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人決策模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經濟人決策模式(Economic-man Model Of Decision Making)
目錄 |
經濟人決策模式是假設決策者是完全理性的,與新古典經濟學理論中的理性行動者非常相似。在這種模式中,決策人處於被動的位置,就象一架敏銳而具有邏輯推理能力的電腦,用所有需要的信息合理地選擇目標最優化的決策。經濟人決策模式可追溯到常規決策,因為在穩定可遇期的環境中想象力只占很少的位置。
經濟人決策模式的主要特點[1]
經濟人決策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在目標上追求最優化,使決策方案可以達到收益最大、損失最小、效用最好。這裡的大、小、好不僅是在相對意義上而且是在絕對意義上評價的(所有可行方案的比較結論)。為此,它必然在過程上追求程式化,使決策過程嚴格按邏輯程式無跳躍地進行。不僅設計,評價和審查有邏輯上的一貫性,而且方案的搜索也有邏輯上的完整性。不遺漏任何一種可能,以便保證最優方案能落入搜索範圍之內。與此相應.它也必然在方法上追求精細化,使每種方案對其後果的預測都是精確乃至定量的,以便在用統一價值尺度進行權衡時能得出優劣程度的精確結論。
經濟人決策模式的假設基礎[2]
①所有決策方案都可以識別和列舉;
②所有這些方案得出的可能結果都可以識別和列舉;
③具有明確決策目標;
④每一個方案的價值都可以根據其目標與結果來確定;
⑤決策人希望選擇總價值最大的方案。
經濟人決策模式導致的3種狀況[3]
經濟人決策模式可能出現的三種環境狀況:肯定型狀況、風險型狀況或非肯定型狀況。
(1)肯定型決策特征有二:(A)每個方案只產生惟一的結果;(B)每個方案一旦選定,其結果也就確定了。
(2)風險型決策特征有三:(A)某些方案不只產生一個結果;(B)某些結果可能不只有一個方案;(C)方案選定後結果也就基本確定了。
(3)非肯定型決策與風險情況基本相同,但有一個重要差別,決策者不能確定某個方案產生結果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