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凱恩斯學派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新興凱恩斯學派(New Keynesian economics)
目錄 |
新興凱恩斯學派又譯為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產生於20世紀70、80年代並至今仍在發展一個巨集觀經濟學理論,相對於傳統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只進行“價格剛性假設”下的分析,它把“價格為什麼是剛性的”也作為分析對象引進了巨集觀經濟分析領域。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後繼者,與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形成競爭關係。
20世紀70年代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的經濟出現了“滯脹”現象,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由於無法解釋該現象受到了懷疑,小羅伯特·盧卡斯、羅伯特·巴羅、米爾頓·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英語:New classical economics)對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發出挑戰,針對該挑戰,勞倫斯·鮑爾、N.格裡高利·曼昆、戴維·羅默、奧利維爾·布蘭查德、喬治·阿克洛夫、珍妮特·耶倫、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發展出了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主要特色是基於工資粘性和價格粘性展開分析,它假設名義工資和產品價格是可以調整的,但是調整速度十分緩慢,另外,它採用了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New classical economics)的分析框架。
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與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區別體現在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更尋求微觀基礎。在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原先事先假定了的東西被得到了更多的微觀深化,使得邏輯更加完整。
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雖然與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存在競爭關係,但是目前兩者的發展趨勢卻是在朝著難以辨別的方向邁進。由於大家有了建立在微觀基礎上進行政策爭論的前提,使得以前不能討論的問題變得可能。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承認了市場的失敗,而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也承認了市場調節的重要性。由此,爭論由學派之爭,轉變為互相承認、互相切磋,隨之政策爭論更向細部延伸。在很多問題上,如果不加以強調,大家已經很難辨認哪些是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哪些是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