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倫理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態倫理學(ecological ethics; eco-ethics; ecology ethics;)
目錄 |
生態倫理學是運用生態學和倫理學的綜合知識,研究生態的倫理價值和人類對待生態的行為規範的科學,是倫理學的分支,是由生態學與倫理學相交叉形成的學科。
生態倫理學是二十世紀中葉出現的一門新興學科,它摒棄了傳統倫理學的人類中心主義的哲學基礎,開啟了西方倫理學的深刻變革。然而生態倫理學要得以確立,還必須尋找到自身的哲學依據。為此,一些西方學者把視野轉向東方,對古代中國哲學的天人合一觀表示出濃厚的興趣,我國的一些學者也把天人合一觀作為生態倫理學的前瞻而推崇至備,那麼,天人合一觀與生態倫理學究竟有何異同?能否成為生態倫理學的哲學基礎?
生態倫理學,簡單地說就是研究人與自然之間道德關係的科學,其研究對象包括人與自然的道德關係及受人與自然關係影響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係兩方面,其研究向淺層生態倫理和深層生態倫理髮展,而以非人類為中心的深層生態倫理研究更受人關註,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挪威學者阿蘭奈斯,它的“生態學綱領”與“生態智慧論T”,為深層生態倫理確立了一個具有包容性的理論規範,為生態倫理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它把生態倫理看作是一種生態倫理思潮和社會動力。
生態倫理學吸收了生態科學、環境科學、道德哲學、人類學的研究成果,並把這些成果充實到這門學科中來。主要研究內容有:
(1)人對自然界的作用中所體現的人與人的利益關係,生態與人類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制定處理生態環境的道德規範,以通過社會倫理功能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調節人與環境的關係,達到保護環境、保護人的利益的目的;
(2)人對自然界的作用所引起的動物和植物生存又利的問題,制定生態倫理規範,以調節人與生物的關係,保護生態平衡,維護生物的生存權利;
(3)生態領域中道德倫理規範的意義,如研究生態學中的善、惡、道德、不道德等。
生態倫理學在中國還很少研究。1983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辯證自然觀學術討論會上,剛開始接觸到這方面的問題。不少學者認為,過去把自然完全看成是被動的,有片面性;把人與自然的關係看成是“主奴關係”、“主僕關係”,有很大的盲目性。有些學者提出,應該協調自然,尊重自然,改善人與自然的關係。
一、生態倫理學在工具書中的解釋
1、是最近30多年來在西方新興起的學科,它是一門揭示環境或生態道德的本質及其建構規律的科學。自從人類誕生後, 自然界就有了自己的對立面,它的發展也自然打上人類的印記。由於人類的發展,特別是當代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人的需要不斷增長,人類的活動引起自然界更加深刻的變化,嚴重破壞了自然界的生?.....
2、是一門研究生態道德的科學。它對目前全球生態系統中出現的環境道德現象加以理論概括和哲學探討,研究生態道德的提出,生態意識的產生、發展規律及其特征,闡明生態道德的價值。其研究內容主要有生態善惡觀、生態良心、心態正義以及生態義務等。
3、以環境保護的道德規範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它認為所有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而保護環境則是新的道德風尚,人類有義務尊重生態系統平衡。△生態倫理學是生物學知識和人類價值觀念的統一。(範岱年等《科學與社會》)
4、即“環境倫理學”。
5、一門研究生態的倫理價值和人類對待生態的行為規範的學科。它是在生態問題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的情況下誕生的。人類生產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口數量的劇增、人的需求猛烈增長,造成了對生物圈的過度衝擊,嚴重地破壞了生態平衡,引起了自然界的危機,也孕育著或已經引起自然對人類的報複。生態問題對人類利益的嚴重威脅迫使人......
6、20世紀40年代以來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倫理學分支學科。它是運用生態學和倫理學的綜合知識,研究人們在自然關係方面的道德本質及其規律,探索人們對待自然環境的行為準則和規範,保護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以達到使人類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目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國的環境學家A·萊奧波爾德。他在40年代發表了《?.....
二、生態倫理學"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構建生態倫理學的必要性所謂生態倫理學,是指以研究生態道德為對象的一門科學.所謂生態道德,是指由一定社會經濟條件所決定的,以善惡標準評價的,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慣來維繫的,調整人與自然環境之間關係的原則和規範的總和
2、中國學者從80年代開始關註這一領域的研究,發表了一批開拓性的論文,並將該學科稱為生態倫理學,近期有的學者主張改稱為環境倫理學,目前基本認為兩個概念通用
3、這種把倫理學應用於生態安全問題的學科,便稱為生態倫理學.當代生態倫理學主要以生態價值觀與生態環境意義上的人類道德行為為研究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