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消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慈善消費是指將慈善導入消費的一種新穎捐贈方式,簡單說來就是把人們的日常消費活動賦予一定的慈善性質。廣義的來說,凡是直接或間接進行消費而參與了慈善活動都可以歸入慈善消費,如直接購物捐贈。慈善消費的興起,使更多普通市民有機會通過一次簡單的消費過程奉獻愛心。
消費者參與慈善消費不需要額外花錢,只要在消費時使用特定的銀行慈善消費卡、選擇指定商家正常刷卡消費,即可實現奉獻愛心和獲得愛心積分獎勵的雙重效果。
慈善消費的模式有:商家聯動義賣,消費積分有獎。
慈善銷售商家自願將慈善消費額的一定比例(商家自定)作為捐贈善款;消費者只需在定點商家自然消費,無需多花錢即完成了愛心捐獻的心愿。從而形成商家和消費者“雙向認捐”的結果。
慈善消費活動從參與群體看,把捐贈者從個別人和個別成功企業擴大到全體消費者和全部消費、服務企業。實現了慈善捐贈的社會化,調動全民之力,解決了社會保障的死角問題;從募捐方式看,突破了以往慈善組織向成功企業單向募捐的簡單做法,實現了慈善為企業發展服務、企業為慈善募捐服務的雙贏局面,有利於形成廣大企業踴躍參與慈善事業的良好社會風尚。
就慈善消費的社會影響來看,由於參與人、參與企業的數量龐大,多個特定媒體的有效宣傳,以及大量的慈善消費推介活動,必將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有利於全社會形成關註慈善、參與慈善的良好風氣和道德取向;從百姓角度看,在正常消費的同時就能實現對慈善事業的捐贈,不但奉獻了愛心,還能得到加盟商家的積分消費獎勵,讓人樂於接受。
慈善消費將社會公益、企業效益和消費者個人利益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多贏互動的愛心價值鏈,必將成為一種新的快樂的消費時尚。這種模式不僅為買賣雙方創造精神和物質價值,大大提升慈善募捐的社會效果,還可激活假日經濟,形成消費熱點。
慈善消費為每一個有消費行為的普通大眾提供了一個既不增加經濟負擔,又可以時時處處參與慈善、扶弱濟困的最為方便的途徑,正是所謂的慈善平民化、慈善日常化。消費者的每次消費都會根據消費額產生一定的消費積分,在積分達到一定額度時,會得到相應的實惠獎勵,從而對消費者形成有效的激勵,促使消費者自覺選擇指定商家進行長期、定點消費,養成慈善生活化、慈善長久化的良好習慣。這種既不增加消費者經濟負擔,又可以通過日常消費行為奉獻愛心、扶弱濟困並得到愛心回報的科學制度必將吸引廣大消費者踴躍參與,有利於實現全民參與慈善、人人奉獻愛心的良好社會效益。定的消費積分,在積分達到一定額度時,會得到相應的實惠獎勵,從而對消費者形成有效的激勵,促使消費者自覺選擇指定商家進行長期、定點消費,養成慈善生活化、慈善長久化的良好習慣。這種既不增加消費者經濟負擔,又可以通過日常消費行為奉獻愛心、扶弱濟困並得到愛心回報的科學制度必將吸引廣大消費者踴躍參與,有利於實現全民參與慈善、人人奉獻愛心的良好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