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瀰漫新聞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瀰漫新聞(Ambient Journalism)

目錄

什麼是瀰漫新聞

  瀰漫新聞(Ambient Journalism),加拿大學者赫米達Alfred Hermida)將社交媒體傳播新聞內容概念為“瀰漫新聞”“瀰漫新聞”消解了傳統媒體生產傳播模式,傳統新聞生產、傳播與消費環節不再存在嚴格等級分離操作,傳者與受者之間的界限被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受者亦參與選擇、過濾、生產、轉發(消費)和解釋新聞事件。[1]

  瀰漫新聞既包括新聞生產瀰漫,因為人人是記者,人人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 隨時隨地生產碎片化的新聞,又包括新聞消費瀰漫,因為新聞無遠弗屆,充斥於人們的日常 生活與工作之中。總之,瀰漫新聞是新聞生產者、新聞生產及其時間與地點、新聞消費等各 方面瀰漫的結果。

瀰漫新聞的影響

  以微博為例,2010年是“微博年”,以微博為首的新媒體發展備受矚目,大放異彩。“微博”實現了普通大眾作為新聞源來傳播消息,“微博”的廣泛使用無疑是瀰漫的新聞的有力推手。

  一方面,“微博”讓我們隨時隨地獲知我們希望瞭解的以及突發的重大新聞;“微博”使我們更為關註新聞並且追蹤事件的進展。隨著大眾參與新聞的發現和追蹤的成分越來越大,大眾逐漸形成了網路上的關註聚焦,很多事件都是由大眾掀起並由相關部門追查下去的。可見,民眾作為社會的主人這一角色漸漸加強,社會中的弊病由此渠道可被揭露和鏟除。

  另一方面,由於網路內容審查制度的欠缺,假新聞和炒作新聞等事件屢屢發生,侵擾人們的生活。如“金庸被死亡”由於主流媒體的疏忽而被廣泛傳播。這使得人們不敢輕易相信新聞;同時微博這助長了社會中的一些人藉由網路的強大力量煽風點火,製造輿論。並且,新聞的過度瀰漫必將導致一些人的隱私會被呈現到大眾面前,人們的隱私信息將減少。

  總的來說,瀰漫的新聞對於我們的生活、社會的影響還是利大於弊。它能促使民眾行使輿論監督的權力,但同時,我們要保持一定的清晰認識,保證自身的行為端莊,做到不能完全相信任何新聞,對於隱私問題要稍加留意。

  瀰漫的新聞可以看作是新聞向前發展的必經之路,它鞭策社會的進步,政府的進步和人民大眾的進步。作為新聞從業者,不論是在報社、廣播台、電視臺還是網站,做好品質的新聞就是適合於當今社會的。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Alfred Hermida.From TV to Twitter: How Ambient News Became Ambient Journalism.Media/Culture Journal,2002,Vol.13,No.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瀰漫新聞"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