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度相對指標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強度相對指標(Strength Relative Index)
目錄 |
強度相對指標又稱“強度相對數”,就是在同一地區或單位內,兩個性質不同而有一定聯繫的總量指標數值對比得出的相對數,是用來分析不同事物之間的數量對比關係,表明現象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綜合指標。
其計算公式可以概括為:
強度相對指標=某一總量指標數值÷另一個有聯繫而性質不同的總量指標值
例:我國土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公裡,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總數為129533萬人,則:
人均占地面積=土地面積總量/人口總量=960/129533=0.007411(平方公裡/人)
又如,以鐵路(公路)長度與土地面積對比,可以得出鐵路(公路)密度。這些強度相對指標都是用來反映現象的密集程度或普遍程度。
利用強度相對數來說明社會經濟現象的強弱程度時,廣泛採用人均產量指標來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例如,按全國人口數計算的人均鋼產量、人均糧食產量等,這種強度相對指標的數值越大,表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越高,經濟實力越強。
由於強度相對數是兩個性質不同但有聯繫的總量指標數值之比,所以在多數情況下,是由分子與分母原有單位組成的複合單位表示的,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裡,人均鋼產量用噸/人等等。但有少數的強度相對指標因其分子與分母的計量單位相同,可以用千分數或百分數表示其指標數值。例如:
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內出生人口數-年內死亡人口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年內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平均人口數×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又如,商品流通費用與商品銷售額對比得出的商品流通費用率,則用百分數表示。
有少數反映社會服務行業的負擔情況或保證程度的強度相對指標,其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換,即採用正演算法計算正指標,用倒演算法計算逆指標。例如:
- 商業網點密度(正指標)=零售商業機構數(個)÷地區人口數(千人)
- 商業網點密度(逆指標)=地區人口數(千人)÷零售商業機構數(個)
從強度相對指標數值的表現形式上看,帶有“平均”的意義,例如,按人口計算的主要產品產量指標用噸(千克)/人表示;按全國人口分攤的每人平均國民收入用元/人表示。但究其實質,強度相對數與統計平均數有根本的區別。平均數是同一總體中的標誌總量與單位總量之比,是將總體的某一數量標誌的各個變數值加以平均。如前所述,強度相對數是兩個性質不同而有聯繫的總量指標數值之比,它表明兩個不同總體之間的數量對比關係。
強度相對指標與結構相對指標的區分
在統計中,反映現象普遍程度的指標很多都具有反映結構的作用,如每萬人口醫務人員數,每萬人口大學生數,前者反映一個國家每個醫務人員所負擔的人口數,表明一個國家的醫療服務水平,後者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大學生的普遍程度,表明一個國家的人口素質狀況。從反映現象的普遍程度角度可以將此類指標定性為強度相對指標。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這兩個指標也反映了醫務人員和大學生在總人口中占的比例。可以劃分為結構相對指標。所以,此類指標被單純的劃分為相對指標不夠嚴謹,應根據研究目的與任務的不同確定其性質。如果研究的是一個國家大學生或醫務人員的普遍程度,並且用複名數人/百萬人表示,則作為強度相對指標;如果側重研究人口的結構比例,醫務人員或大學生占總人數的百分比,並且用百分數表示,則作為結構相對指標。
謝謝各位提供的資料。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