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結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運價結構[1]
運價結構是指運價體系各部分構成及其相互關係。
運價結構的形式[2]
有以下幾種形式的運價結構:
- 1.按距離別的差別運價結構(里程運價結構)
這是根據運輸里程而制定的運價結構體系。按運輸作業過程可以把運輸支出劃分為始發到達作業費、中轉作業費和運行作業費三個部分,隨著運距的增加,運輸總支出也在增加,然而隨運距成比例增加的只是中轉作業費和運行作業費,不管運距多長,始發到達作業費是不變的。由此,運距越長,分攤到單位運輸里程的始發到達作業費就越少,運輸成本也就越低。根據這種特點,運輸部門可以實行按距離別的遞遠遞減差別運價結構。
按距離別制定差別運價,運價率與運輸距離的關係有以下四種情況:
(1)運價率隨運輸距離的延長一直遞遠遞減,與運輸成本的遞遠遞減情況基本一致。
(2)運價率在一定運距範圍內遞遠遞減,超過一定範圍,則保持一穩定水平。這主要是對運距過長運輸的一種運價限制,鼓勵一定運輸方式的合理運輸。
(3)運價率在一定範圍內遞遠遞減,超過這一範圍則遞遠遞增。這同樣是為了限制不合理的過遠運輸。
(4)運價率不隨運距的變化而變化,始終保持同一水平,又稱為純里程運價。
上述四種情況見圖。
屬於里程運價結構(距離別的差別運價結構)變形的還有以下幾種類型的運價結構:
(1)郵票式運價結構。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對運輸對象就像貼郵票郵信那樣,不論運輸距離長短,制定相同的運價,收取同樣的運費。某些貨物的運輸,市內客運中的公車、電車、地鐵等都採用此種運價結構。
(2)基點式運價結構。基點運價是把某一車站作為基點,運費總額是發送站到基點的運
費加上由基點到終點站的運費。許多運價的特點是都有一基點運價,並將它與其他地點的運價建立一定的關係。基點式運價結構是不同運輸方式以及不同運輸線路之間競爭的結果。這種運價結構最普通的辦法是,按規定超過或低於基點運價的差數來制定運價,所以這種運價結構又被稱為“差數運價系統”。
(3)成組運價結構。又稱為區域共同運價結構。它是將某一區域內所有發站或到站集合成組,在一個組內的所有各站都採用同一運價。通常,較遠的組比較近的組適用較高的運價。
- 2.按運輸對象別的差別運價結構
主要包括按貨種別和按客運類別的差別運價結構。
(1)按貨種別的差別運價結構。這是指對承運的不同貨物制定高低不同的運價。採用這種運價結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不同種類貨物由於本身性質的差異而決定了它們運輸成本的差異。比如,不同類型的貨物在性質、體積、重量、包裝等方面也不同,它們要求使用的車輛、運輸服務條件也不同,因此,在運輸成本上就存在較大差異。
按貨種別的差別運價是通過貨物分類和確定級差來實現的。我國現行運價體制,鐵路採用分號制,公路和水運則採用分級制。它們分別將貨物運價劃分為若幹號或若幹等級,每一個運行號、運價等級都規定一個基本運價率,各類貨物根據自己對應的運行號或運價等級來確定運價率。
(2)按客運類別的差別運價結構。不同旅客運輸方式在運輸設施、旅行速度上差別較大,而同一旅客運輸方式由於所使用的設備、提供的運輸服務不同,旅客所享受的舒適度也大不相同,因此,票價也存在明顯差異。比如,鐵路客票分為普通客票、加快客票(普快、特快)和卧鋪客票(硬卧、軟卧);用於水運的客船分一至五等艙,票價不等;飛機分頭等艙與經濟艙,票價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