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自由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情緒自由(emotional freedom)
目錄 |
情緒自由指的是一種有能力管理情緒而不被它過度糾纏的狀態。2019年出現的網路流行詞。情緒好壞不過度受到外界變化的影響,不會因為外界的反應而變得緊張興奮、大喜大悲。
更為現實一點的情緒自由,應該是一個人擁有對自己情緒的掌控力。這種掌控,不是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能自由表達情緒,想哭的時候就哭,想笑的時候就笑。
1.共情,投射太多的認同,盲目的代入自己。當看到某些新聞或者事件後,我們很容易憤怒、生氣、喜悅,在當下失去了理智,並不能很好地掌控自身的情緒,沒法理性的思考和處理問題。
2.無知但欲望過多。一般來說,博學多知本對事物的包容性會增強,也就不會那麼容易因為外界事物干擾情緒,往往會用客觀理性的狀態,去保持對這個世界的清醒。無論是面對陌生的外界,還是熟悉的環境。更容易學會與周圍和解。
如何實現情緒自由[1]
- 1.學會獨立思考,理清情緒脈絡
面對情緒,釋放和體現都不一樣,我們需要學著去獨立思考,把情緒的脈絡理清楚,找出我們發生情緒化的原因。不要等到爆發了情緒之後,才回頭覺得後悔。
- 2.理情療法,改變信念
理情療法是艾裡斯發明的心理療法,我們對於發生不愉快的事,常常會有不合理的思考。強調理念、信念會掌控一個人的情緒。一旦不好或不合理的信念一產生,情緒會產生較大的波動。
理情療法表現的特征是:誘發性事件、信念、結論。艾裡斯常常用這句話來說明他們:“並不是人或事情將我們變得無能,而是我們相信自己是無能的,從而將自己變得無能。”面對發生的事情,我們只有想辦法無輓回,不是“破罐子破摔”,隨意任其發展。在理情療法中,將錯誤的信念轉移到合理的解釋上,事情就不會那麼糟糕。
- 3.樹立觀念,認知情緒
任何情緒對自己是有利,心理學家也逃不過情緒的困擾,只是相比我們普通人來說,心理學家能夠明白情緒存在的意義,並且能隨時在觀察,預防避免自己有衝動、不理智的行為。
- ↑ 王穆清.真正優秀的人,都實現了情緒自由.王小樹同學,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