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指數保值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物價指數保值是指以某種商品的價格指數或消費物價指數來保值,進出口商品貨價根據價格指數的變動相應調整。
物價指數保值的運用[1]
在使用物價指數保值方法時,通常是把商品價格變動和支付貨幣時保值貨幣匯率變動等因素結合起來,制定出複合指數。到期時,根據指數變動,調整支付金額。
有的大型設備往往採用滑動價格保值,即把商品中的某些因素不固定,根據原材料、工資等變化,到支付期時加以調整。
滑動價格保值就是為了防範外匯風險,在簽訂貿易合同時,買賣商品的部分價格暫不確定,根據結算時的市場行情或生產費用的變化加以調整。
物價指數保值的作用[2]
各國取消貨幣含金量以後,物價指數成為衡量一國貨幣實際價值的重要標準,因為物價指數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程度和貨幣的實際購買力。由於外匯保值條款不能確切反映保值貨幣的膨脹因素和實際購買力,因而採用物價指數保值條款的逐漸增多。
物價指數保值條款規定以計價貨幣發行國的有關商品(包括勞務)的價格指數為對比標準來確定計價貨幣的實際價值:先按計價貨幣與合同訂立時的物價指數之比,把合同支付款的實際價值(即合同價款當時代表的實際購買力)確定下來;到支付時物價指數如有變動,則調整支付數額,以使其代表的實際購買力與合同訂立時所確定的支付款實際價值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