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崇德三年(1638年)出生,生母為孝莊太後。
順治皇帝6歲登基,由叔父攝政王多爾袞輔政。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皇帝遷都北京。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灤河,福臨提前親政。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他吸收先進的漢文化,審時度勢,對祖製成法有所更張,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
為了使新興的統治基業長治久安,他以明之興亡為借鑒,警惕宦官朋黨為禍,重視整飭吏治,註意與民休息,取之有節,但他少年氣盛,剛愎自用,急躁易怒,桀驁不馴。順治十八年(1661年)駕崩,陵寢清孝陵,謚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
(一)皇子時期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戌時生於盛京,其母為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後。
崇德八年八月庚午(1643年9月21日),皇太極暴卒,由於未預定儲嗣,所以在這一突發事件後,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與其長子肅親王豪格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之爭。爭奪者雙方勢均力敵,相持不下。精明的多爾袞隨機應變,提出動議:以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帝,由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他共同輔政,結果獲得通過。福臨於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篤恭殿的鹿角寶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順治 。
(二)定鼎燕京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占領北京。九月自盛京遷都北京,十月初一日(西曆1644年10月30日)即皇帝位於武英殿。福臨是於順治元年入關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3] 。6歲登上王位的福臨是在多智多勇又獨斷專行的叔父多爾袞與深明大義的寡母孝莊文皇後教導之下成長起來的皇帝。多爾袞攝政7年間,清廷在以武力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發兵追剿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和南明抗清勢力,推行剃髮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壓政策。
順治七年十二月戊子日(1650年12月31日)在關外出獵的攝政王多爾袞逝世。
順治八年正月庚申日(1651年2月1日),順治帝開始親政,年十四歲。同年八月大婚。
多爾袞病逝後,順治開始擺脫傀儡地位,對多爾袞實行了削除封號爵位、罷撤廟享謚號、籍沒家財等身後懲處。為加強皇權,他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例,又採取了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等一系列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儘管順治很想有番作為,也頗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終因他周圍尚未形成一支以他為主導的強有力的政治勢力,致使他在與朝中反對漢化的勛舊大臣的較量中敗下陣來。
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妃被冊為“賢妃”,月餘,晉封為皇貴妃。
(三)接觸佛教
順治十四年(1657年),福臨開始接觸和尚,並立即被其包圍,成為佛教信徒。這年深秋,福臨駕幸南海子,在太監的慫恿下幸海會寺,見到了臨濟宗龍池派和尚憨璞性聰,與語甚覺投契,因對佛教產生了興趣,遂於十月四日於南苑萬善殿召見憨璞,以後又不斷召見,詳細詢問佛教界的耆舊。他得悉龍池派內許多著名和尚的情形,心嚮往之。
順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福臨遣使赴江南湖州報恩寺召名僧玉林琇來京,玉林琇清高自持,多次辭謝不應召,使者不許。
順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玉林琇入京面帝。他當即封其為“大覺禪師”,並以禪門師長禮待玉林琇,自稱弟子,請其起法名。玉林琇不敢起而再三推辭,福臨不許,並“要用醜些的字眼”。
四月,玉林琇請求回還,福臨賜黃衣、銀印,遣官送歸,並令使者召玉林琇弟子茆溪行森至京。福臨又封憨璞聰為明覺禪師。由於憨璞聰的推薦,福臨在玉林琇離京前一月即閏三月遣使往浙江寧波天童寺召龍池派另一位名僧木陳道忞進京。這年七月茆溪行森應召到京。福臨是從玉林琇語錄中發現茆溪行森偈語最好,特指名召來。福臨在萬善殿接見茆溪行森,問答佛法過程中,福臨不斷地“點首稱善”,而大慰平生。
(四)剃髮出家
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9月23日)董鄂妃病逝於承乾宮,福臨陷入了無法擺脫的痛苦之中,心灰意冷到了極點。這時只有佛學理論使他還有所寄托,再萌出家之念。約於九、十月之交,福臨決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頭天子。
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師玉林通琇禪師奉詔到京,聞其徒已為皇帝剃髮,遂大怒,即命眾聚柴薪準備燒死茆溪森。玉林琇比茆溪森明智得多,他接近皇帝宣講佛法,目的是希皇帝以至高無上的權威,發揮護法作用,他決不要皇帝出家而無所依靠。這點他與木陳忞的態度是一致的。因此他勸福臨說:“若以世法論,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聖母之心,下以樂萬民之業;若以出世法論,皇上宜永作國王帝主,外以護持諸佛正法之輪,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福臨聽其諫,許蓄髮,罷出家之念。茆溪森因以免燒,當月便離京南還。福臨雖然不再出家,但精神卻再也振作不起來。
福臨自親政伊始,曾雄心勃勃,力圖振興國祚,政治一新,但卻力不從心,致使矛盾重重,他已疲憊不堪了。在董鄂妃未薨前,他曾對弘覺道忞禪師說:“老和尚許朕三十歲來為祝壽,庶或可待。報恩和尚(玉林琇)來祝四十,朕決候他不得矣。”他已自覺骨瘦如柴,體力不支,難以“挨得長久”到四十歲,頂多勉強可以活到三十。他的精神支柱已轟然坍塌,已覺不久於人世,再也無力支撐這座輝煌的帝國大廈了。大概是他不希望最寵幸的太監在他身後伏法。
(五)染疾去世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他安排吳良輔出家為僧。這天他親臨憫忠寺觀看吳良輔出家儀式。歸來的當晚即染上天花,發起高燒來。他預感病體沉重,勢將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及原內閣學士麻勒吉入養心殿,口授遺詔。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門下西圍屏內,以初七一天的時間撰擬。“凡三次進覽,三蒙欽定,日入時始定。”當夜,年僅二十四歲的青年天子便與世長辭了。福臨晏駕後,麻勒吉及侍衛賈卜嘉二人“捧詔奏知皇太後,即宣示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侍衛等”。遺詔立八歲的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為皇太子,繼帝位,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
遺詔實為罪己詔,共羅列十四條罪過,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漸染漢俗,重用漢官致使滿臣無心任事,幾乎完全否定了他自己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績。至於這是否福臨本意,即這十四條是否福臨過目批准的已無從知曉。但卻留給了後世之疑:遺詔公佈前先“奏知皇太後”;遺詔的主要起草者王熙事後對此守口如瓶:“一不以語子弟,世遂莫得而傳。”“面奉憑幾之言有事關國家大計,與諸大臣再三密議而後決者,公終身不以語人,雖子弟莫得而傳也。”因此,人們有理由說“遺詔本出太後(昭聖皇太後)授意,實為母責其子之言”。但不論怎麼說,福臨出家,他便被徹底否定了。
福臨崩後,梓宮厝於景山壽皇殿。四月十七日,由再次進京的茆溪行森秉炬,舉行火化儀式。茆溪森的偈語云:“釋迦涅盤,人天齊悟,先帝火化,更進一步。大眾會麽?壽皇殿前,官馬大路。”火化後寶宮(骨灰罐)安葬於遵化馬蘭峪,是為孝陵。廟號世祖,謚號章皇帝,後世累有尊謚,至乾隆元年尊謚加為二十二字: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