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林地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灌木林地[1]
灌木林地是指灌木覆蓋度≥40%的林地。
灌木林地的分佈特點[2]
一是主要集中於山地面積大的西南地區和有林地面積相對較少的西北、華北地區,而森林資源豐富的東北地區和氣候條件較好、人口稠密的華東地區灌木林地面積較少;
二是一般灌木林面積較小,高山灌木林面積較大;
三是野生經濟灌木林資源比例大,利用價值高,可開發潛力大。
灌木林地的構成與利用[2]
灌木林地包括高山灌木林地和一般灌木林地。高山灌木林地是指喬木林界線以上,灌木覆蓋度>40%的灌木林地;而一般灌木林地是指喬木林界線以下,以經營灌木為目的的或高原丘陵坡度>36°,其他林區坡度41°以上有專門防護作用且灌木覆蓋度>40%的灌木林地,以及因立地環境惡劣,雖系喬木樹種卻生長成矮叢狀或灌木狀且難以改造,郁閉度在0.2以上的矮林地。依據灌木林地的功能,可分為防護林、薪炭林、經濟林三種類型。如按灌木林的利用價值,還可以細分為乾鮮野果類、香料類、食用色素類、藥用類、油脂類、木本蔬菜類、鞣料類、觀賞類、用材及防護類等類型,但幾乎所有的灌木都可以用作薪柴和防護類樹種。根據我國灌木林地分佈的特點,防護林作用的灌木林地比重大,薪炭林地次之,經濟林地相對較少。西北區和東北部分地區的灌木林主要是用作防護林,中南、華北、華東區幾乎全部作為薪炭林經營,西南區約有50%的灌木林地作為薪炭林經營。
高山灌木林主要分佈於西南地區的四川西北、西南部的高山高原與高山峽谷,雲貴高原的西南部及華北區部分山地。這裡一般海拔在3500米以上,地形陡峭,土層淺薄,小區氣候不穩定,年積溫低,條件相對惡劣。灌木種類組成相對簡單,灌木較矮,生長量、覆蓋度不均勻,生產力水平低。
一般灌木林地主要分佈於新疆天山山脈、東北大小興安嶺與長白山、西北高原山地、西南及華東、華南的丘陵、低山等地。海拔高度,東北區一般在1500米以上,中南、華東區在1200米以上,西南區3500米以下,西北區則在1000米至1500米之間。這些地域地形破碎,局部坡度陡峭,土層淺薄,土壤物理風化強烈,多石質,水土流失明顯。受大區氣候條件的制約,灌木林分佈區的小區氣候環境較好,灌木種類豐富,而且覆蓋度大,生長茂密。灌木林除作防護林、薪炭林經營外,尚可開發多種野生經濟植物資源,提高經濟效益。但局部地區,尤其是農業墾殖指數高的丘陵地區,如四川盆地的沱江、涪江與嘉陵江流域,雲南的酈江流域,貴州的烏江流域等,由於人口密度大,燒柴問題突出,灌木林破壞嚴重,導致林地生產力日趨退化,灌木種類減少,如不及時治理,將退化成草坡或不毛之地。
灌木林地的開發與保護[2]
我國灌木林地開發歷史悠久。1950年全國野生植物資源清查後,曾對不同用途的野生灌木資源的開發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由於技術等條件的限制,進展比較緩慢。同時由於對灌木林地的開發利用缺乏科學指導,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綜合利用,使灌木林資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為此,在灌木林地的開發利用上應採取以下措施:
1.控制灌木林資源消耗。實現灌木林資源的持續利用
對現有的灌木林資源要加強保護,特別是對有防護作用的灌木林資源要採取封山育林等措施嚴加保護,使其充分發揮防護效益。對可以開發利用的灌木林資源,要控制其資源消耗量,註意保持資源的消長平衡,使其得以持續利用。同時還要加強農村能源的開發,尋找農村燃料替代品的途徑,防止有經濟價值的灌木用作燒柴;在一切有宜林荒地荒山和沙荒的地方,鼓勵當地居民營造薪炭林,以保護灌木林資源,補償灌木消耗。
2.推廣喬、灌、草立體栽培模式。充分利用地力,提高森林防護效益
在乾旱、風蝕、水蝕較為嚴重的地區,在建設防護林體系和治沙、治理水土流失過程中,要大力推廣喬木、灌木、草相結合的立體栽培模式,開發灌木林地,增強防治風沙和保持水土的功能,提高防護效益。
3.積極改造目前利用價值低、質量較差的灌木林地。提高灌木林地利用率和生產率
對覆蓋率小、利用價值和生產率較低的灌木林地,應採取落實管理責任、人工補植、定向培育、集約經營等措施,搞好灌木林地的改造,提高灌木林地的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使灌木林地向具有用材、防護、經濟等多種用途、綜合利用的方向發展。
4.加強法制,依法保護防治效益突出的灌木林資源
灌木林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治山治水、防治風沙和維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及其特有的經濟價值應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要認真貫徹《森林法》,依法保護灌木林資源。對破壞灌木林、濫用灌木林地的行為要依法嚴加制止,並對破壞者依法給予應得的處罰。
灌木林地的整地與造林[3]
一、造林地的清理與整地方法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等清除掉。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清理的方法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儘量提倡割除清理,這樣有利於環保。
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於平坦地區,其工作量較大。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
二、植樹造林常用方法
1、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於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後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於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於邊遠或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播和撒播等。播種前的種子處理包括消毒、浸種和催芽等措施,對保證春播,早出芽,增強幼苗抗旱能力,減少鳥獸等危害極為重要。
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我縣大部分造林採用這種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不嚴格。但是,在造林時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壓變形和失水,栽植技術要求高,必須先育苗,但卻節省種子。總之,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
種苗(又稱原生苗)、營養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時在密度不夠的灌木林地上進行人工撫育更新時,可以利用野生苗。植苗造林後,苗木能否成活,關鍵是苗木本身能否維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過程中,從苗圃起苗、選苗、分級、包裝到運輸、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過程都要保護苗木不致失水過多。最好是隨起苗隨栽植,儘量縮短時間,各環節要保持苗根濕潤。
3、其他方法
(1)插條造林。插條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進行,春季應在發芽前,土壤解凍後這一段時間內。而秋季則應在落葉後到土壤凍結前。選擇1.5—2.Ocm粗,1—2年生的枝條,剪去側枝,剪成長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後踏實。插深為插條的上部露2—3cm。需要註意的一點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頭向下小頭向上。
(2)插根造林。花棒、羊柴等樹種可以用這種造林方法,在春秋季均可進行,用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長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徑20cm,深30cm的坑,將根按45度角傾斜埋入,要註意,插根的方向是大頭向上,上部要埋入土下2—3cm。
(3)分櫱造林。分櫱造林就是直接利用分櫱苗進行造林的方法。由於沙棘的根櫱能力很強,天然根櫱苗多,尤其在平茬以後,每畝能產生根櫱苗6000—12000株以上,可為分櫱造林提供大量能區分雌雄的苗木。因此可以於春季或秋季在沙棘林內連根掘出分櫱苗,直接運輸到造林地進行造林,栽植時要保證根系舒展,並且要覆土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