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科斯猜想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科斯猜想(Coase Conjecture)

目錄

什麼是科斯猜想

  科斯猜想是科斯在1972年發表的《Durability and Monopoly》論文中所做的一個猜測。科斯教授提出,由於將來銷售耐用品將會影響到現在所售出的產品未來價值,在壟斷耐用品生產者沒有對未來的產量水平做出承諾時,如果消費者具有價格下跌的理性預期,那麼壟斷價格就會迅速降到邊際成本水平。

科斯猜想的應用

  在產業組織理論中,“科斯猜想”所描述是企業在動態經營中面臨跨期需求下的定價問題,最早由科斯在其1972年的《Durability and Monopoly》提出,後來經過其他經濟學家的證明發展,逐漸規範化,並形成了比較一般的表述,對一個生產完全耐用品的壟斷企業而言,如果其價格調整的時間間隔趨向於零,那麼該企業會喪失全部壟斷勢力。到目前來看,科斯猜想稱之為科斯結論,也許更恰當一些,因為猜想已經得到驗證了。不過叫什麼的確不重要了,關鍵是看看它到底是說明瞭什麼道理。

  首先從而用品說起。眾所周知,耐用品的特點體現在消費行為上就是,消費頻率很低,有的人可能一輩子就這一次買賣,換句話說,今天購買了耐用品的消費者,明天就不會去購買相同或類似的產品了。對壟斷廠商而言,即便其沒有直接的競爭者,它自己的跨期銷售行為也會在自己不同的產品批次之間培育出潛在的競爭,也就是說,他在不同時期提供的商品是替代品,而不是互補品。

  面對這種情況,壟斷廠商最大化自己的利潤的一個很自然的方法,就是最大化自己的跨期總利潤,當然,這是折現值。優化的結果是一種特殊的差別定價,這種差別定價與傳統的三類差別定價不太一樣,是一種跨期差別定價。具體而言,壟斷廠商會根據先驗得到的消費者購買意願確定一個第一期的價格,這時候,支付意願高於市場價格的消費者會購買這些產品,而支付低於市場價格的消費者則不會,這些人便形成了這個市場的剩餘需求。到了第二期,壟斷廠商就會根據這部分剩餘需求定價,很明顯,這一期的價格一定低於第一期,否則他將實現不了任何利潤。

  然而理性的消費者會預計到這種降價,並會據此調整自己的決策,也就是說,他們願意接受的價格實際上不僅取決於他們對當期產品的判斷,還要取決於下期產品與當期產品的替代,這種跨期的替代無疑會通過改變消費者模式而提高他們的效用。一般而言,所有註意到這種替代性並且預期到廠商的降價行為的消費者都不會在現期消費,而會選擇等到下期消費。於是,這就造成了企業最優化行為造成了一個非最優的結果,用巨集觀上的話,現實出現了時間不一致性。

  那麼消費者和廠商之間的這些策略性行為,或時間不一致性有什麼樣的結果呢?由於消費者會因預期價格的下降而抑制今天的購買,因此壟斷者一旦開始降價,那麼這種隨時間調整價格的靈活性就會使壟斷者遭受利潤損失,而且損失會越來越大,因為他必須不斷的降價,以誘導需求,一直到市場價格等於邊際成本,這時,所有的交易都會在這一點集中實現。儘管這裡沒有涉及到價格調整間隔,但與第一段的表述是完全一致的,那裡的表述只是為了契合數學形式而做出的語言調整,因為降價頻率的增加,就等價於價格調整時間間隔的縮小。

  不過,科斯猜想實際上只是一種極端情形,現實中很多因素都影響著它的作用,比如實際上,對於一些支付意願較高的消費者而言,商品的跨期替代所帶來效用增加並不顯著,所以他們仍會選擇在現期消費,只有對於那麼支付意願略高於市場價格的消費者而言,這種跨期替代才會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無論如何,廠商都會獲得相當的市場份額,當然這還要看產品的性質,不多贅言。除此之外,還有種種,也不一一列舉。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科斯猜想"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