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匹托夫經濟迴圈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斯匹托夫經濟迴圈論:是從資本和收入分配的角度研究經濟迴圈的理論。
[編輯]
20世紀40-50年代由德國經濟學家斯匹托夫提出,特點是採用歷史法研究經濟的變動。
主要論點
首先從投資支出的迴圈來解釋繁榮。認為經濟迴圈的上升階段總是由某些對經濟發展特別有利的因素引起的。如新海外市場的發現,使投資空間迅速擴大,在上升的第一階段,已有的設備總是漸趨於充分利用。
第二階段因使用新設備,資本不斷吸收,從而引起消費品生產的增加,這時價格本應下降,但壟斷使價格居高不下,一旦經濟開始崩潰,價格會猛跌,危機迅速來臨。斯匹托夫還從收入分配角度說明蕭條的來臨。
他認為,在上升階段,國民收入分配並不影響總需求,因為這時高收入者一般會將新增收入用於投資。但在蕭條時期,高收入者的儲蓄部分增加,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使生產過剩,蕭條趨於嚴重。斯匹托夫認為,為了緩和經濟波動,在繁榮時期使投資順利擴張,就得削減消費;在蕭條時期,就得儘可能地維持工人收入及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