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悖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道德悖論(Moral Paradox)
目錄 |
道德悖論是道德現象世界中的一種特殊矛盾,是一種出現在行為選擇中的結果,這個結果具有善惡絕對對立和對抗性質的自相矛盾。在行為的選擇合適實現過程中,善惡對立在結果中的表現。
1、形式邏輯悖論
違反了形式邏輯規則而導致的思維混亂。在特定的語境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一致產生的矛盾現象。
2、辯證法意義上的矛盾
反映的是事物內部包含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相互轉化。
3、實踐或行為邏輯
一般的定義是:主體在進行價值選擇和實現過程中所必然產生的矛盾,使得行為中同時出現善惡兩種結果並存現象。
學雷鋒問題
過去在學雷鋒宣傳時,經常有這樣的報導:一位學雷鋒者在為附近群眾免費修理鍋碗瓢盆,於是在他前面排起了長龍。
報導的目的是宣傳學雷鋒的好心人,如果沒有長隊,宣傳就沒有任何效果。值得思考的是:排隊等候的人完全不是來學雷鋒的,而是專門來揀小便宜的。因此,培養一個學雷鋒的人就同時造就出幾十個或更多的貪小便宜的人。以為這樣可以改進社會風氣實在是極大的誤解。——茅於軾:《中國人的道德化前景》
救助弱勢群體問題
救助弱勢群體的善舉,在產生善果的同時也可能會在兩個方向上造就惡果:可能救助了不該救助的懶漢、懦夫,使之不勞而獲;可能誘發不勞而獲的依賴思想。
救死扶傷問題
醫院或醫生在遇到一個身無分文的病人時,該不該救助呢?如果救治的話,費用自己出,這種情況一多,則醫院或醫生無法承受;如果不救,則是不人道的。按照傳統道德觀念,醫生或永遠應該救治;但這種以犧牲一方利益為代價而保全另一方的利益是不能夠作為普遍的道德規則堅持的。
分蘋果問題
兩個人分一大一小蘋果。從道德角度看,誰先拿,並拿了小的,就是道德的;另一方就是不道德的。但是先拿的人把善名留給了自己,而把不道德的惡名留給了對方
拾金不昧事件
遼寧本溪市一位小學生金妮拾到巨款,還給失主,但是她希望失主能夠送給她一面錦旗。失主安英淑不但沒有這樣做,還振振有詞:錦旗我是不會送的,我一分錢也不給,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她不還給我就是犯法,我可以告她。
道德悖論在生活中太普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