的親密朋友,又是J.M.凱恩斯的得意助手。斯拉法1924年開始他的學術生涯,在佩魯賈大學法學院任政治經濟學教授,1926年轉到撒丁島的卡利亞里大學任教授。由於法西斯統治的日益強化,他於1927年夏移居英國,接受凱恩斯為他提供的劍橋大學講師的職位。

  斯拉法從1928年秋起約有兩年時間在劍橋大學講授“價值理論史”和“德國義大利銀行制度運行”。此後,他一直任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研究員。從30年代初期起,斯拉法就著手收集、考訂和編輯D.李嘉圖的全部著作和通信,在最後階段,由於M.H.多布(1900~1976)的協助,到1951~1955年完成了《李嘉圖著作和通信集》,共有10捲,先後於1951~1973年由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斯拉法很少出現在世界學術會議上,不輕易發表論著,但是他的著作卻對20世紀資產階級經濟理論有過兩次重大突破。

  斯拉法於1925年發表了《成本與產量之間的關係》的長篇論文,1926年發表了《競爭條件下的收益規律》。在這兩篇論文中,斯拉法指出,A.馬歇爾的價值理論是難成立的,因為其最基本的兩個組成部分(完全競爭概念和利用相交的供求曲線來決定價格與產量)在邏輯上是矛盾的。他對於要在單位成本與產量之間確立一種函數關係進行了批評。他揭露了傳統經濟學所普遍使用的完全競爭模式的突出弱點。斯拉法的這些觀點體現了不完全競爭理論的線索。

  經過30多年的準備和琢磨,斯拉法於1960年出版了《用商品生產商品:經濟理論批判緒論》一書。斯拉法探究的問題是沒有生產規模的變動或生產要素中的比例的變動的經濟體系的特征,認為國民純產品就是超過補償生產資料所需要的產品的“剩餘”,把生產看作是同樣的商品既表現為生產資料、又表現為最終產品的一種“迴圈的過程”。這種研究方法正是復興了古典學派的思想,所以,他時常被稱為“新李嘉圖主義者”。

  斯拉法證明瞭如何有可能解決李嘉圖終生困惑而未找出的“不變的價值尺度”問題。他規定一種“標準合成商品”,或簡稱“標準商品”,即經濟體系中所生產的合成商品本身配合的比例,必須等於參加生產該商品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資料總量的比例。當收入分配發生變動時,用標準商品來計量的相對價格就未變動,除非有了技術的變革。斯拉法還論證了在實際工資為已知和特定的技術條件下,利潤率和相對價格就被決定。如果實際工資是用標準商品來測定的,那麼整個經濟體系的實際工資和利潤率之間的一種線性關係就能被確立,如下式:

r = R * (1 − W)

  式中R為純產品對生產資料的比率,即最大利潤率;r為利潤率;W為純產品中支付工資的比率部分。

《用商品生產商品》的影響

  60年代以來,斯拉法這一著作在西方經濟學界大致產生瞭如下影響:

  1、斯拉法的理論結構中,生產價格的決定所根據的均衡條件僅僅在於每個部門的利潤率的均等,這個假說同為獲得一定的生產量所必需的生產資料數量的考察一起,就足以決定分配變數(利潤率和工資)和生產價格之間的關係。因此,這種研究方法是根據客觀材料,而與建立在消費者“偏好”的基礎上的邊際主義理論是完全對立的。這樣,斯拉法的理論就對20世紀以來西方流行的新古典經濟學派理論提出了嚴重的挑戰。斯拉法的理論分析促使60~70年代在西方經濟學界就資本理論問題展開了一場激烈爭論。經過論戰,對資本獨立於收入分配之外而作為可限定的單一數量概念的批評,以及對平均生產時期的批評,已被西方經濟學者普遍認為是正確的。

  2、儘管斯拉法在他的《用商品生產商品》中沒有明白討論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問題,但西方有些經濟學者卻認為,斯拉法以一種必需的分析工具裝備了勞動價值論。這就是,按照斯拉法體系,在既定技術條件下,用以下任何一種方法,總是有可能來決定某種商品所含勞動量:一是還原為有時期的勞動量;二是使利潤率等於零;三是利用一種“次體系”。

  3、對於馬克思提出的商品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的圖式,西方經濟學界從20世紀初到50年代曾進行過爭論,已先後由德國 L.von鮑爾特凱維茲(1868~1931)、英國J.溫特尼茨R.L.米克(1917~1978)和F.塞頓(1920~)等提出了由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的各種解式。但是,不少經濟學者如多布J.羅賓遜等卻認為,他們的各種不同解法要使馬克思關於勞動價值和價格之間的兩種聯繫(總價格=總價值;總利潤=總剩餘價值)都完整無缺,一般說來,問題是不可能被解決的,據說只有斯拉法的《用商品生產商品》中才提出了關於生產價格決定的一個完整的、邏輯上嚴密的圖式。儘管斯拉法沒有明顯地討論生產價格和勞動價值之間的相互聯繫問題,可是斯拉法提出的答案卻足以闡明這個“轉形問題”在 “技術”上的解決。斯拉法的“標準商品”似乎起著理想的“平均的商品”(即勞動對生產資料平均構成條件下所生產出的一種商品)的作用。

  4、另外一些經濟學者如I.斯蒂德曼G.霍奇森等認為,斯拉法所提出的模式是探討現代資本主義經濟中的工資和利潤分割問題的更好的模式,利用斯拉法的數量體系的分析方法同樣可以得出資本主義存在剝削的結論。因此,他們斷言價值計算是“多餘的”或“笨拙的”,應當拋棄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進一步建立“沒有勞動價值論的剝削論”,顯然,這種論調是錯誤的。

參考文獻

  • A.Roncaglia , Sraffa and the Theory of Prices,John Wiley & Sons,Chichester,1978.
  • I.Steedman, Marx after Sraffa,NLB,London,197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皮埃羅·斯拉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