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結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高等教育結構[1]
高等教育結構是指高等教育系統內各個組成要素之間相對穩定的比例關係和聯繫方式。高等教育結構是否合理,關係到高等教育系統能否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高等教育結構可以從不同層面劃分出許多類型。從空間分佈上看,既有水平(橫向)結構又有垂直(縱向)結構。從時間跨度上看,既有靜態結構又有動態結構。從範圍大小上看,既有存在於高等院校之間,涉及整個高等教育系統的巨集觀結構,又有高等院校內部的微觀結構。總體說來,高等教育結構可以稱得上是一種縱橫交錯、動靜結合、巨集微相連的整合式結構。
1.巨集觀高等教育結構主要包括:層次結構、科類結構、形式結構、能級結構、地域結構(即佈局)、管理體制結構等。
2.微觀高等教育結構主要包括:學科專業結構、課程結構、教材結構、隊伍結構、各類人員的知識結構等。
高等教育系統內部相對穩定的聯繫方式,高等教育結構亦可視為一個系統,當這種結構系統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時,就必然會表現出一定的能力,即高等教育的功能。高等教育的結構和功能是對立統一、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結構是功能的基礎,功能是結構的表現,但是功能也會反作用於結構,有時功能的變化能給結構的變革帶來契機。一方面,高等教育要實現新的功能,必然要求結構發生改變。——在中國臺灣省,1974年設立工業技術學院,招收本科生;1979年設立工業技術研究所,開始招收職業技術碩士研究生;1983年又開始招收職業技術博士研究生。高等教育結構的這一變化所帶來的各種高規格的專業技術人才的及時輸出,有效地促進了臺灣經濟的迅速發展。再如,要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目標,各國也必須進行高等教育結構的調整,美國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是從20世紀50~60年代社區學院的大規模興起後才開始的,目前這類學院共有2000多所,占美國高校總數的60%。——高等教育要更好地發揮自身功能,必須隨外界環境的變化適時進行自身結構調整。
- ↑ 顧建民主編. 高等教育學. 杭州市: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