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空間相互作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空間相互作用[1]

  空間相互作用是指區域之間所發生的商品、人口與勞動力、資金技術信息等的相互傳輸過程。它對區域之間經濟關係的建立和變化有著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空間相互作用能夠使相關區域加強聯繫,互通有無,拓展發展的空間,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空間相互作用又會引起區域之間對資源、要素、發展機會等的競爭,並有可能對有的區域造成損害。

空間相互作用發生的前提條件[1]

  區域之間發生相互作用需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條件:

  1.區域之間的互補性

  即相關區域之間必須存在對某種商品技術資金信息或勞動力等方面的供求關係。從根本上講,只有區域之間具有了互補性,才有建立經濟聯繫的必要。空間相互作用的大小與互補性成正比。

  2.區域之間的可達性

  即區域之間進行商品、資金、人口、技術、信息等傳輸的可能性。一般地,可達性受以下因素的影響:一是空間距離和傳輸時間。區域之間的空間距離和傳輸時間越長,進行經濟聯繫就越不方便,為此付出的投入也會增加,因而,可達性就差;反之,可達性就好。二是被傳輸客體的可傳輸性。可傳輸性與被傳輸客體的經濟運距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受經濟支付能力、時間、心理等方面的限制,各種商品、人口、技術等的經濟運距是不相同的,亦即它們的可傳輸性存在較大的差異。被傳輸客體的可傳輸性越大、則可達性也大。三是區域之間是否存在政治、行政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障礙。如果區域之間存在經濟保護壁壘、文化隔離、政治和社會方面的矛盾或衝突,那麼,可達性就差。反之,區域之間各方面的關係良好,那麼,可達性就好。四是區域之間的交通聯繫。交通聯繫方便、通暢,則可達性好;否則,可達性差。總之,區域之間的空間相互作用與可達性是呈正向關聯的。

  3.干擾機會

  這是指兩個區域之間發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了來自其他區域的干擾。因為區域之間的互補性是多向的,亦即一個區域可以在某個方面與多個區域同時存在互補性,但它究竟與哪個區域實現這種互補性,取決於它們之間互補性的強度,強度越大則發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及程度也就越大。從中也可看出,由於干擾機會的存在,有互補性的兩個區域之間也不一定就能發生相互作用。總而言之,區域之間發生空間相互作用首先要存在互補性,可達性好,並且沒有干擾機會或干擾機會的影響小。

空間相互作用的內涵[2]

  空間是人類存在與發展的基本條件,人類活動及其在時空中的相互作用是許多社會和經濟現象的驅動力。人們的生活包括工作,社交,購物,娛樂等都需要一定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往往只在一定的區域內可以獲得。因此人們必須用時間換取空間,以進行某些活動。為了減少所花費的時間,人類製造了各種交通工具和通信系統,並建立了城市這種形態,使相互作用集中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空間內。

  資源的區域性解釋了為什麼空間中的任何區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和發展。

  為了保持生產和生活的正常進行,城市之間、城市與區域之間存在物質、能源、人員、資金、信息的交換和聯繫,我們稱這種交換和聯繫為空間相互作用。空間相互作用的表現形式相當複雜,在方向、距離、時間上千差萬別u91。但不管哪種相互作用,都是由遷出地、遷入地和兩地之間的流動路線這三個基本要素組成。這三個要素是空間相互作用的基礎。千萬種相互作用均具有這種基本形態,無數的空間相互作用單元相互重疊,錯綜複雜交織,使得一定區域內不同等級規模、不同職能性質的城市或鄉鎮產生密切的聯繫,並形成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層次和等級的有機整體。空間相互作用是人類空間活動中最積極、最豐富的組成部分,它永遠處在不停的運動中,不斷地重新組合,不斷地形成新的空間動態世界,為地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價值的內容。

  空間相互作用理論最早由美國地理學家烏爾曼(E.L.Ullman)提出,在理論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他綜合了B.Ohlin、S.Stoutfer、P.J.Tarlor等人的觀點,大量地吸收了物理學、統計力學、經濟學的理論及模型。在具體實踐中大量運用定量分析方法和模式,為豐富地理學研究方式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空間相互作用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發展的水平。而經濟發展的水平也反映了區域經濟的分工程度以及經濟結構是否合理。

空間相互作用的分類[2]

  海格特(1972)借用物理學中熱傳遞的三種方式,把空間相互作用的形式分為對流、傳導、輻射三種類型。第一類,以物質和人員的移動為特征,如原材料製成品在生產地和消費地之間的運輸,郵件、包裹的輸送及人口的移動等。第二類,指城市間進行的各種交易。如城市間的財政交易等,這類交易以會計學的系統為特征,通過薄記程式來完成。第三類,指信息的流動和新思想、新技術的擴散等。這樣,空間相互作用表現為以下三種主要形式:貨物和人員的移動、各種交易過程、信息的流動。

  空間相互作用的進行,需要藉助各種交通運輸和通訊聯絡工具。物質和人口的移動,必須通過各種交通網路;信息的傳輸和交流,必須通過各種通訊網路。其中,鐵路網、公路網、航空網,以及水路、管道等,是城市對外聯繫的交通運輸工具;電話、傳真機、無線電和電視傳真、衛星通訊等,是城市間通訊聯繫的手段。因此,也可以根據相互作用賴以進行的各種網路對相互作用進行分類。如果把網路和城市一起考慮,那麼城市就是位於各種網路中的交匯點,交織在城市中的網路愈多,說明城市的通達性愈好,城市對外的作用愈強,在城市體系中的地位也愈重要。

空間相互作用的測度

  Qij = AiWiBjWjf(dij)

  式中:

  Qij——i與j區域之間的空間相互作用力;

  WiWj——i、j區域產生作用力的因數(如人口、經濟規模等);

  dij——i、j區域之間的距離;

  f(dij)——距離摩擦函數;

  AiBj——WiWj的權重。

參考文獻

  1. 1.0 1.1 李小建.經濟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2. 2.0 2.1 秦玉.基於GIS的空間相互作用理論與模型研究[J].同濟大學.2008: 9-1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空間相互作用"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