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海姆悖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曼海姆悖論是一個社會學研究領域的概念。由格爾茲提出,他將知識社會學因堅持相對主義而造成的自身的悖論性存在稱為“曼海姆悖論”。格爾茲指出,曼海姆一方面宣稱所有的社會政治思想總是與思想者的現實生活境況密不可分,即宣告了所有社會思想的意識形態性,另一方面又把建構一種價值無涉的意識形態概念作為其全部學說的精要,形成了知識社會學的特有悖論形式。
從發生學角度看,歐洲的知識社會學有兩大基本傳統:一種是以塗爾乾為代表的法國實證主義傳統,對人的認識能力抱持樂觀的理性主義信念,相信社會世界雖然色彩紛呈但其背後必定隱藏著整個世界同此一理的普遍理性,在方法論上它效法近代自然科學,要求取堅決的決定論方法,研究者應想象著站在對象外部來研究對象。塗爾乾傳統的上述認識論和方法論預設使其理論在邏輯上保證了自恰性,因而從未遭遇過任何顯性的邏輯困境。這一學術思想在流傳到美國後成為了後來具有廣泛影響的美國實證經驗主義流派。
而另一種就是以曼海姆為領袖的德國曆史主義傳統。作為歐洲批判主義的先聲之一,曼海姆宣稱所有的社會政治思想總是與思想者的現實生活境況密不可分,即宣告了所有社會思想的意識形態性,他從巨集觀的歷史的角度否定了學術研究的客觀性。但是同時,為瞭解決一些問題,他又提出必須要建構一個價值無涉的意識形態概念。格爾茲指出了這一問題,並以這個問題的肇始者為其命名。這個悖論後來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了批判學派的原罪,幸而後來陸續有學者提出了調和或解決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