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商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社群商業是一種商業生態,在這個系統裡面企業和用戶多方共贏。社群商業不僅僅存在於互聯網行業,傳統行業也已經擁有這種形式。
社群商業的核心:以人為本、用戶主導
社群商業的本質是經營用戶,在用戶意識覺醒的時代,只有得到用戶的真心擁護才能完成流量的變現。因此,引流成為社群商業的首要任務,然後通過互動過程中所設定的篩選機制,留下真正擁護該社群的用戶,實現由規模經濟到範圍經濟的轉變。
在社群商業模式下,用戶因為被好的內容吸引,聚集成社群,社群發展壯大,促進更多交易,完成商業變現。其中,內容為媒體屬性,以社群商業作為流量入口;社群是關係屬性,用來流量沉澱;商業是交易屬性,實現流量價值。
內容是社群商業的基礎,由它來吸引用戶,社群的形成和後續的運營才有了可能,但是單純的內容無法留住用戶,必須通過社群才能完成有效的用戶沉澱,而商業則將社群模式的價值展現出來。內容、社群和商業三位一體共同實現了社群商業。
互聯網時代之前,受制於空間限制,商家拓展生意的主要渠道是門店拓展,通過在更多的地方開設更多的門店來接觸更多的人群,從而達到更多的產品銷售。這種方式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對中小企業來說十分困難。
到了互聯網的出現,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消費行為,因而門店不再是拓展生意的唯一渠道,吸引用戶的關註成為更有效的方法。隨著用戶向互聯網路和社交網路的遷徒,商家也隨之從線下實體門店轉戰線上社交網路,創建自己的粉絲社群,開展社群經濟。
例如小米通過發起話題討論和各種線上線下活動,小米社區聚集了一大票鐵桿米粉,這些米粉都是手機發燒友,他們懂手機也懂小米,為小米的產品研發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建設性意見,同時不斷地為小米積累了良好的口碑。這就是小米粉絲社群的力量。
一群擁有某種相同喜好的用戶,因為共同的興趣在一起,就形成了社群,它可以迅速地製造和傳播品牌口碑,因而成為社群經濟的實體。例如小米品牌利用好的產品通過社交網路聚集起社群,社群反過來在產品研發和口碑傳播方面幫助建設品牌,擁有更好的產品和口碑,品牌又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加入社群,形成一個完整的生命商業模式。社群生態中,用戶通過對品牌運營的主動參與,得到不同層次的價值滿足。
萬科、龍湖、遠洋等地產商和物業管理公司,都在利用互聯網的玩法去改造傳統物業,建立以住宅區居民為核心的商業生態,從而顛覆傳統的物業管理商業模式,其本質,也是一種社群商業模式。社群商業是一個具有增量思維的“微生態”,生態系統天然多贏。
在社群商業模式之下,內容如同一道銳利的刀鋒,它能夠吸引研究和滿足用戶的基礎需求,切開一條入口,社群就成為了沉澱用戶的必需品,而商業化變現則是衍生盈利點的有效方式。三者看上去是三張皮,但內在融合的商業邏輯是一體化的。
未來的商業,是基於人而非基於產品,是基於社群而非基於廠商。社群商業本質就是用戶主導、數據驅動的C2B商業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