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粉底(Foundation Make-up)
目錄 |
什麼是粉底[1]
粉底是最常用的底色化妝品,粉底的作用是調整皮膚色調和增強面部的立體感。粉底的基本成分是油脂、水分、色料等。油脂和水分是粉底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可以使皮膚滋潤、柔軟,並使皮膚具有彈性。粉底成分中色料的多少可以決定粉底的顏色與明度。
粉底的分類[1]
根據“水分”和“油分”的比例不同,粉底可分為:液態粉底、膏狀粉底以及乾濕兩用粉餅。
①液態粉底:液態粉底成分中油脂含量較少,水分含量較多。液態粉底的底色比較薄,有透明感,質感較輕盈。
②膏狀粉底:膏狀粉底油脂含量較多,遮蓋力強,遮蓋效果比較好,待妝時間長,不易脫妝。但這種粉底比較厚重,油性較大,如果處理不好,皮膚容易顯得質感不好。
③乾濕兩用粉餅:乾濕兩用粉餅在生活中最為普遍,它的特點是乾、濕都可以使用,用含少量水分的海綿蘸取,塗抹底色,待水分散失就可以以之代替定妝粉了。
粉底的作用[2]
粉底除了能改善膚色和遮蓋瑕疵外,還有治療作用。例如,粉底所含的增色劑是二氧化鈦和氧化鐵,有時合併有群青藍。二氧化鈦既是一種面部遮蓋劑又是物理性防曬成分。因此,大部分粉底有廣譜防光作用,sPF值約為5。
粉底也有助於控制面部油脂分泌。大部分粉底中含有不同濃度的滑石粉和白陶土,它們的功能是作為吸油劑和賦形劑,可以吸收面部分泌的油脂。控油粉底含有更高濃度的滑石、白陶土、澱粉或其他合成聚合體以吸收面部油脂,減少面部油光。粉底含油量可以通過下麵的方法評測。把一滴粉底滴在一張25%的棉紗紙上,含油的粉底會在紙上留下一個油環,而不含油的粉底則不會,油環的大小與粉底含油的濃度成正比。
粉底也能為乾性皮膚提供全天的水分。含有更高濃度的油和/或蠟的粉底,可以有效地覆蓋受損的皮膚屏障,減少水分經皮丟失和便於角質層修複。
粉底的應用[2]
粉底的應用按照所含成分不同而使用技術也不同。如果用於增色或調勻不一致的色調,應儘可能選用與自然膚色相接近的粉底。然而,真正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因為鼻、面頰、膚色、前額及下頜膚色不完全相同。這時,可以使粉底顏色與下頜線的皮膚相配,因為這裡是面頰和下頜膚色調勻的地方。粉底顏色應該在自然光下選擇,大多數商場里使用明亮的熒光燈會使辨認顏色失真。可在商場里在下頜線皮膚上塗上粉底樣品,然後走到外面自然光下對照鏡子觀察顏色是否匹配。
一般來說,粉底應該用手指尖塗抹。在前額、鼻子、面頰和下頜塗上一點粉底,然後以畫小圓圈的方式把粉底塗抹開,直到在整個面部包括口唇上分佈均勻。最後用粉撲或海綿以向下的方向輕拍,去除粉底不均勻留下的痕跡並使毳毛變平。要特別註意在髮際、耳屏上和下頜下塗抹粉底。在眼周塗勻粉底,甚至在上瞼也要塗。讓粉底固定乾燥,直到輕觸粉底不會鬆動。
如果用來遮蓋色素、瘢痕或達到其他遮蓋目的,可以在第一層粉底乾燥後再使用一層。對於一些嚴重色素異常的患者,即使使用2種普通粉底來調色也還是不夠,這時就需要選擇外科掩飾粉底。
外科掩飾粉底通常是厚的霜劑。有時需要在手掌中加熱軟化後再使用。註意要把粉底填人所有的毛孔和凹陷性的瘢痕中。大多數外科粉底在使用完後需要再用散粉填人粉底裡,起固定作用和增強防水性。
粉底特點與選用原則[3]
粉底有液質、粉質、膏質等。液質粉底像乳液一般,化妝時呈水狀,抹開方便、勻稱,抹得極薄有自然感;粉質粉底呈粉狀,有粗糙感,宜於柔和修飾;膏質粉底油分甚多,貼附力強,化妝不易損壞。
選擇粉底的原則是,粉底的性質與膚質相反,即乾性皮膚宜選用油性粉底;油性皮膚宜選用粉質粉底;中性皮膚用任何粉底都合適。初學者用膏質粉底打底較好,因為膏狀粉底可使化妝保持的時間較長,不會因損壞而造成補妝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