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氏模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1962年發表的《戰略與結構:美國工業企業史上的若幹篇章》一書中,錢德勒通過對杜邦公司、通用汽車、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和西爾斯公司等成長過程的研究,開創性地從戰略與組織相互影響的視角來描述企業成長的過程,提出了戰略引導組織能力、反過來組織能力約束戰略的選擇的企業成長“錢氏模型”。
艾爾弗雷德·錢德勒(Alfred D.Chandler)出身名門,他的外祖父曾長期擔任杜邦公司的首席化學工程師,曾外祖父是創立標準普爾的亨利·瓦納姆·普爾,這種家緣關係讓錢德勒在獲得“進行企業史研究所依賴的一手資料”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擁有歷史學博士學位的錢德勒擅長於以“歷史邏輯的手法”闡述晦澀的理論。
錢德勒提出美國企業擴張通常經歷的創業、橫向合併、縱向一體化、海外擴張和多元化五個階段。
(1)創業階段
錢德勒的研究表明,企業在創業階段規模較小,而且通常是家族企業,一般由掌握整個企業命運的老闆和老闆信任的一兩個人管理企業的全部大小事務,這些事務包括經營的和管理的、企業的和企業家個人的。事實上,企業管理作為獨立的活動在創業階段還不存在,極少數幾個人嚴格控制著研產銷採各個環節。當業務量增加、企業和遙遠的辦事處之間溝通不便時,老闆也很少藉助管理的手段,而是想辦法把辦事處負責人變成企業的合伙人。
(2)橫向合併階段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市場趨於飽和,市場明顯供過於求,價格下降,企業便希望通過合併來限制競爭,合併很容易通過標準化的程式和標準化的原材料採購促進企業的規模經濟性,還可以通過集中生產的方式減少製造的單位成本,同樣,在研發和銷售領域也能擁有類似優勢。與此同時,企業協調成本會增加,企業必須建立起強有力集權管理模式,這時候企業會形成職業化的管理層,以促進研產銷之間的協同,這時候,直線職能制的組織結構往往會很有效。
(3)縱向一體化階段
水平方向合併和集中很快會對垂直一體化形成較大的壓力,因為工廠擴大以及銷售設施的擴大帶來的高額固定成本必須通過連續的高產出來消化,生產企業會發現完全依靠外部的代理商和經銷商很不安全,這時候企業會選擇縱向一體化,自己建立銷售網路或進入關鍵零部件領域。這一時期組織結構會變得更為複雜,包括關鍵職能的確定、總部與職能部門和分支機構之間的分權、溝通路線等等,都需要重新設計。
(4)海外擴張階段
在海外擴張中,幾乎所有的美國公司都遵循了相同的模式,首先是建立廣泛的國外銷售組織;接著是為繞過關稅、降低高昂的運輸成本、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和減少跨越海洋的漫長流程,在海外設立工廠;銷售和生產一經在海外結合,原材料、半成品加工等緊接著會本地化,在海外設立子公司便順理成章。
(5)多元化階段
大多數企業最終都會走向多種產品線的方式,這將比全球經營更為複雜,多元化的擴張加大了企業家決策的範圍、數量和複雜程度,既有的權力和溝通路線、以及信息流轉都會變得越來越不適應,建立多事業部的分權組織結構勢在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