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鴻溝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綠色鴻溝通俗講就是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綠色技術領成的落差,以及由此帶來的環境治理方面的差距。[1]
綠色鴻溝的表現[2]
1.環境權利占有。以溫室氣體排放權最為突出。氣候變化主要源自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而二氧化碳排放又與人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排放量的多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代表人文發展水平。從常識來看。目前絕大部分溫室氣體由發達國家排放。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數據,從1850~2005年,發達國家中人均累積排放最多的是美國,為l107.1噸,最少的是日本,為334.5噸。而作為發展中國家,人均累積排放最多的是中國。僅為71.3噸。儘管未來發展中國家隨著經濟增長排放會有所增加、發達國家正在積極減排.但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到2030年,美國年度人均排放仍然在18噸左右,而發展中國家最多的也只保持在這個水平上。這就是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環境權利的占有上存在相當差距。
2.綠色投資規模。世界主要國家都提出了完整綠色經濟發展計劃:美國提出未來1O年投資150o億美元建立“清潔能源研發基金”;歐盟推行可再生能源計劃,新增投資300億歐元,並預期2013年之前投資1050億歐元;英國政府在2020年前提供1000億美元建立70130座風力發電機組。亞洲的日本、南韓也建立綠色振興計劃,日本爭取2015年實現100萬億日元(約合1萬億美元)的綠色市場規模,南韓規劃2009~2013年每年投入占GDl:r2%的資金髮展綠色經濟,在2020年底前躋身全球七大“綠色大國”之列。與發達國家熱火朝天的投資局面構成鮮明的對比.發展中國家除了中國、印度、巴西等有計劃投資綠色產業外.其他國家似乎還沒有意識到綠色發展的重要性.或者還沒有條件發展綠色產業。
3.綠色核心技術。根據聯合國(2009年世界經濟和社會概覽》,應對氣候環境變化需要各種發展水平國家都做出重大調整.而重大調整核心在於綠色技術普遍應用。由於經濟增長驅動和發展模式的缺陷.發展中國家在電力、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業普遍缺乏清潔技術。以中國為例,全球工業減排的62項關鍵技術中有43項還沒有獲得。這就是說,發達國家憑著知識產權壟斷維持著對發展中國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