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銀行恐慌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銀行恐慌(banking panic)

目錄

什麼是銀行恐慌

  銀行恐慌是指銀行體系中眾多銀行倒閉。銀行恐慌使通過銀行的間接融資活動減少,引起投資縮減和總體經濟活動水平下降,對經濟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同時,銀行倒閉意味著存款者的利益受到損害。銀行恐慌是存款者與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存款者對銀行資產質量信息缺乏瞭解,這會導致銀行恐慌的發生。

銀行恐慌的具體內容

  舉例來說,比方經濟受某種不確定性因素的衝擊而受挫,經濟運行出現嚴重問題,讓5%的銀行蒙受巨大的貸款損失,變得資不抵債。但是,存款者與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存款者無法辨別他們的存款銀行是否健全,是否在這5%之中,導致他們十分擔心自己的存款無法收回,讓他們蒙受損失,於是紛紛前往銀行提取存款。銀行的工作原則是"順序服務",即先到者先得到服務。這樣,遲到的提款者就可能由於銀行資金已經耗盡而空手而歸。於是,所有的存款者都有一股很強的衝動要首先趕赴銀行提款,結果銀行櫃臺前面排起了長隊(這還算好的情況,更槽糕的是提款者前擁後擠,一片混亂),出現擠兌現象。一家銀行門前出現擠兌,這會感染其他銀行(稱為感染效應),導致其他銀行也出現擠兌。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公眾就會對銀行大失信心,致使許多銀行的存款都被提走了,這些銀行不得不停業關門,銀行恐慌變為現實。

銀行恐慌帶來的危害

  當社會公眾對銀行系統普遍缺乏信心時,就會出現銀行恐慌。銀行恐慌具有巨大的破壞作用,使得銀行體系的正常的貨幣創造過程中斷,會破壞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妨礙貨幣政策的正常實施,影響政府巨集觀調控的效能,不利於巨集觀經濟目標的實現。

  銀行恐慌具有同時性和規模大的特點。發生時,貨幣供應量會顯著的大幅下降。

  銀行恐慌不是假設,而是事實。從19世紀到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銀行恐慌屢屢出現,幾乎每隔20年發生一次:1837、1857、1873、1884、1893、1907、1930--1933年。尤其是1930至1933年間,平均每年有2000多家銀行倒閉。

防範銀行恐慌的方法

  銀行倒閉,主要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道德風險問題,即銀行用吸收來的存款進行高風險投資,而冒險活動又未能獲得成功,致使銀行資不抵債。銀行倒閉,讓存款者錢囊空空,蒙受損失。防範這種道德風險問題的辦法之一,是存款者對銀行的投資活動進行監督,要設法獲得銀行從事高風險投資活動的信息,並加以制止(比如把存款提取出來,讓銀行沒有資金去冒險)。然而不幸的是,存款者獲取這種信息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幾乎是辦不到的,大多數存款者都無法對銀行從事高風險活動進行約束。可見,要防範銀行倒閉,只有依靠政府。必須加強政府對銀行的監管,通過監管來降低銀行的經營風險,保護存款者的利益,保護經濟的安全運行。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銀行恐慌"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40.114.123.* 在 2018年5月12日 20:09 發表

ibawabaliba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