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戴蒙德悖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戴蒙德悖論(Diamond Paradox)

目錄

什麼是戴蒙德悖論

  戴蒙德悖論是指:當搜尋是有成本且市場力量集中在市場交易的一方時,市場失靈是不可避免的。

  當勞動者和企業同質時,企業工人工資博弈的唯一均衡等同於企業在工資議價機制中擁有全部議價力量時的納什均衡,即勞動者獲取保留工資,企業獲得全部匹配剩餘。由於企業獲得了全部的匹配剩餘,當搜尋信息的成本嚴格為正時,勞動者將不願意與任何企業匹配,市場交易無法實現,這就是著名的戴蒙德悖論。

戴蒙德悖論的解釋

解釋Ⅰ

  假設市場上存在許多同樣的買方,且每位買家搜尋一單位的商品,只要價格不高於P,他們就願意購買商品。同樣,假設存在許多相同的賣方,每位賣家報出一個價格。假定買方知曉市場上價格的分佈,但在某一時點上只知道某特定賣家告知的價格。因此,若搜尋需要付出特定的成本,買方就需要決定是接受當前賣方提出的價格還是繼續搜索更優的報價。

  這種搜索策略包含了一個截尾價格P(Cutoff Price):只要買方遇到等於或低於P的價格就會成交。截尾價格P取決於模型的參數,比如買方的搜索成本、商品內在的價格分佈等等。進一步假設所有的買家有著一樣的“搜尋成本”,且面臨一樣的價格分佈,那麼市場上就形成一致的截尾價格P。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賣家都將要求P的價格。

  然而,如果所有的賣家要求相同的價格,搜尋就顯得昂貴而多餘。任何一個賣家都有動機提出更高一點的價格,因為只要提高的價格低於“搜尋成本”,買家就沒有必要去搜尋下一個交易對象。每個賣家為了自身的利益都會選擇更高的價格,當價格相等後又會帶來下一波的價格上漲,如此反覆,市場最終的價格就會等於買家願意付出的最高價格P*,這也是無摩擦市場上的壟斷價格。

解釋Ⅱ

  另一種對於“戴蒙德悖論”的解釋來自於巴特和莫滕森(1998)的論文,他們提出了一種基於買方壟斷的競爭工資模型。假定工人在被雇佣前是同質的,然而在被雇佣後產生了異質性,並且他們認為在職者也可以搜尋其他的工作,但在職者和失業者的保留工資不同。保留工資不同使得企業要在“總量”和“邊際”之間進行權衡:高工資企業可以吸引或保留更多的工人,但是高工資企業從每個員工身上獲得的邊際收益會隨著員工人數的增加而降低。與傳統的壟斷模型一樣,設定一個最低工資可以提高效率和增進福利。

戴蒙德悖論的發展

  “戴蒙德悖論”假定所有勞動者搜尋成本相同,因而就業機會成本相同。阿爾布拉切特(Albrecht)和阿克賽爾(Axell,1984)放鬆了這個假設,分析了不同搜尋成本和不同就業機會成本的異質勞動者的搜尋行為,他們認為某些情況下“非戴蒙德均衡”可以產生。在該均衡下,一部分企業的工資出價為搜尋成本低的勞動者的保留工資,另一部分企業的工資出價為搜尋成本高的勞動者的保留工資。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戴蒙德悖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