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分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結構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 SA)
目錄[隱藏] |
結構化分析是指20世紀70年代末,由Demarco等人提出的,是面向數據流進行需求分析的方法,旨在減少分析活動中的錯誤,建立滿足用戶需求的系統邏輯模型。結構化分析的要點是:根據軟體內部數據傳遞、變換的關係,採用自頂向下,逐層分解的方法,經過一系列分解和抽象,建立系統的邏輯模型。結構化體現在將軟體系統抽象為一系列的邏輯加工單元,各單元之間以數據流發生關聯。
結構化分析方法給出了一系列幫助系統分析人員產生功能規約的原理與技術。它一般利用圖形表達用戶需求,使用數據流圖、數據字典及描述加工邏輯的結構化語言、判定表和判定樹等工具來建立一種結構化的目標文檔和需求規約說明書。
1、數據流圖
描述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之間有什麼聯繫。
2、數據字典
定義了數據流圖中每一個圖形元素。
3、結構化語言、判定表、判定樹
詳細描述數據流圖中不能被再分解的每一個加工。
結構化分析方法是通過對用戶的調查,以軟體的需求為線索,獲取當前系統的具體模型;去掉具體模型中非本質因素,抽象出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並將分析的結果用圖形表示,方法簡單,易於掌握和使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
(1)結構化分析方法要求對系統有完整確切的需求定義,這是非常困難的。
(2)結構化分析方法需要書寫大量的文檔,隨著分析的深入,這些文檔需要及時進行更新,即使在工具的輔助下,仍有一定的難度。
(3)結構化分析方法描述的模型僅僅是書面的,因此該方法的人機界面表達能力差,很難使從中及時地獲得用戶的反饋信息。
- 李彤,王煒,鬱湧編著,軟體工程概論,科學出版社,2012.02,第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