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新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弥漫新闻(Ambient Journalism)
目录 |
弥漫新闻(Ambient Journalism),加拿大学者赫米达Alfred Hermida)将社交媒体传播新闻内容概念为“弥漫新闻”“弥漫新闻”消解了传统媒体生产传播模式,传统新闻生产、传播与消费环节不再存在严格等级分离操作,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受者亦参与选择、过滤、生产、转发(消费)和解释新闻事件。[1]
弥漫新闻既包括新闻生产弥漫,因为人人是记者,人人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 随时随地生产碎片化的新闻,又包括新闻消费弥漫,因为新闻无远弗届,充斥于人们的日常 生活与工作之中。总之,弥漫新闻是新闻生产者、新闻生产及其时间与地点、新闻消费等各 方面弥漫的结果。
以微博为例,2010年是“微博年”,以微博为首的新媒体发展备受瞩目,大放异彩。“微博”实现了普通大众作为新闻源来传播消息,“微博”的广泛使用无疑是弥漫的新闻的有力推手。
一方面,“微博”让我们随时随地获知我们希望了解的以及突发的重大新闻;“微博”使我们更为关注新闻并且追踪事件的进展。随着大众参与新闻的发现和追踪的成分越来越大,大众逐渐形成了网络上的关注聚焦,很多事件都是由大众掀起并由相关部门追查下去的。可见,民众作为社会的主人这一角色渐渐加强,社会中的弊病由此渠道可被揭露和铲除。
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内容审查制度的欠缺,假新闻和炒作新闻等事件屡屡发生,侵扰人们的生活。如“金庸被死亡”由于主流媒体的疏忽而被广泛传播。这使得人们不敢轻易相信新闻;同时微博这助长了社会中的一些人借由网络的强大力量煽风点火,制造舆论。并且,新闻的过度弥漫必将导致一些人的隐私会被呈现到大众面前,人们的隐私信息将减少。
总的来说,弥漫的新闻对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影响还是利大于弊。它能促使民众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但同时,我们要保持一定的清晰认识,保证自身的行为端庄,做到不能完全相信任何新闻,对于隐私问题要稍加留意。
弥漫的新闻可以看作是新闻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它鞭策社会的进步,政府的进步和人民大众的进步。作为新闻从业者,不论是在报社、广播台、电视台还是网站,做好品质的新闻就是适合于当今社会的。
- ↑ Alfred Hermida.From TV to Twitter: How Ambient News Became Ambient Journalism.Media/Culture Journal,2002,Vol.13,No.2