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防護林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什麼是水源防護林[1]
水源防護林是為了防止池塘水庫等水源的淤積和邊坡崩塌,應在塘庫周圍地區營造保護林,以延長塘庫的壽命和保護塘庫的安全。水源防護林一般由庫岸、溝道和壩坡造林三部分組成。
水源防護林的佈局[2]
水源防護林一般由庫岸造林、溝道造林和壩坡造林三部分組成。
1.庫岸造林
為了防止來自邊岸的徑流泥沙淤積水庫和風浪對岸坡的沖蝕,一般在常水位至最高水位之間栽植蘆葦或耐水濕的灌木林,在最高水位線以上的沿岸,營造喬灌結合的防護林。緩坡沿岸林帶寬可為20~30m,陡坡沿岸林帶寬可為30~50m(見圖1)。
2.進水口造林
在水庫池塘周圍有許多溝道通入庫塘,這些溝道具有一定的集水面積,是水流和泥沙輸入的主通道。為了防止塘庫淤積,應在溝道中營造掛淤林。掛淤林常採用耐潮濕抗鹽漬的灌木和草地,如杞柳、檉柳(紅柳)、胡楊等。順水流方向由溝口開始栽植,其長度不應少於40m。溝道較長時,每隔100m設置一段。溝道下游過寬時,可留出水路。
3.壩坡造林
在水庫堤壩的迎水面,經常受波浪衝擊最嚴重的部位是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的中間地段,因此,在這一段須營造以灌木林為主的防浪林。庫堤背水坡不受波浪衝擊,但受雨水沖刷,仍須造林種草加以保護。可選擇旱柳、擰條、紫穗槐和蘆葦等。在壩坡腳以下的地方,宜栽植速生豐產的用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