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模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1962年发表的《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上的若干篇章》一书中,钱德勒通过对杜邦公司、通用汽车、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西尔斯公司等成长过程的研究,开创性地从战略与组织相互影响的视角来描述企业成长的过程,提出了战略引导组织能力、反过来组织能力约束战略的选择的企业成长“钱氏模型”。
艾尔弗雷德·钱德勒(Alfred D.Chandler)出身名门,他的外祖父曾长期担任杜邦公司的首席化学工程师,曾外祖父是创立标准普尔的亨利·瓦纳姆·普尔,这种家缘关系让钱德勒在获得“进行企业史研究所依赖的一手资料”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历史学博士学位的钱德勒擅长于以“历史逻辑的手法”阐述晦涩的理论。
钱德勒提出美国企业扩张通常经历的创业、横向合并、纵向一体化、海外扩张和多元化五个阶段。
(1)创业阶段
钱德勒的研究表明,企业在创业阶段规模较小,而且通常是家族企业,一般由掌握整个企业命运的老板和老板信任的一两个人管理企业的全部大小事务,这些事务包括经营的和管理的、企业的和企业家个人的。事实上,企业管理作为独立的活动在创业阶段还不存在,极少数几个人严格控制着研产销采各个环节。当业务量增加、企业和遥远的办事处之间沟通不便时,老板也很少借助管理的手段,而是想办法把办事处负责人变成企业的合伙人。
(2)横向合并阶段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趋于饱和,市场明显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企业便希望通过合并来限制竞争,合并很容易通过标准化的程序和标准化的原材料采购促进企业的规模经济性,还可以通过集中生产的方式减少制造的单位成本,同样,在研发和销售领域也能拥有类似优势。与此同时,企业协调成本会增加,企业必须建立起强有力集权管理模式,这时候企业会形成职业化的管理层,以促进研产销之间的协同,这时候,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往往会很有效。
(3)纵向一体化阶段
水平方向合并和集中很快会对垂直一体化形成较大的压力,因为工厂扩大以及销售设施的扩大带来的高额固定成本必须通过连续的高产出来消化,生产企业会发现完全依靠外部的代理商和经销商很不安全,这时候企业会选择纵向一体化,自己建立销售网络或进入关键零部件领域。这一时期组织结构会变得更为复杂,包括关键职能的确定、总部与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之间的分权、沟通路线等等,都需要重新设计。
(4)海外扩张阶段
在海外扩张中,几乎所有的美国公司都遵循了相同的模式,首先是建立广泛的国外销售组织;接着是为绕过关税、降低高昂的运输成本、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减少跨越海洋的漫长流程,在海外设立工厂;销售和生产一经在海外结合,原材料、半成品加工等紧接着会本地化,在海外设立子公司便顺理成章。
(5)多元化阶段
大多数企业最终都会走向多种产品线的方式,这将比全球经营更为复杂,多元化的扩张加大了企业家决策的范围、数量和复杂程度,既有的权力和沟通路线、以及信息流转都会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建立多事业部的分权组织结构势在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