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效用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相對效用是指用一定量的某一物的效用去表現一定量的另一物的效用。這種表現形式就是交換。相對效用會因時間、地點、條件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相對效用的度量[1]
商品對於某個特定消費者的相對效用是用其貨幣來度量的。在該消費者購買商品時就能度量,但在普通市場上無法度量,消費者在普通市場上購買某種商品,說明該商品對其的效用大於其價格所表示的貨幣的效用,不購買,則說明該商品對他的效用小於其價格所表示的貨幣的效用。因而相對效用不能被確切表示。
但在拍賣市場相對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在拍賣市場,消費者知道商品對自己的效用,因而知道該商品的相對效用,因為他知道自己貨幣的邊際效用。拍賣價格由低到高,如果某一竟買者在某一價格願意購買,而在高一檔次的價格不願購買,則該拍賣商品對該竟買者的相對效用就處於這兩個價格之間,價格檔次越小,則度量越準。
相對效用的作用[1]
某件商品對於某個消費者的相對效用就是該商品的價格所表示的貨幣量。這個量是用該消費者自己貨幣的邊際效用來度量的,因而相當於個人都用自己的貨幣的邊際效用尺度去衡量商品對自己的效用。由於各人的貨幣邊際效用不同,相對效用並不能比較各人效用的差別,但是人們之間的效用交換本來就不是等量的,而是按照貨幣等量原則進行效用交換的。在任何情況下消費者購買商品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就是該商品對於該消費者的相對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