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型抽樣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所謂標準型抽樣是在同時考慮生產和顧客風險的情況下,對孤立批所進行的一種抽樣方法。
標準型抽樣檢查是一種對生產者和使用者都提供一定保護的檢查,這種檢查的特點是完全根據對產品批抽檢結果對產品質量作判斷,而不需要利用產品批以往的質量資料,同時對兩類錯判率進行控制。因此標準型抽檢適用於對孤立的產品批或對產品批質量不瞭解的情況[1]。
標準型抽樣方案的制定[1]
制定標準型抽檢方案的要求是,要考慮到生產者和使用者雙方利益,對雙方都提供一定保護。從保護生產方利益出發,需要確定產品批不合格品率的接收上限p0,並要求保證生產者風險率不超過事先規定的α。從保護使用者的利益角度,應確定一個批不合格品率的接收下限p1,並要求消費者擔的風險不超過規定的β。對方案的這兩方面的要求可用下式表示:
,當時
,當時
由於抽樣特性函數的單調下降性質,則上式就可改寫為:
假設我們要求的抽檢方案為(n|c),並用泊松分佈計算接受概率的話,則有:
對上面的方程組求解就可以求得所需的抽樣方案。但是要對這個方程組求解是很困難的,所以,一般是藉助泊松分佈表進行試算,或利用標準抽檢方案計算數值備查表進行計算,在實際工作中,則往往是通過查抽檢標準表來得到所需方案。
標準型抽樣的程式[1]
1、確定質量標準,即確定判定產品合格與否的經濟技術要求;
2、商定p0,p1;α,β
p0,p1的值要由生產方和使用方共同確定,既要考慮生產力的生產能力,又要考慮消費方的質量要求。同時還要考慮檢查費用以及缺陷的嚴重程度等因素。對於致命缺陷,可選的小一些,一般可取p0 = 0.1%,0.3%,0.5%等,對於輕度缺陷,P0可取大一些,一般取3%,5%,10%等.p1值可根據p0按一定比例選取,一般選取p1=4~10p0。太小,如在3以下,需要的樣本會太大而使檢查費用過高;太大,又會使使用者風險增大。
α,β關係到生產方和使用所要成大的風險大小,因此,要根據生產者和消費者各自願意承擔的風險大小,因此,要根據生產者和消費者各自原因承擔的風險大小合理選取,一般取α = 5%,β = 10%。
3、確定批量和批的組成
組成批的原則是在同一批內的產品必須要在相同的生產條件下生產出來的。批量的大小要根據實際,合理確定,批量越大,產品的平均檢查費用就越小。但發生錯判時所造成的損害就越小大;批量越小,產品的平均檢查費用就越高,因此要大小適當。
4、制定抽檢方案
5、抽取樣本,進行檢測;
6、判斷產品批合格與否;
7、產品批的處理;
對判為合格的產品批應該接收,至於已經檢查出來的不合格品的處理方式,通常有直接接收,退回或換成合格品。對於判為不合格品批的處理方式通常有全部退貨,降價或其它附加條件下接收,或者進行全部挑選只接收合格品。具體採用那種處理方式,應執行事先簽訂的合同的有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